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设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满洲国”,将已退位的清帝溥仪扶植为傀儡皇帝,实际一切听命于日本关东军[31]。1933年日军又侵占了与东北毗邻的热河省,将其并入“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加剧了东北经济的畸形化。“七七事变”后,日本加速东北的工矿业建设,绝大部分的新投资是由政府控制的机构进行。
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设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满洲国”,将已退位的清帝溥仪扶植为傀儡皇帝,实际一切听命于日本关东军[31]。1933年日军又侵占了与东北毗邻的热河省,将其并入“满洲国”。1935年,“满洲国”从苏联购买了北满铁路,俄国势力退出东北,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完全为日本控制,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一方面,东北成了日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另一方面,为将东北作为其进一步侵华进而占领整个东南亚的军事基地,日本在东北积极投资兴建军事工业,开发矿藏,修建铁路,发展电力、钢铁冶炼及化学工业等,拼命积蓄战争能量,同时极力限制其他国家及当地中国人的经济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加剧了东北经济的畸形化。
1932—1945年,日本在东北投资达2 142 20万美元。主要投向铁路和工矿业,到1940年,短短8年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近一倍,大体相当于关内铁路里程的总和。“七七事变”后,日本加速东北的工矿业建设,绝大部分的新投资是由政府控制的机构进行。13年间,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4.5倍。而与此同时,与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产业的发展迟缓,甚至出现了下降。如在国际市场有比较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速度均大大落后于与战争相关的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