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北京的城市大园林建设和管理

浅谈北京的城市大园林建设和管理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 耿震摘 要:在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园林绿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对于北京开展城市大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认识。

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 耿震

摘 要:在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园林绿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北京市必须提高行政部门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城市大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规划和管理城市,注重建筑、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发展,并通过更严格开放的咨询和评审体系来提高城市园林的实用性和艺术品质,引入“管养分离”“BT模式”等创新举措。

关键词:城市大园林;园林法制;从业人员技能与素质;管养分离;BT模式

园林绿化具有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应急避险、美化景观、健身娱乐、游憩休闲等众多功能,拥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众多的历史名园和现代化园林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体现。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植物始终是生命的重要源泉之一。“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这便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早在周朝,就有了城市建设的理论雏形,风水学中城郭选址和建设讲究“负阴抱阳”,即“玄武(山)、朱雀(池)、青龙(河)、白虎(路)”等元素兼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先祖对于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北京自古就有重视植树绿化的传统,秦统一中国后,便修筑了途经今日北京的驰道,道旁种满行道树。三国时期曹植就有“出自蓟门北,遥望湖池桑。枝枝自相植,叶叶自相当”的描述。隋炀帝期间,在修通大运河永济渠段时,下诏栽柳一株赏绢一匹,民众植树护岸固堤蔚然成风。明代制定的《明户律》规定:毁伐树木按罪轻重予以处罚,重者拟斩绞等罪,轻者发辽东地方充军。清代雍正上谕《谕树艺》:“舍旁田畔以及荒山不可耕种之处量度土宜,种植树木。桑柘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桕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可以供炊爨。”到了中华民国,农商部颁布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奖励植树造林。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注重对于自然资源的培育和养护,尤其是在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首次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对于北京开展城市大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城市大园林

城市大园林的关键是需要以生态学为原理搞好总体规划与绿地的群落配置设计。首先是合理区划,很多人把城市分为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例如北京的中心区(城六区),其特点是高楼林立,人口密集,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这也导致了热岛效应明显,噪声和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是各区域中最差的;近郊区的情况略好,有一定的绿色覆盖,人口密度略低;五环外大部分算是远郊区,绿地面积相对较大,随着工厂外迁,生态环境算是最好的。当下,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积极开展整治,例如外迁中心区人口及低端产业、市政府机关单位计划于2017年外迁至通州、各城区以水为依托进行规划建设、开展环保添绿工程、治理毁绿占地情况、增设并规范停车场(楼)。此外,还大力保护古建筑和四合院,保住文化印记,留住百姓乡愁;严厉取缔北京及周边的污染工厂,不再为了眼前的GDP,丢掉青山绿水这些真正的“金山银山”;加强推广垂直绿地,突破制度和技术上的限制,提升绿地面积和效果;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休闲环境,加强生态自我调节修复能力;拆除违建后营造一批“口袋公园”,让百姓享受家门口的绿色。

二、提高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遵从城市科学,特别是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从业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文化艺术素养、城市发展的大局观和长远眼光,才能够确保城市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城市园林建设是规划科学、建筑美学、园林美学、环境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表现,从业者至少要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如今城市里充满了“人文”事物,而极度缺少自然景观,这就需要政府园林规划建设尽可能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从园林专业理论角度出发,把这些绿地作为整个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古代的“城市规划师”尚能充分依靠风水先生和营城匠人来创造古代城市的辉煌,我们当代园林绿化从业者更应在尊重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借鉴,勇于创新,如尝试运用VR及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技术、3D打印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开展城市大园林的规划设计。通过高科技模拟规划建设城市,以节省时间、空间和物质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三、北京城市大园林要体现和谐美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时刻代表着中国形象。北京的园林绿化远远不能局限在修建和维护若干公园、绿地、风景区等个体上,而要追求山、水、地、人的和谐统一发展,自然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辅以鸟语花香,人们从中获得快乐、宁静、清爽的幸福感。这就需要政府实事求是、精心筹划,其一,落实退耕还林(草),构筑绿色屏障,遏制沙漠化;其二,提高园林品位和水平,充分利用花、果、林、草、药、旅游等兼具多种经营型绿地,赢得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三,将城市和郊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整体。点——各公园、花园、街头绿地,线——街路两侧绿化带,片——绿植隔离带、自然保护风景区,面——郊区广大农田、牧场、荒地等;其四,做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共存、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和保护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物质传承,在不破坏旧事物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妥善地承担好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改善生态、承载文化;其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让民众自觉地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中。

四、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由于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所以部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制度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进程。如今,公园缺乏有力的行政执法权,对于园区内违规行为只能以耐心劝导为主,严重时也只能争取其他单位的支持协助,这就导致了违规商贩摆摊、不文明游园和毁绿占地等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遏制;而对于城市大园林、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审核等方面,则无法可依,造成了无序发展。此外,由于长期缺乏法律约束,导致我们的城市规划没有统一风格特色,个别领导意志凌驾于城市建设原理之上,一些失败建筑层出不穷,甚至出现短期内拆了建、建了又拆的闹剧。纵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法国的巴黎、美国的旧金山等许多城市的规划部门,在决定城市规划和城市总体形象、总体风貌的时候,风景园林师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风景园林师的最后认可,规划方案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五、搭建公开公平的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城市设计开展得比较晚,城市大园林建设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公开、公平的社会环境,积极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我们的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搭好平台,做好“主持人”和“裁判员”,让城市建设和管理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创建并完善城市大园林建设的专业咨询、评审和监督机制,通过集思广益,实现社会化、专业化、透明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管养分离”“政府BT模式”等形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引入社会力量,降低政府资金压力,提高发展速度。这些措施可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取得和谐高效、理性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政府在城市大园林的规划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多倾听专业人士和百姓的声音,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努力把北京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园林城市典范。

参考文献:

[1] 罗菊春. 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城市大园林[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 强健. 试论政府在城市大园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 唐学山,李雄,曹礼坤. 园林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