财务指标若希望能有效服务于经营管理,则首先必须能够准确实时地反映经营情况;经营管理若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则首先必须对企业实际运行有准确及时的了解,这二者的相互结合就形成了对于财务仪表盘的需要,即经营管理需要一个能够准确及时反映企业主要数据的仪表盘,那么这个仪表盘应该如何设计和构建呢?
一、业务流程:财务指标不可脱离的基础
和汽车飞机以及其他大型机械设备一样,仪表盘的基本原理就是立足于反映监控对象实际的运行状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构建财务仪表盘的基础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任何脱离了业务流程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告都是空中楼阁。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指标,以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财务人员也基本都是学习会计背景出身,在思维方式上受到会计体系的影响很深。会计系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统一性、通用性,会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称为“商业的语言”,会计的重要性在于,不管是任何行业的、任何规模的企业,在会计的语言体系中,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统一的账户、报表予以反映,就像不同方言的人都可以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不同国籍的人可以通过英语进行交流,会计就成了商业活动中的一个通用语言,于是通过会计报表、财务指标来评价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成为了可能,这大大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也成了会计职业之所以安身立命的基点。然而当以服务经营决策作为目标时,会计的统一性、通用性恰恰成为了工作的障碍,不同的企业分布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模,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其经营者所需要的信息必然不同,此时如果仅仅使用通用的财务指标,势必难以满足需要,就像汽车、飞机和轮船,其仪表盘的设计必然不同,如果硬要采用一个统一的仪表盘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我们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中,四大能力的指标并没有区分行业、规模等的不同,但实际上,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商业模式,都统一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衡量偿债能力也是有失偏颇的。所以,以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目标而构建一个仪表盘体系的话,首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并基于各个企业特定的业务流程来度身定制自己的仪表盘。
既然业务流程是设计构建财务仪表盘的基础,那么对业务流程应该如何分析梳理呢?下面我们将从经营和财务两个角度分别梳理,并最终求得统一和共识。
二、经营者关注的业务流程
从经营角度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应遵循经营活动的基本逻辑,即以销售为引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生产(包括供应链等)为基础,形成整个经营活动的完整链条。
首先,销售是经营者最关注的环节。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必须实现成功的销售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入,也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发展,所以销售的数量、金额、客户数量、忠诚度等与销售相关的一系列因素成为了经营者关注的最重要的内容。在绝大多数企业中,销售不仅是经营者最关注的环节,甚至很多情况下最高管理者亲自负责企业的销售工作,可见销售在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的核心。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必须能开发并提供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果说销售是足球比赛中最终的临门一脚的话,产品就是能顺利实现这临门一脚的卓越前锋,脱离了有竞争力的产品,销售也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在经营者关注的视野中,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等也是其关注的重中之重。
再次,生产(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基础。产品并非无源之水,设计再完美的产品也必须经过精心的生产环节才能成为现实,在经营者的视角中,生产是整个企业的根基,井井有条的原料供应、高效的产品生产、严密的质量管控、稳定的员工队伍、精良的生产设备等等都是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经营者关注的重要业务内容。
以产品开发、供应链、生产、销售等为主要环节,构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主旋律,也是经营者最为关注的主要环节。概括起来看,经营者眼中的业务活动其实可以归纳为是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即我们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在市场中有竞争力、这个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能不能生产出来、有竞争力的服务我们能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消费体验我们能不能创造出来等等,这些问题是经营者关注的业务流程关键点。
三、财务关注的业务流程
传统财务指标也关注企业的业务活动,但传统财务所关注的业务与经营者关注的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具体来看,财务所关注的业务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财务关注的业务活动是以会计系统的反映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能够进入会计系统予以反映的业务才会得到传统财务指标的关注。对于会计系统来说,在其对企业经营管理反映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货币计量,也就是说,只有能够通过货币进行计量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在会计系统中反映,或者说必须用货币来计量所发生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会导致财务指标体系中会忽视一些重要的非货币计量的方面,如客户满意度、研发能力、盈利模式优化创新等问题。
第二,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强调通用性,而忽视企业个体独特性。基于会计系统而设计构造的财务指标,和会计系统一样,具有强大的通用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例如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净资产利润率等,这些财务指标便于我们对企业经营评价和分析,哪怕是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然而,增强通用性的另一方面就是专用性的削弱,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在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者方面,在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薄弱。例如存货周转率,能反映存货周转的情况,但是当企业决策在需求旺季需要多购入多少原料以应对增加的订单,现有的存货结构是否合理等等这些更为特定而细致的问题时,传统财务指标并不能给出直接有效的方案。
第三,传统财务指标体系远离企业业务流程与经营活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以会计报表为基础,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财务指标通常被理解为是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此时财务指标的定位放在了对报表的解释上,而对于企业业务活动、经营管理决策等则视而不见,似乎这已经不是财务指标关心的问题了,财务指标只关注如何让企业管理者看懂财务报表。其实,经营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并非是看懂财务报表,而是做好经营工作,传统财务指标在这里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
因此,传统财务指标所关注的业务活动和经营者所关注的业务活动,其实并不是同一个对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如果直接照搬传统财务指标体系,让其服务经营管理,或者应对经营管理的需要,必然是勉为其难,收效不佳。
既然传统的财务指标相关理论在应对企业经营者需要时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改进财务指标设计的思路以适应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呢?基于前文对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程分解,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做什么样的产品有竞争力,这样的产品能不能做出来等问题,而财务则在此基础上需要回答的是经营中提出这些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售后能收回多少现金,生产制造这些产品或者提供这些服务需要支出多少现金,两者相对比,看看能否产生足够的盈利,这些盈利需要能满足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回报。也就是说,经营者关注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在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而财务关注的侧重点更多的是产品能够在经济利益上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二者之间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的,而是财务应以经营业务流程为基础,并为之提供财务角度的决策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图2-1所示,其中方形框图为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圆形框图为与之相对应的财务流程,相应关键财务指标也应该以业务活动为基础来反映,而不能脱离业务仅仅局限在会计报告和财务理论自己的小圈子里面。
图2-1 财务与业务的对应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