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机制的建设

领导机制的建设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反映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广大的成员,各个领导群体,有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携手合作。

第二节 领导机制的建设

一、领导机制的内容

领导机体要正常运行,并且在运行中不仅得以存在,而且求得发展,必须运行方向正确,运行动力充足,运行关系协调,运行态势稳定。领导机制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体。

(一)导向机制

领导机体运行,是个矢量,存在着一个方向问题。研究领导机制,首先要研究其运行的导向问题。

我国领导活动的运行方向只能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导向。这是领导活动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所决定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该社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领导活动的一切。因为:一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性质决定该社会领导活动的自然属性;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该社会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二是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历史发展来看,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由于对领导活动的需求不一样,给领导活动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不一样,人们所形成的领导观念不一样,人们在领导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不一样,因而领导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领导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由于当时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提供的条件不一样,社会对领导方式的需求不一样,领导活动成员特别是领导者的素质不一样,因此人们所实行的领导方式也不一样。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此,我国领导活动的运行方向只能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导向。

我国领导活动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运行方向,产生运行的导向力,必须:

领导活动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要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依据。

领导活动的开展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这里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领导活动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提供的实际条件来展开,即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提供的物质力量,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等现实条件来展开领导活动。另一方面,领导活动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变化来进行调整,即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量的变化、质的变化、结构与功能等关系的变化对领导活动进行合理的适时的调整。

领导活动的发展趋势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为走向。这是指领导活动的发展趋势,一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量的积累趋势为走向;二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结构功能关系的变化趋势为走向;三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自己内在联系的变化趋势为走向。

领导活动的控制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坐标。这是指领导活动的控制,一是要以巩固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作为基本标准,建立相应的控制指标体系;二是要把领导活动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效果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和发展作比较,找出偏差;三是要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和发展来对领导活动的现有行为进行校正;四是要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和发展来检验和评价领导活动。

(二)动力机制

领导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取得一定的利益。而利益不仅规定着领导活动运行的性质,而且决定着运行目标的设置,同时还制约着运行的方向,并调节着运行方式、方法的选择。由于利益是以需要为目的而产生的,而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满足的程度如何,以什么方式来满足,等等,都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因此,领导活动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就成为其运行的动力。要研究领导机制,重要的是研究领导活动中利益关系的协调。

在领导活动中,要协调好利益关系,产生内在动力,必须注意:

1.把握领导活动的主要利益关系

从我国领导活动的状况来看,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地存在以下利益关系。

利益主体——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是利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需要并反映了个人利益的共同点。个人利益的满足必须依靠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又存在着矛盾。

利益实体——领导群体与领导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领导活动中的各群体,都是基于一定的共同利益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利益集团。在我国领导活动中,各领导群体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都是为实现领导活动系统的总目标而开展活动的,所以它们在根本利益上也是一致的。但是,各领导群体有各自的利益,它们追求和维护着各自群体成员的利益,它们之间在资源分配、利益获取等方面又存在着竞争关系。

利益性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根本利益与一般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根本利益与一般利益之间也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如果只顾局部利益、目前利益、一般利益,往往就会损害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并与之产生冲突和矛盾。

2.把握领导活动系统的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同的利益实体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其利益关系具体表现为:

利益合作。这是反映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广大的成员,各个领导群体,有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携手合作。事实上,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也确是需要利益各方的共同努力。

利益竞争。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广大成员之间、不同领导群体之间有着共同利益,但是要把共同利益转化为各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各个群体的群体利益,必须要经过劳动,于是,他们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而进行相互的比试和争夺,形成了利益竞争的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里是必然要产生的。

利益冲突。在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领导成员个体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领导群体有着各自的群体利益,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就会为各自利益的实现而产生利益矛盾。这种利益冲突,包括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不仅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是大量存在的。诸如利益目标上的不同会发生冲突,为争夺达到利益的手段和条件会发生冲突,为赢得领导组织和领导者的好感、支持也常发生冲突,为寻求和获得提拔、提级、调换重要岗位、表扬、记功、嘉奖等,冲突更是难免。

3.把握利益关系协调的主要原则

要使领导活动各群体、各成员个体在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得到益处,从而驱动他们努力地促进领导活动的正常运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协调利益关系。

利益均衡原则。这是指领导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各个成员、各个群体只要做出的贡献相同,所得到的利益应当是一样的。

利益共享原则。这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各个成员个体、各个群体都有权共同分享。

利益差别原则。这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不是各个成员个体、各个群体平均享受,而是按贡献大小、奖勤罚懒来拉开档次,形成差别。

利益兼顾原则。这是指领导活动中利益分配时要统筹兼顾。它包含多层涵义:一是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要兼顾各方;二是对不同的利益实体的利益要妥善兼顾;三是对不同性质的利益要有机结合;四是对不同内容的利益,主要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要全面考虑。

(三)维系机制

领导活动要正常运行,很重要的是能在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任何一个领导活动系统,如果在社会中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一个领导活动系统靠什么在社会中起作用呢?靠的是自己的优势。对一个领导活动系统来说,别的系统做不到的事情,该系统做到了,别的系统做到的事情,该系统做得更多更好,这就是优势。可见,优势的发挥是使领导活动正常运行的维系力。

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运行的维系力呢?

1.认识自己的优势

一个事物的优势,仅靠事物本身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相关事物的比较中才能识别事物的优劣状态。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认识自己领导活动系统的优势,起码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比较:

一是把自己现有的条件与社会需要相比较。如果一个领导活动系统所具有的条件或部分条件乃至某一种条件,是社会需要的,那么这种条件就是一种有利条件;如果其所具有的条件是社会急切需要的,那么该条件就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是把自己现有的条件与同类性质领导活动系统的条件相比较。看看哪些条件是别的系统不具备而本系统具备的;或哪些条件别的系统不如自己系统。这两种情况,都是该系统的有利条件。

三是把自己当前的条件及其运用与自己以往的条件及其运用相比较。看看自己对哪些条件运用得比较好,运用得充分。只有自己具有的条件,又能对它加以很好运用的,才是有利的条件。

只有在这三方面的比较中都得出有利条件的结论,才算是本系统的优势。因此,所谓优势,就是领导活动某系统具有了符合社会需要的,别的系统又不具备或不如自己的,并得到自己很好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要认识领导活动系统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是系统所处环境的优势。诸如优越的地理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等等,都是环境优势。

二是要素优势。这是指领导活动各要素的优势。诸如高素质的领导者、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设备等,都是要素优势。

三是要素组合优势。这是指领导活动各要素的合理联结所形成的优势,诸如妥当的布局、深化的分工、合理的结构等。

四是输出优势。这是指领导活动的结果所形成的优势。领导活动都有一定结果。当然,不同结果要形成优势,总是表现在高质量、多样化、更新、创新等方面。

2.发挥优势

扬长与抑短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是要发扬自己的长处。而要发扬自己的长处,就要避开和抑制自己的短处。发扬长处就要在最有利的时间、空间运用自己有利的条件。避开和抑制自己的短处,就是在领导活动的方向选择、手段的选择、竞争对手的选择过程中,要防止不利条件的选择。

把扬己之长与用他人之短相结合。在领导活动领域中充满了竞争,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把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利用竞争对手的短处相结合。把扬己之长与创新相结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把自己的有利条件用于创新,诸如,把自己的有利条件用来开辟新领域,用于建立新理论,用于开发新产品,用于发明新技术,等等,这是优势发挥的广阔天地。

3.发展优势

在领导活动中,各个系统的优势与劣势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的。不是绝对的,而是彼此相对的。因此,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很重要。

不断发掘新优势。领导活动的优势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在领导活动各系统的相互比较、领导活动系统与社会需要等的比较中显现的。而社会需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导活动各系统的条件也是处于经常变动的,因此,今天的优势并不等于就是明天的优势,原来的一般条件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利的条件,必须不断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不断地发掘自己新的优势。

促进转化。要发展优势,就要做好转化工作:促短变长,化害为利。长与短、利与害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领导组织和领导者的任务,是要创造条件使短处变为长处,有害条件变为有利条件。要创造事物转化的条件,就要在“量”的积累上下工夫,就要在事物结构的改变上花力气。

以长促长。要发展优势,就要使自己原有的优势更优。在领导活动中,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优势更优呢?一是要不断运用优势,在优势的运用过程中,优中见劣、长中见短;设法克服和弥补这些“劣”和“短”,使优更加“完善”,这叫以用促长。二是要把握优势产生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上下工夫,使产生优势的条件更为丰富,从而使优势更优。三是要探求优势发挥作用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上做文章,优势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

(四)竞争机制

竞争,是领导活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必然要在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发生作用。研究领导机制,就要研究竞争如何开展方能使其所产生的竞争力迫使领导机体在适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轨道上运行。

社会主义竞争的开展,为什么能有利于领导机体的正常运行呢?这是与竞争的一系列特点相联系的。

由于竞争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你追我赶,局面不断变化,使僵化者被淘汰,幻想一劳永逸者落后,止步不前者掉队,使人们产生一种紧迫感,促进领导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由于竞争具有剧烈性,优胜劣败,毫不客气,使人产生一种危机感,促使领导活动成员在激烈的较量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推动着领导活动前进。

由于竞争具有主体更迭性,使事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优胜者不存在“终身制”,没有“铁饭碗”,没有“铁交椅”,“论资排辈”行不通,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推动着领导活动按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规律要求办事。

由于竞争具有联系的致密性,使竞争者在与外界增强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互补互济,龙凤相长,产生一种活力感,促使领导活动系统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具有更强的输入与输出能力。

由于竞争具有强烈的激发性,使竞争者在形成的心理压力面前,不满足已有的业绩,充分认识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对策,不断破除保守和嫉妒心理;奋发图强,产生一种动力感,充分激发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去从事领导活动。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竞争力。领导活动运行方向正确与否,终归是要接受竞争的摔打的。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运用竞争力来促进领导机体的正常运行,必须:

把领导活动系统的整体竞争与系统内各领导群体之间的竞争,群体内各成员之间的竞争结合起来。在领导活动中,不仅要与同类性质的领导活动系统和其他性质的领导活动系统展开竞争,而且要开展系统内的群体竞争和个体成员之间的个体竞争,因为这对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奋发向上,增强活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系统内部开展的群体竞争和个体竞争,必须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竞争能力,把竞争引向为整体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竞争有利于运行方向的正确选择。

把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结合起来。领导活动运行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领导活动只有参与国内竞争,也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更好地确保自己运行的正常进行。事实上,任何领导活动不反映社会、经济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是不行的。而主动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就有利于正确把握现代社会的需要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因素,从而使自己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进入良性的轨道。

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指领导活动系统内的竞争与合作。当今的领导活动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既会出现相互竞争的现象,又有大量的合作现象存在,因此,必须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各级领导组织,一是要弄清在什么情况下开展竞争为好,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合作最佳;二是要学会灵活地、交叉地运用竞争与合作;三是要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竞争中讲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四是在系统内使竞争的气氛与合作的气氛得到平衡。

(五)约束机制

领导活动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相应的约束力,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因此,稳定系统是领导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要使领导活动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产生使其运行不偏离目标的约束力,必须使用:

1.行政手段约束

利用命令、指令、各项具体规定等,使各领导组织和成员个体在运转中紧密配合,前后衔接,同轨同步;使部分空间和时间阶段出现的失控现象恢复正常。

2.法律手段约束

利用国家层次颁布的正式立法和行政系统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社会规范,约束领导系统及全体成员,使他们按法律规定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行事,按法律所规范的行为方式行事,按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办事,以确保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协调一致,保证领导活动系统的安定局面,保证领导活动的正常秩序,确保领导活动整体正常运转。

3.经济手段约束

利用宏观和微观的各种经济手段,约束领导活动系统及全体成员,使他们按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办事,调节各种经济关系,使领导机体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4.“软件”手段约束

如果把上述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比拟为“硬件”约束的话,那么,就有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约束。“硬件”手段主要是靠外在的强制性的规定,使人们的行为趋向整体的共同目标;“软件”手段则主要靠人们的理想的树立,内心的信念,思想觉悟的提高,把人们的行为引导到整体的共同目标。“软件”手段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道德规范、精神激励、民主领导等。

可见,领导机制,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导向,以利益关系协调为动力,以优势发挥为维系,以竞争为压力,以控制为约束的综合体。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引进所形成的导向力,利益关系协调所产生的动力,优势发挥所产生的维系力,竞争所生成的生存压力,领导行为控制所孕育的约束力,推动着领导机体的正常运行,并在运行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二、领导机制的设计

领导机制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应原则

所谓适应原则,是指进行领导机制设计的时候,要与相应的事物相适应、相对应。

与领导体制相适应。我们前面分析到领导体制对领导机制有决定和制约作用,所以,设计领导机制的时候,要与之相适应。领导机制与领导体制相适应,一是与领导体制的性质相适应。从国家领导体制的发展历史来看,有原始氏族公社制、家长专制领导体制、资产阶级民主领导体制、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等性质的领导体制。领导机制与领导体制相适应,是指与这些不同性质的领导体制相适应。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设计领导机制的时候,就应当与社会主义民主领导体制相适应。二是与领导体制的状况相适应。由于领导体制本身有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不同时期领导体制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领导机制与之相适应,就要与其发展成熟程度的状况相适应。领导机制既不要滞后领导体制的发展成熟程度,也不要超越领导体制发展成熟的现有阶段,这样,它们之间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与领导机制形成和实现的客观规律相适应。领导机制形成和实现的客观规律是指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领导活动的运行方向、运行目标、运行速度、运行动力、运行态势、运行效益等要素来讲,首先,运行动力是基础。没有动力,就没有运行可言;有没有动力,动力强还是弱,对领导活动运行来说,是基础性的东西,所以,运行动力要素处在基础位置。其次运行方向、运行目标是根本。因为只有运行方向正确,运行目标明确,领导活动运行才有意义。如果领导活动运行方向错了,甚至是背道而驰,或者没有明确的运行目标,盲目运行,那么,领导活动运行动力再充足,运行速度再适中,运行态势再平衡也是徒劳。再次,运行速度是保证。运行速度过慢,在一定时间内达不到应有的目标;过快则可能欲速而不达。所以,运行速度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要有一种“适中”的速度。也就是能够保证取得最佳运行效益的速度。第四运行态势是条件。运行态势,是指领导活动运行的状态和形势,具体指领导活动运行是平衡还是左右摇摆,是稳定还是上下起伏波动而言。运行态势既会影响运行的速度,又会消耗运行动力,从而影响运行方向、运行目标的实现程度,特别是波及到运行效益高低的状况。第五,运行效益是关键。运行效益,是指领导活动运行对社会、对人民所获得的益处。运行效益是一种综合性的状况,要想取得好的运行效益,仅靠前面各种要素中的任何一种是不行的,必须要靠运行方向、运行目标、运行速度、运行态势等各要素发生综合的积极的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关键性的东西,必须放在关键位置上。领导运行机制要适应客观规律要求,就要适应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之间这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灵活性原则

领导机制设计必须遵循的第二条原则,是灵活性原则。所谓灵活性原则,是指设计领导机制的时候,要使领导机制具有活力,而不是机械死板。要遵循灵活性原则设计出具有活力的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运行灵活。领导机制,是领导活动的运行机制,所以,设计领导机制,首先要运行灵活。领导机制要运行灵活,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运行的轨道不能过于狭窄,要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二是领导活动运行的各要素的联结要有弹性,即伸缩性;三是运行的区域容量较大,对社会生产方式、领导体制的适应面比较大,等等。

调节灵活。由于领导机制,是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通过一定联结方式的联结而产生对领导活动运行的一种调节方式,所以,领导机制要灵活,必须调节要灵活。所谓领导机制调节灵活,是指领导机制能灵活机动地调节领导活动运行。领导机制要调节灵活,必须具备这些条件:一是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的联结是有机的联结。因为只有是有机联结才能生成强大的调节力量,牵制各要素不会发生大的偏离,各要素的偏离都能把它调节过来。二是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联结的“接口”要有“调节带”。像人体的骨骼之间的联结之所以灵活,是因为各种骨骼的联结处,不仅有软组织,而且有软骨,还有韧带。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联结的“接口”也应当这样,其“软组织”就是联结处的“弹性”,其“软骨”就是各要素在联结处的“柔性”,其“韧带”就是领导活动运行中的“利益关系”,正是这些“弹性”、“柔性”、“利益关系”构成了“接口”处的“调节带”。

转换灵活。领导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领导活动的发展变化,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领导活动进行改革的时候,领导体制进行重大变化的时候,领导机制也要随之进行转换。所以,转换灵活也是设计领导机制灵活性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转换灵活,是指领导机制能够灵活机动地从旧机制向新机制转变。领导机制要能够灵活转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是领导机制的适应面要较大。由于领导机制适应面较大,当要向新的领导机制转换的时候,转换起来就较容易。二是领导机制能够容纳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所孕育的新生成分。由于原机制对这些新生成分能够容纳,现在向新机制转换过程中就方便得多。三是领导机制的自组织性较强。由于领导机制在平时运行过程中,注意对领导体制、对领导活动、对领导活动环境不适应方面的逐步调整,所以,一到要向新机制转换的时候,也不会造成大的阻力,使转换变得容易和灵活了。

三、领导机制的建立

由于领导机制是领导活动运行各要素相互联结而形成的对领导活动运行的调节方式,所以,我们要建立的领导机制是:

(一)运行方向导向正确

这是指我们建立的领导机制,首先要是运行方向的导向正确的机制。我们在建立领导机制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运行方向的导向问题。要解决运行方向的导向正确的问题,一是运行方向本身要正确。即运行方向与社会主义领导体制性质是相一致的,与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发展方向是相同的,与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大方向是一样的。二是运行方向要有制导力。即领导机制能够发生制导信息,能够制约、引导领导活动朝正确方向运行。这种制导力的产生不仅是运行方向要素产生的,而且是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是制导形式多样。诸如运行方向要素的制导,运行信息的制导,运行利益的制导,或各种形式的综合制导等。

(二)运行目标引导明确

我们要建立的领导机制,其次是运行目标的引导要明确的机制。我们在建立领导机制过程中,在运行方向解决以后,就应当解决运行目标的问题。因为有了大方向以后,还要有相应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保证领导活动运行一步步地向运行方向走去。要解决运行目标引导明确的问题,一是运行目标要素本身要明确而正确。即运行目标既符合运行方向,又有清晰的具体目标。二是要树立标的。即领导活动运行目标中的“标的”,要向各要素发出信息,并在运行的全过程加以显示。三是要树立“界标”。即在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要使领导活动全体成员明确领导活动运行时的标准、界限,知道怎样才算实现运行目标,怎样是违背了运行目标。

(三)运行动力生发充足

我们要建立的领导机制,在解决了运行方向、运行目标的问题以后,运行动力的生发问题就摆到我们的面前了。因为领导机制有了正确的目标导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引导,还要有充足动力的生发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使领导活动运行有充足的动力,才能保证运转的正常,如果没有动力或者动力不足,领导活动是难以运行的,更难维持一定速度的运行。运行动力的问题,主要是动力生发的充足问题。所谓运行动力生发的充足,是指领导活动能生成充足的动力,充分发挥动力的作用。在领导机制建设过程中,要使运行动力生发充足,一是要使领导活动运行与领导活动成员和各个领导群体的需要、价值、利益挂起钩来。只有这样,领导活动运行的参与者才有内在动力。因为需要、价值、利益是领导活动运行参与者的内在动力因素。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因为只有领导活动运行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才能充分地发掘其内在动力。三是特别要注意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各种利益矛盾的正确处理。因为只有协调、化解领导活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关矛盾,参与者的动力才能真正地释放出来。

(四)运行速度领行适中

我们要建立的领导运行机制,在解决了运行方向、运行目标、运行动力的问题以后,就要解决运行速度的领行问题了。因为领导机制有了正确方向导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引导,有了充足的动力生发,还要有运行速度的领行问题,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运行正常,更有利于实现运行目的。运行速度的问题,主要是领行的问题,是运行的速度要适中的问题。在建立领导机制过程中,使运行速度领行适中,一是要使运行速度要素保持适中的速度;二是领行的速度要以服从最佳的运行效益为标准,在获得最佳运行效益的前提下来考虑加快运行速度;三是领行的速度还要涉及运行态势的平衡和稳定,如果领行速度过快,使领导活动整体运行过快,不仅运行态势颠簸不定,说不定还会使运行脱离正确的轨道,这就产生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了。

(五)运行态势维系平稳

我们要建立的领导运行机制,在解决了运行方向、运行目标、运行动力、运行速度以后,就要解决运行态势的问题。因为领导机制有了正确的方向导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引导,有了充足的动力生发,有了适中的速度领行,还必须有平衡的态势维系。如果运行态势平稳,这个运行既是正常的也是持久的;如果运行态势是摇摆不定、颠簸起伏的话,这种运行既是不正常的状态,也是难以持久运行下去的,早晚要出大问题;所以,必须要很好地解决运行态势问题。运行态势问题,主要是维系平衡和稳定的问题。在领导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使运行态势维系平稳,一是要保持运行政策的连贯性。只有领导活动运行的政策前后一致、左右协调了,才能维持运行态势的平衡和稳定。二是要与时俱进。根据领导活动运行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领导活动的发展,及时适应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才能使领导活动运行维持平稳并在平稳中求得发展。

(六)运行效益求取最佳

我们要建立的领导机制,在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以后,还必须解决运行效益的问题。因为领导机制有了正确的方向导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引导,有了充足的动力生发,有了适中的速度领行,有了平稳的态势维系,还没有解决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即运行的立足点问题,也就是运行效益问题。运行效益问题,是求取最佳效益的问题。因为只有求取最佳效益,领导活动运行才是良性运行,才是社会得到好处、人民得到益处的运行;如果领导活动运行没有效益,甚至负效益,这种运行有什么意义呢?在领导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使运行效益求取最佳,一是要把运行效益作为领导活动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领导机制建立过程中,运行各要素的联结方式的确定,运行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处理等,都要以运行效益为立足点。二是要把运行效益作为评价领导机制的根本标准。三是始终要在谋求最佳运行效益问题上做文章。

四、领导机制的利用

认识社会主义领导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来促进领导活动的发展。为此,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为社会主义领导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一)提高利用领导机制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领导机体要自觉地在正常轨道上运行,很重要的就在于人们自觉地运用领导机制。因为机体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而领导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总是通过一定的领导机制来表现自己的作用。一定的领导机制是一定的领导规律的作用机制。因此,社会主义领导机体运行的自觉性就在于人们自觉运用领导机制和领导规律。

那么,人们利用领导机制的自觉性表现在哪里呢?如果把领导机制比拟为一架机器的话,机器的操作者对机器的利用正像人们对领导机制的利用。一个机器的操作者对机器利用的自觉程度,一般表现在: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机器的运转目标,监督机器运转,排除机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与此相似,可以认为人们利用领导机制的自觉性表现在:

首先,根据领导规律客观要求,建立领导机体运行的调控参数,并通过参数来调控领导机体的运行。像在经济运行中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等参数,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控,使经济运行正常进行。

其次,监督领导机体运行,排除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对领导机体运行实行监督,这是自觉利用领导机制,保证领导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内容。1945年7月,毛泽东邀请来延安考察的黄炎培到他家做客,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的问题时,就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问题。从我国领导生活的实际来看,要监督领导机体运行,排除运行过程中的障碍,必须注意:

健全监督系统。行政监督、经济监督、技术监督、法律监督的监督机构和监督手段都要健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领导活动运行的全过程,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对策,保证领导活动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和发展。

完善监督制度。对进行监督的内容和规程做出相应的规定,使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依法行事,正确使用权力,遵纪守法,讲究职业道德,发挥监督作用。

认真行使监督职能。执行监督的机关和人员,要掌握领导活动的各种情况,把它们将有关的标准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纠正偏差,认真按标准行事,保证领导机体的正常运行。

(二)创造领导机制的作用条件

领导机制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调节器。但是,按照机械控制原理,调节装置的功能总是借助传导装置等条件的配合来实现的。同此道理,领导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也要凭借一定的“传导装置”才能加以实现。领导活动系统的这一“传导装置”则是相应的作用条件。要利用领导机制,就要认识领导机制的作用条件,创造这些条件。

那么,领导机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

1.完善的导向体系

在领导生活中为什么有时产生“左”或“右”的偏向而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呢?尽管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领导机制没有发挥正常作用。而领导机制之所以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不具备导向体系这一条件。领导活动应当以什么为导向,这在本章的第二个问题已论述,它只能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导向。问题是如何建立这个导向体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原理,一般情况下,领导活动运行的导向体系,应当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来导向经济领导活动,以经济领导活动来导向政治领导活动、文化领导活动等。当然,不同类型的领导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但追本求源,人类的各种领导活动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领导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领导活动。

2.完善的激励体系

激励对领导活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因此,由它而产生的人们的积极性、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秩序的建设等都有利于领导活动目标的实现,促使领导机体正常运行。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利用领导机制,就要创设激励条件,完善激励体系。完善激励体系的途径主要有:

通过设置富有吸引力且实现可能性大的工作目标,激发人们对正确目标的追求。

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管理方式,不断强化人们对正确目标的追求。诸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人们对组织所期望的目标的追求;通过奖惩等手段,或是巩固人们对正确目标的追求,或是把人们的错误追求引向正确的追求;通过各种外部的环境条件,调节或强化人们的某些思想,引导其追求正确的目标;通过领导者、管理者对人的关心、理解、信任、实行民主领导等,坚定人们对正确目标的追求。

3.创设竞争环境

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创设竞争环境,主要包括:

思想理论环境。有相应的思想理论阐明竞争的客观性,论述竞争的社会价值,论述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原则、道德等,为开展社会主义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固有的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人们直接接受公平竞争的实际锻炼。

政治环境。领导活动法律化,将鼓励竞争、保护竞争的各项政策、措施用法律和制度加以固定下来,保持和发展允许竞争的大环境。

提供竞争条件。活动公开、主体自主、机会平等是形成竞争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者,要提高领导活动的开放程度,赋予竞争主体自主权,提供人人平等的机会。

培养竞争者。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塑造人们的竞争性格,提高人们的竞争能力,使人们敢于参与社会主义竞争,又善于竞争。

4.完善自我约束体系

要使领导机体运行正常,必须建立起自我约束的体系。这是指领导机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自定义务、自我执行、自我强制、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处理的一系列行为的综合表现。领导机体的自我约束体系主要是包括:上下级相互进行约束;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进行约束;组织与群众相互进行约束;领导活动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相互进行约束;领导法规约束与社会舆论约束相结合;专门机构行使约束职能与人民群众对领导活动的约束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