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到买家是如何通过“声东击西”的策略,最终把价格压到了最低。这篇文章,说的是卖家如何洞悉买家的心理波动,成功地抬高价格,把东西卖出去。
话说一位富商逛古玩店,看中了一套三件精致的古砚,一问价格,800两银子。富商认为价格太高,于是推说只看重其中的两件,希望店主能降降价。店主不从,由此僵持了半天。
终于,店主打破沉默:“这样看来,你确实没有看上我的宝物,既然如此,我怎么好意思再卖给别人。”说完,拿起其中的一件,丢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正欲摔第二件,富商赶紧劝阻,问剩下的两件卖多少钱,他全要。
店主比划了一下:800两。
富商觉得,只剩两件了,怎么还要卖800两,太离谱了,于是要求降价。
店主并不答话,拿起其中一件,又摔了个粉碎。这下只剩最后一件了,这该降价了吧,富商心想。却不知,店主仍要800两。富商有些生气:“难道一件和两件的价钱是一样的吗?”
店主想了想,微微一笑:“是应该不一样,这最后的一件,我卖1000两。”这差点没把这位富商噎到。就在他惊讶之际,店主又把剩下的一件拿在了手中,富商再也沉不住气了,请求店主不要再摔了,他愿意用1000两银子把这套残缺不全的古砚买走。
交易完了之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的店伙计很是不解:“为什么摔了两件,反而卖了1000两银子?”店主答道:“古玩市场上,物以稀为贵。富商不缺钱,只要喜欢的东西,他绝不会轻易罢手。我摔掉了两件,剩下的一件当然价格更高。”
仔细分析一下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不难看出,店主拒不妥协,相反还一而再地摔坏古砚,他其实是在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你买不买古玩无所谓,这件古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这种下定决心坚守立场的做法,常常会促进交易的进展,因为对方出于担心与你的交易失败,极有可能会做出让步。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在谈判的整个过程中,有时会僵持,有时也会有杀手锏,比如说:这是我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再高了我就不买。这是买家的杀手锏,也是他的“最后通牒”。而卖家呢,常常会拿出自己的那本所谓的价格账本:看看,这是进货价,那么低的价格,我都赔本了。看来,卖家的妥协是有底线的。而有的聪明的买家,索性会拿出自己的钱包展示给卖家:看看吧,我只有这么钱,多了我也买不起呀。如果此时,卖家仍不松口,买家索性甩头就走,其实心里都有把秤:把我叫回来,叫回来……不过这种坚定价格立场的做法,常常会让卖家妥协,最终达成交易。
坚定立场,其实也是在增加自己谈判的筹码。但是他的前提,一定是有底线的,并且能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文中的卖家深知古玩市场的物以稀为贵,又洞悉买家作为富商购买东西的逻辑,所以他敢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在运用这个博弈策略时,我们一定要有绝对的把握,否则难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