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4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定性资料分析是一种与定量资料分析存在巨大差异的分析类型,它本身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陈向明认为,许多研究者在讨论定性资料分析结果的推论问题时,使用的大多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量的研究术语。此时定性资料分析中的异质性个案不再是研究的障碍,反而成为宝贵的知识资源。

12.4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定性资料分析是一种与定量资料分析存在巨大差异的分析类型,它本身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独特的性质提醒我们在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如下三个事项:推论的问题、因果联系的问题以及隐形证据的问题。

1.推论的问题

进行定性分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研究或历史比较研究,这些研究通常都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这就使得研究者只能同少数研究对象打交道。它通常属于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信度、效度和代表性常常是评价一项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主要判断标准。王宁认为,在有关“代表性”问题的评价上,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常常具有“不可比”的性质。(43)就定量分析中的问卷调查研究而言,它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形成对总体的结论,即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下,以样本的统计值去估计或推论总体的参数值。定性资料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样本或个案本身,通过对这一特定对象或少数个案的深入研究而获得比较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王宁看来,用定量研究的“总体代表性”标准来要求个案研究的样本,或者说,个案研究企图追求定量研究的样本的“总体代表性”,不过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企图。

然而,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定性资料分析很难完全避开“外部推论”问题。在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通常会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投身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44)一方面,大部分定性分析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研究对本样本或个案之外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一些定量资料分析者认为,如果研究的结果不能推论到总体,那么这种研究便没有实际意义,不可能对社会实践提供“普遍的”指导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研究者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定性资料分析的结果不是不能进行推论,而是需要采用一种不同于定量资料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推论。不同的学者对于这种推论方式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同的。

(1)类型比较的推论方式。风笑天认为,定量分析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解决推论问题或概括性问题,定性分析则通过对更多的具有不同类型的个案进行研究(即类型比较思想)来解决此问题。在他看来,定性资料的推论问题主要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实地研究者所研究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是否能代表这些对象所来自的整体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所研究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是否能代表其他同类对象的问题。(45)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少数对象能否代表整体,与总体的同质性(或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研究者所研究的个案来自于同质性程度很高的总体,那么这些少数个案也可以代表总体的情况。相反,如果所研究个案来自于异质性程度很高的总体,那么极为有限的少数个案就难以胜任对总体情况进行反映。第二种情况主要涉及研究者所研究的个案是否具有典型性的问题。由于研究者在实地选择研究对象时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对象是否愿意接受研究、是否方便进入、有无熟人或关系,甚至还可能是离研究者住地的远近等。这时研究者往往考虑的主要是便利性,而非对象的典型性。这种研究很可能只是某个特例,因而大部分实地研究者对其所研究的概括范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2)分析性推理的推论方式。王宁认为,在社会科学中存在两种可能的对研究结论扩大化的推理方式:一种是统计性推理,即从样本推论到总体的归纳推理形式,它是统计调查的逻辑基础;另一种是分析性推理,即直接从个案上升到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形式,它是个案研究的逻辑。(46)在他看来,所谓代表性,指的是样本的一种属性,即样本能够再现总体的属性和结构的程度。统计学上的样本是以某种规则(如随机抽样原则)从研究总体(或调查总体)中抽取出来的。抽样的目的就在于以最少的投入和较经济的原则来达到对总体的认识。为此,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再现总体。然而,实地研究中的个案并非统计学意义上的样本,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也不是统计性推理,而是分析性推理。因此,关于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一个“虚假问题”,因为个案研究并不一定要求个案具有代表性。个案研究的实质是,通过对某个(或几个)案例的研究来达到对某一类现象的认识,而不是对一个总体的认识。定性资料分析者可以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个案的方法来提高个案研究外部推论的可能性。典型性不是个案“再现”总体的性质(代表性),而是个案集中体现了某一类别的现象的重要特征。任何个案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个案中,共性通过个性而存在,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如果一个个案能较好地体现某种共性,那么对于这个共性来说,这个个案就具有典型性。此外,王宁还提出一种从逻辑上绕开代表性问题的方法,即证伪性个案研究。(47)这种证伪性个案研究不是要去追求代表性和普遍性,而是要否定现有某种研究结论的代表性(或可外推性)和普遍性。它包括两种不同的形式:否定性研究和限定性研究。

(3)认知图式调整的推论方式。陈向明认为,许多研究者在讨论定性资料分析结果的推论问题时,使用的大多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量的研究术语。这就将研究者的思维限制在主观与客观、绝对与相对的二元对立模式当中。因此她指出,研究者需要的是一种不同的语言,一种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对立的语言来讨论定性资料分析的推论问题。(48)她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中获得启发,提出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定性资料分析结果的推论方式。在陈向明看来,知识的推论不仅仅是一个通过样本而推论总体的过程,而且包括对一个个特殊案例的理解而达到人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推论功能可以通过人类认识新事物的两种主要方式来实现,即“同化”与“顺应”。这是一种不同意义上的推论,是一种知识的自然迁移。在阅读研究报告时,读者通过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图式,而这种知识迁移的方式是在自然情境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此时定性资料分析中的异质性个案不再是研究的障碍,反而成为宝贵的知识资源。也就是说,定性资料分析推论的实质就在于,它能够为研究者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供启示和契机。

2.因果联系的问题(49)

在定性资料分析中,尽管对因果联系的说明同样重要,但它与定量分析中的因果解释存在一定差别。在定量分析中,因果联系总是通过一组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的。这种表示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变”要以“量”为基础,即差异性源于数量众多,而因果联系就是数量众多对象之间差异性的某种固定的关系模式。例如,定量分析探讨高考升学率与学校类型以及学校地域分布之间的因果联系。首先收集多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中的高考升学率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就可以确定学校类型或不同区域与高考升学率之间的因果联系。表12-1是一组假想的数字。

表12-1 各类高中的高考平均升学率 (单位:%)

从表12-1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的地域分布尽管对高考升学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高考升学率的决定性因素;高考升学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学校类型,由此可以确定学校类型和高考升学率存在着因果联系。

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尽管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但由于通常是从一个或少数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的,反映出来的只是众多对象关系中的一种,因此,很难由此对更大范围内的对象关系做出因果推断。仍以上面高考为例,按实地研究的方式,研究者会到某一所中学去,深入地观察学生准备考试的过程,以及该校的高考结果。在其研究结论中可能会通过描述该校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对该校高考结果给出某种解释。显然这种解释并没有对学校类型、地域分布与高考升学率之间的因果联系给出充分的说明,因为,无论研究者观察的是市区高中,还是郊区高中;是重点高中,还是非重点高中,都不是全面的解释,这种全面的因果联系并没有被某一类高中的高考升学情况所涵盖。所以,用定性分析进行解释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把一种事物“同时存在两种特征”的证据,视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证据。当然,这种证据可以对某种可能的关系给出尝试性解释,进而激发研究者对事物关系更深入的理解。总的来说,实地研究所得的资料往往比定量研究所得的资料更难用于推断变量间的关系。如果实地研究者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个案进行观察或研究,那么,他应该有目的地选择那些在某些变量上相同,而他认为是原因的那些变量上不同的个案。

3.隐形证据的问题(50)

在研究实践中,研究者比较容易发现那些明确显现的显性证据,而对那些没有明确显现的隐性证据往往重视得不够。其实那些不太引起注意的隐性证据,可能包含着很多信息,忽视它们很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产生偏差。所以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要对这些隐性证据保持足够的警觉,逐渐养成思考和捕捉资料中不明显却很重要的事件的习惯。寻找隐性证据的方法之一是进行思维实验,例如,在对某公司进行参与观察时,可以设想公司经理性别转换,来确定某些公司员工习以为常的陋习;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分析,例如,娱乐界人士的情感生活变化经常成为热门话题,这是否意味着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变化不大呢?

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种类型的隐性证据:(1)没有发生的事件。例如,注意那些从未在某个情境中出现过的人物。(2)没有被意识到的事件。例如,没有经验的研究者很可能意识不到公司聚会的重要功能,从而忽略对它的记录。(3)人们想隐瞒的事件。例如,在一些特定时期(如非典、世界金融危机),精英经常会操控媒体,销毁或扣留某些文件,使大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实情。(4)习以为常的事件。例如,人们会因为一些事件每天发生、司空见惯而忽视它的存在。(5)受偏见影响的事件。例如,若研究者先入为主地设想吸毒者与其子女会有激烈冲突,就很有可能会忽略掉对他们努力建立亲密关系证据的收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