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互联网不同,传统制造业只存在于工厂中,没有开放平台。然而,这一切正在被创客改变。凭借互联网社区,以及开源硬件技术,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制造者。创客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人们能够有更多选择,购买更多产品,而在于人们能够自己制造产品。
从目前技术看,创客制造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摆脱了传统制造对资本的依赖,不需要生产资料的高投入,仅凭头脑中的一个创意,就可以变成现实。而所需生产费用,就只是购买或租用一台3D打印机,目前这类3D打印机的价位是每台1000美元左右。
其次,创客制造保持了小型化生产和全球化并存的能力,在现代化大规模和机械化生产的当下,保护传统手工匠人式的原始制造成为可能,而且也使得昂贵的个人定制和手工生产因此普及而平价。
此外,创客制造是创新过程自下而上的变革,以往由全球最大公司带动的创新将因此改变。低附加值、低创新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因创客变得附加值提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开源硬件的成本降低以及云工厂连接了各个终端,消费者可以自己在家里参与设计、改造图纸,修改参数,打印出个性十足的产品。生产将变成小批量和个性化,而且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郭 戈:在传统制作中,产品设计出来后,再去找工厂,进行一长串的链条加工、销售渠道后,才能到消费者手中。而有了3D打印技术后,设计者只需要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自己需要的产品。所以,我认为这种数字化制造方式,创造的价值比重可能会逐渐增加。传统制造业现在大概占整个制造业的90%,也许10年、20年后,就只能占到50%,因为新兴的数字制造方式正在抢占市场。
姜奇平:创客运动会对制造业产生什么影响?比如要生产1000套茶杯,可能需要1000个人,每个人在自己家里生产一个,这就使得在家办公这种创业型就业大量普及,由此大量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这茶杯是高附加值商品,里头添加了创意,不像传统制造品,一模一样,利润又低。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可能出现产销逆转。就是说,消费者看到一个好东西,不到商店购买,而是自己回家把它制作出来。这种三维打印也可以运用在电商方面,无须配送,只要一个程序,就可以让消费者自己将它打印出来。
所以,3D打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模式确实形成很大挑战。比如最早的福特汽车,因为流水线生产,制作出一样的产品来,分担摊薄成本后,获得了竞争能力。这种模式在3D打印技术时代就不适用了。上个月,美国出了一本书叫《情境定价》,简而言之就是一物一价,每个东西价格都不一样,根据情境来定。通俗讲,就是根据今天的环境气氛来定价。
传统制造模式是集中式制造,比如集中在广东、江苏等地进行制造。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使制造变得分散,就像发达国家一样,从城市向乡村转移,甚至转移到国外。比如印度,就隔着大洋为美国提供制造服务。以此类推,中国将来也可以实现这种模式,比如在乡村里为某一个美国客户提供定制的东西,或者为美国人制造一个京剧脸谱。
林 峰:3D打印技术的发展,会同时发展出一批出售创意的人。他们不出售产品,而是出售打印程序。其实现在就有这种人,他们开发一个打印软件,放到网上让用户去下载。
虽然3D打印技术对传统生产模式形成很大威胁,但我觉得传统生产模式还会存在下去,两者之间是可以共存的。因为有些产品,比如汽车,还是用现在的方式来制作会更有优势。所以有了创客后,并非会完全替代原有生产模式,而是两者共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样化。
有人觉得,如果3D打印技术能够普及,我国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劳动力成本将不再是优势。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数字化技术的产生,使原来的生产流程缩编。缩编以后,原来中间很多环节放在中国制造,现在中间环节没了,通过这种方式,能把一些工作岗位拿回到美国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