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没有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最佳的管理执行

没有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最佳的管理执行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老板,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公司目标制定了,任务也已分配到每个员工的头上,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也进行了多次,然而,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其实,企业最不缺的就是目标和愿景,缺的是在管理层面的执行力。

作为一名老板,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公司目标制定了,任务也已分配到每个员工的头上,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也进行了多次,然而,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一个企业,往往都是目标计划一箩筐,愿景一大堆,最后真正能够实现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因为很多老板在制定策略目标后,责任到人就不管了,对工作的进展不予监督,全程交给所谓能够“信任”的员工去管理。其实,企业最不缺的就是目标和愿景,缺的是在管理层面的执行力。也许你偶尔心血来潮去巡视一下员工的工作状况,他们当着你的面似乎认认真真地工作着,转眼就开始玩手机、聊天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作为一个老板,你仅仅只是发号施令、指点江山是远远不够的,“目标一条条,执行没办法”的惨状,可谓是很多企业的效率之痛,企业该如何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先让我们来看看海尔的例子吧。

你还在指点江山吗?

你还在发号施令吗?

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

就把制度和模式

应用到实践中去吧。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有一个擦桌子理论,即哪几张桌子,谁来擦,谁来检查,如何奖惩,对应的就是管理员工、提高员工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办法。

海尔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找寻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日日清工作法”是我们熟知的,也是海尔最重要的员工行为准则。日日清工作法要求海尔的每位员工,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底层工作者,都要明确自己一天的工作目标,并且按时完成,以改掉办事拖拖拉拉的坏习惯。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海尔并不是将这些准则挂在口头上或者写进规章制度中,而是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海尔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会受到处罚,该行为准则自推行以来,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员工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了。

在日日清工作法取得成效后,管理者又在今日事今日毕的基础上添加了一条新的内容,即每天提高1%,可以是质量,可以是速度,也可以是数量,保证各方面每天都能够有所改进。

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避免了让员工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找借口等问题的出现,相反,员工每天都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的管理方法体现了海尔的管理水平,也提升了海尔的管理效率,最终保证了管理决策的落实和执行。

当然,任何企业都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管理模式,而必须根据“本国国情”来制定相关工作准则。但是,不管怎样,如果你仅是将“管理”工作挂在嘴上,无法保证其执行和实施过程,那么任何管理模式都形同虚设。

曾经有一家湖南企业的老板来找我,想要给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做个培训。培训什么呢?执行力。他说,在公司里,数他最忙,每天里里外外跑业务,签订单,属于老板的活他干了,属于员工的活他也干了。关于自己和员工的关系,他是这么形容的:他自己是掌握方向的司机,需要掌握交通状况,并且要对车上乘客的生命负责;而员工就是乘客,时不时还要抱怨一下车子有些问题,跑起来太过颠簸,路面太不平坦了,说不定还要求司机放音乐。

那这个老板为什么不授权?为什么不命令下属去做事呢?老板说了,每次命令一下,刚开始还好,大家热闹一阵,但是最终很多命令和决策都不了了之了。听到这儿,我已经明白了问题所在。果然,经过进一步询问,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个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员工执行力不强,而是各项管理制度、政策不明晰,或者根本没落实,更不要说什么监督、考核机制了。因此,每次老板一有什么政策、命令,员工只要附和一下,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后来,我告诉这个老板一个事实,他最应该培训的不是员工和管理者的执行力,而是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执行能力。

通常,我们强调执行力,更多的是针对我们的员工。但如果老板或者企业机制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即便员工的执行力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执行能力也不会有什么改进。

管理执行和落地是企业管理中的最大黑洞,想要填补这个漏洞,企业老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强化监督考核机制,落实流程管理,强调汇报总结工作等。只有这样,老板才能统筹全局,将各项决策落实并使之成为现实。

知行合一,坐言起行:

你所处的行业是否已经处于微利时代?想一想,你是靠什么赚钱的?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然后写出你的初步赢利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