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的朋友中,有个历史学家叫维特克,和马克思私交非常不错,马克思的女儿燕妮也很喜欢他,更喜欢听他讲历史故事。一次,燕妮问维特克:“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把人类的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维特克回答:“不必,只要四句话就够了。”这四句话分别是: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时间是筛子,最终会筛去一切渣滓。
——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天黑透了的时候,更能看得见星光。
上面这四句话,都是德国非常流行的谚语。而几乎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无数历史。特别是第一句,更能让人产生绝妙而深刻的认识。从拿破仑、希特勒到秦二世、西楚霸王项羽,无不是因为自信膨胀而陷入疯狂,最终走上灭亡之路的。再看看现代企业,从三株、太阳神到巨人集团、王安电脑,这些曾经风光无限、威震一时的企业,更是因为管理者的自信膨胀而走上不归路的。
作为企业老板,能够创业打下一份江山,自有超出常人的勇气和魄力,甚至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的人,毫无疑问一定是自信的人,是对自己的理念、思想有一定信仰的人。但是,如果说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自信,那么守业最怕的则是这种自信膨胀而来的疯狂。
商海诡谲,
淹死的都是自以为会游泳的人。
那么,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自信膨胀都有哪些表现呢?首先一点就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决策、眼光,严重者还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整个商业海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继而想方设法铺摊子。殊不知,商海诡谲,淹死的都是自以为会游泳的人。
我知道山东济南曾经有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我也认识,聪明能干,靠卖地板砖起家,5年时间赚了2000万元,算是小有所成。接下来,外界的赞誉、下属的追捧,特别是几年来判断的准确和超出预期的经济回报,使得这个老板内心迅速膨胀,马上成立了集团公司。
期间,很多人劝过,但在这个老板看来,这些人不是没眼光,就是赤裸裸地嫉妒。他觉得成立集团公司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综合经营、多元发展,因此,企业业务范围迅速扩大,做建筑材料,卖钢筋、水泥,搞餐饮、超市,建实验学校,等等。结果玩了不到3年,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夜之间,就玩没了,甚至这个老板自己都不知道个所以然。
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没点冲劲不行,但根基还没有打稳,便盲目地铺摊子、扩大规模,无论如何都是一步险棋,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是输者多,赢者少。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当年努尔哈赤进关时,面对明朝的十几路阻击大军,他没有各个击破,而是集中力量一个一个消灭,最终关也进了,朝也换了。知古可以鉴今,别管实力如何,企业资源终归是有限的,倘若多线作战,那么必然会造成力量分散,甚至拆了东墙补西墙,从原有产业中“抽血”,最终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巨人、三株、太阳神、飞龙,当年盛极一时、风光无限,年销售额动辄上亿元,不可谓不强大。可最终还是因为盲目扩大规模,要么轰然倒塌,要么黯然陨落,成为中国商业史上可悲可叹的“大败局”。
巨人失败之后,史玉柱曾经总结:“多元化经营没有几个可以成功的,巨人集团就是典型多元化的失败案例,最后的下场是一塌糊涂……心情浮躁、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这些词用到那时候的我身上,一点也不过分。那时候巨人的企业文化是不对的,动不动就提口号,我要做中国第一大。原来是用来激励员工,后来把自己也给骗了。现在我再也不敢定这种目标了,我要做的就是,把任何小的地方都做到最好。现在我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抵制住进军其他行业的诱惑。”
如今,聪明人会发现市场上机会很多,什么都能做;而真正有智慧的人却更明白什么不能做。马云也曾谈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讲:“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面对规模、利润的诱惑,企业经营者必须克制自己的心和眼睛,学会理智、学会专注,这样才能将资源聚焦,用优势资源打造核心产业,最终打得下江山,也守得住江山。
知行合一,坐言起行:
你的企业如今是专注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你觉得不顾一切铺摊子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