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大量的产品涌向市场,增加了商品市场的饱和度,商品交易的话语权开始为消费者所掌控;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更多地从简单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以获取市场占有率,一些企业开始注意在产品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些现象:
苹果公司每发布一款新产品,专卖店门口总会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彻夜排队的“果粉”大有人在;
麦当劳凭借炸鸡和汉堡,迅速风靡全球,受到了全世界顾客的喜爱;
碳酸饮料风味众多,可口可乐却以一种口味畅销一百多年,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腾讯推出社交平台微信,仅仅三年的时间,注册用户就超过了六亿;
老干妈从不做任何广告宣传,却能让一瓶油辣椒火遍全国,受到消费者热捧;
……
在这个物质充盈、产品过剩的时代,上面这些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获得大众消费者的一致青睐,是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不是简单的物质产品,这些产品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容,正好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以iPod为例。2001年,带着Napster随身听的年轻一代渐渐喜欢上了数字音乐,传统音乐行业陷入了同数字音乐展开的自我毁灭式的竞争之中。在这场竞争中,史蒂夫·乔布斯预见到了市场需求,他洞见消费者需要这样一种产品——一种把MP3播放器的便携性同喜欢数字音乐的年轻一代的群体组织融为一体的产品。于是,iPod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技术商品,第一代iPod其实在很多方面都不占据优势:首先就是容量小,仅为5G,价格却比一般的MP3昂贵许多,当时买一台iPod的钱可以买下两台其他品牌容量为15G的MP3播放器;其次,电池容量小,续航能力差,只能连续播放10个小时左右,而索尼的一款Walkman却能达到30个小时;最后,播放格式不兼容,用户只能在iTunes上购买DRM格式的文件,并且只能在iPod上播放。
但就是这样一款iPod,却创下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奇迹,成为历史上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音乐播放器。2004年,iPod占领了美国数码音乐播放器市场份额的50%。这一数据在2006年迅速上升到74%,几乎每分钟就销售100只iPod播放器,连美国总统、英国女王都成了iPod的忠实粉丝。
iPod之所以风靡,就缘于它满足了人们对时尚音乐生活的追求,将音乐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音乐生活体验。
看似与苹果南辕北辙的老干妈,它的成功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干妈的油辣椒,瞄准的是普通大众这一最为庞大的消费群,迎合了人们对于生活快餐化、简单化的追求。由于年青一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出就餐的比例大大高于居家就餐,而居家就餐也逐渐向简餐、快餐的模式靠近。“老干妈就饭、老干妈拌饭”,成了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居家饮食写照。老干妈开装即食,既节省时间,而且自由度高,越来越受到年青一代人的青睐,逐渐内化为一种生活元素,形成一种流行趋势。
“褚橙”、“柳桃”、“潘苹果”,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高出了许多,销售却异常火爆,甚至在部分城市卖断货,供不应求。它们之所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以及健康生活理念的需求。
分析上面的这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一种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必然是与顾客的内心产生了共鸣。这些产品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具有更深的价值内涵,能让顾客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些承载着文化内容的产品,在获得市场的认可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
因而,产品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