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生动描述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大于骑兵连单个骑兵分散进攻的力量,他认为一个骑兵连已经具有单个骑兵战士没有的某种新的东西,即“联合具有新的质”。恩格斯指出:“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邓小平对领导班子结构问题很重视。他指出,“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领导班子问题,是关系到党的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问题”。[1]可见,我们必须重视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问题。
一、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目的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之所以要优化,是为了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属性转化
即把领导者个体的属性和功能转化为领导班子群体的属性和功能。
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的量的变化发展到了一定的关节点,即事物的量变引起了质变;二是由于事物结构的不同而产生质的不同。为什么事物的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质呢?因为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只有依靠结构这一中介,才能把孤立的诸因素变为一个系统,形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也只有通过结构这一中介,才能使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发生量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导致整体性能的变化。讲究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目的就是把领导者个体的属性转化成领导班子的属性和功能。在自然界中,核苷酸不具备储存和传递生物遗传密码的功能,而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许多核苷酸连接组合后,却形成了具有储存和传递生物遗传密码功能的核酸。在社会现象中同样如此。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虽各有才干,但只有通过“桃园结义”,按一定的结构联结起来之后,才形成“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领导班子系统。刘备的领导班子形成之后,虽然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但由于结构不合理,缺乏一位运筹帷幄的战略指挥家,最终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而刘备三顾茅庐得到孔明后,使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也相对优化了,领导班子各文武官员的个体属性和功能转化成了群体的属性和功能,“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其群体属性和功能的显现。在当前的改革中,由于实行民主选举,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领导班子的群体效能,这些都是依靠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的。
(二)降低内耗
内耗,是指事物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下,其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抑制和相互冲突,从而使各种有用力量相互抵消的现象。内耗,其中有种类型叫做结构性内耗,即由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内耗。
造成结构性内耗的原因,一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不合理;二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以经济系统为例,假如作为经济系统要素的企业,相互之间采取等价交换的商品价值联系方式相联结,那么,在横向联系上必然形成专业化、协作化的商业契约性关系,而在纵向上形成主要靠经济杠杆调节的、开放性的富有活力的企业性关系。如果采取无偿调拨的产品实物链方式相联结,那么,在横向联系上就形成“大而全”、“小而全”、高消费、低效益的自然经济型关系,而在纵向关系上则形成主要靠行政命令指挥的权力支配性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讲究经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的重要性。如果从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而产生的内耗方面来说,决策科学中的“木桶理论”很能说明问题。由于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所以,其余的木板再长也白费。这里的最短的木板就成为“瓶颈因素”,内耗就是由这种“瓶颈因素”造成的结构比例不协调所引起的。在领导班子中,由于其群体结构不合理,就会使摩擦增大,内耗丛生。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种状况的典型。因此,研究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减少领导班子的内部摩擦,降低消耗。
(三)增大整体功能
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优秀的领导者个体很重要,而整体的最佳组合更为重要。优化的领导班子群体结构,通过领导者个体之间的有效组合,能产生新的功能,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世界足球明星队败在英国联队的脚下一事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那是为庆祝英国足球协会成立100周年,在伦敦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的一场比赛。世界明星队好手如云,阵容中除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外,还包括巴西的最佳进攻型后卫霍西玛尔、苏联的守门员达萨耶夫以及扎瓦罗夫、贝拉诺夫、丹麦的优秀前锋埃尔克耶尔、巴塞罗那队的英格兰著名得分手莱因克、葡萄牙队的名星富特雷等,但由于整体配合较差,以0比3败北。
研究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其整体功能。因为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会产生相应的功能。
互补功能。优化的群体结构,能把各个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导者个体,按一定的次序、比例、方式组合起来,有利于各个体因子之间互相补充,扬长避短,彼此配合,从而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感应功能。优化的群体结构,能使领导者个体目标一致,同心同德,紧密团结,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样,由他们之间互感所产生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既使每个领导者个体自尊感和集体荣誉感得以提高,又为各领导者个体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鼓励,振奋精神,激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控制功能。优化的群体结构,会使领导班子成员在共同的领导活动实践中形成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优良的作风,并以此来调节和控制各领导者个体,使他们能按共同遵守的准则来处理领导者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领导班子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扶正压邪,趋利避害,维护和加强群体的力量。
二、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内容
由于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综合体,它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心理结构等,因此其结构优化内容也包括这些结构的优化。
(一)年龄结构优化
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成员的配比组合。年龄结构优化,就是指领导班子中各成员之间的年龄的合理组合。
领导班子为什么需要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呢?一般说来,一个人的年龄不仅是其心理功能的标志,而且也跟其知识、经验、智力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合理的年龄结构是关系到领导班子能否保持青春活力、防止老化、维持领导活动继承性,发挥最佳群体效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年龄区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在领导班子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同年龄的人,既有不同的经验,也有不同的职能,有的任务要老年人承担,有的工作则需要中年人或青年人来完成。一般说来,一个领导班子里相对处于老年的成员,经过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锻炼,有丰富的经验,深谋远虑,善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够应付复杂局面,正是所谓“老马识途”。中年的干部,年富力强,兼有老、青年干部的长处,才干和能力可以得到最佳发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是领导班子中的“中流砥柱”。青年干部朝气蓬勃,思维无框框,易于接触和吸收新事物、新观念,创造力强,所谓“奋发有为”。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又各有自己的短处。青年人虽然朝气蓬勃,富有创造热情,敢想敢干,但遇事欠深思熟虑。中年人虽各个方面趋于成熟,但做探索性、冒险性的工作也欠锐气。老年人虽久经考验,深谋远虑,但有时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易偏保守。如果领导班子由同一年龄段的干部组成,呈现平面的年龄结构,就可能出现或者同步老化,精力不济,或者经验太少,处事困难。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各自的长处难以得到发挥,各自的短处也不易得到克服。特别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兄弟辈太多,成员之间互相嫉妒、互相不买账的事情往往比较突出,而在晚辈与长辈之间,更多的则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互相嫉妒的情况也比较少。
人才的创造力有一个最佳的年龄区。年龄与智力存在一定的关系。有人统计了1243名科学家,大多数人在30岁左右即开始做出重大发明创造,40岁以内做出了第一次发明创造的占2/3。25~45岁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年龄与智力有一定的定量关系。知觉最佳的年龄是10~17岁。记忆的最佳年龄是18~29岁,比较和判断能力的最佳年龄是30~49岁。而动作和反应速度最佳年龄是18~29岁。所以,干部的年龄结构应与最佳劳动年龄相适应。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的是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他的最佳年龄周期是30~49岁,对一些高层次领导知识则需要更长时间去掌握。因此,国外在配备军队和地方干部时,强调降低高层干部的年龄,相应加大基层干部的年龄。
保持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青春活力,是现代社会的共同趋势。由于现代社会活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变化多端,因此,没有高度的科学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这就要求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上要永葆青春的活力。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如何优化?根据以上分析,领导班子优化的年龄结构是指: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要符合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有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年愈古稀的人精力显得不足,要适应重负荷的领导工作,往往是力不从心。而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又不能间断,有其连续性。因此,领导班子从年龄结构上讲,就要防止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这样,在领导班子中,就应当让年富力强的中年干部扛大梁,担负主要领导责任,同时,又要培养青年干部,在整体上中青年干部成为主体。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符合“年轻化”要求,年轻化,是指整个领导班子群体的年轻化,实则指平均年龄,而不是指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要年轻化,因此,领导班子优化的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内不同年龄段的干部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老中青三结合”,陈云同志提出的梯形结构。那么,领导班子中的老中青干部如何配比呢?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有的主张老中青的比例为2∶5∶3;有的则认为3∶5∶2;有的则提出3∶3∶3;有的看法是,中高层领导班子应中年干部多,老年干部少,青年干部更少,而对基层领导班子来说,则应中年干部多,青年干部少,老年干部更少,等等。尽管这些看法各异,但都认为年龄档次要拉开,中年干部占的比例最大,中青年干部为主体。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与领导层次和职别相适应。这就是说不同层次和职别的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从领导层次上讲,层次高的年龄可稍大些,层次低的年龄可相对年轻些。从组织功能上讲,智囊机构应以老干部为主构成;决策机构则以中年干部为主构成;执行机构里青年干部的比例可大一些。
可见,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优化,应当是老中青结合的、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梯形结构。这样的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在于,能促进老中青干部各尽所能,取长补短;能使领导班子较好地实现新老交替;能使领导活动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保证连续性;能防止领导班子老化,还有利于接班人的培养。
(二)知识结构优化
知识结构优化,是指领导班子中,不同知识面、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合理组合。
领导班子要优化知识结构,是社会科学化的要求。现代社会的科学化程度迅速提高,全社会各个系统和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人们正在学习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应用科学方法,一切按科学办事。社会生活与科学越来越不可分离。社会科学化,不仅要求领导者个体具有相应的知识素质,而且要求领导班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才能与现代社会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相适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在现代社会,从事新兴的劳务第三产业和信息第四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在劳动者队伍中,脑力劳动者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在劳动者的技能中,科学技术知识含量日益提高,领导班子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领导这样的被领导者是不大可能的。
领导班子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实现领导活动职能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把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环节已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在这样的社会里,领导活动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社会发展规律有关,也与自然规律有关;不仅与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关,同时与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共同规律与基本规律有关,而且与不同类型领导活动的特殊规律有关。这一切都要求领导班子有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认识和把握规律,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地使用人才,出色地行使领导活动的职能。
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优化,必须注意:
每个领导成员都具有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一个领导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没有相应的知识,就很难对发展现状做出科学分析,预见未来的发展,把握其动态,当然也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准。
领导班子应由各种不同知识和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按一定比例组成。因为具有相同知识和相近知识水平的成员所组成的领导班子,其知识结构只能是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无波峰也无波谷,只能平面发展,不能开拓发展。而各种不同知识和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按一定比例所组成的知识结构是立体结构,有波峰,有波谷,就能产生“能级”的整体效应。
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应是通才与专才的适当组合。所谓通才,是指掌握多学科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所谓专才,是指对某知识有很强的研究和实行能力的个体人才。在领导班子中,一是要使其个体成员,有的是专才,有的是通才;二是要通过合适的比例把通才与专才组合起来,形成以专才为主体的通专结构。
(三)专业结构优化
专业结构优化,是指领导班子中具有各类专业知识和专长的成员的合理组合。
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使其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长。但是,实现其社会功能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长,并不是领导班子成员中某一个个体所能掌握的,而必须靠领导班子成员的精细分工和领导班子群体的高度综合。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各种学科不断产生,想由某一个领导者个体掌握繁多的各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必须进行专业结构的优化。
领导班子专业结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人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这是领导班子履行领导活动职能的需要。决策、用人等是领导活动的重要职能,而决策者是否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直接相关,可见,熟悉和精通本行业务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同样,只有业务内行的领导者,才能对其下属的工作成绩给予科学的评价,才能根据需要发现和培养人才。
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必须与领导班子的工作结构相一致。要使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适应工作需要,一是要根据领导班子所从事领导活动的类型和性质来配备相应专长的领导成员;二是要按领导班子内不同职位的不同职责和不同任务来配备相应专长的领导班子成员;三是把具有某些主要专业知识和专长的领导干部结合在一起。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就形成了各种专长的有机结合。譬如,政府的行政领导班子,就由懂得工、农、经、贸、理(论)、科学、文化、教育等专门知识和专长的人员组成。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就有熟悉生产技术的人,有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有通晓政工人事工作的人,有擅长后勤服务工作的人,等等。
领导班子各成员要按其专业知识和专长合理搭配。领导班子中多种专长成员的搭配,主要是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和领导班子的职责、任务的需要来按比例安排的。由于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尽管其具体工作性质有差异,但是一个领导班子内都要由政工、业务、后勤三方面人员组成。所以,领导班子内各种专长成员的搭配,首先是指擅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员、精通各种业务的工作人员、善于理财的后勤工作成员的比例。由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任务是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政工、业务、后勤三方面人员的分配比例中,业务的人员应占较大的比例。一般说来,具有业务专长的成员可占班子成员的1/2,具有政工专长和后勤专长的成员可各占1/4左右。
可见,一个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只要做到内行领导,与领导班子的工作结构相适应,根据“四化”建设和领导班子的职责来配备具有各专长的成员,就是一个优化的结构。
(四)智能结构优化
智能,是一个人在学习、劳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知识在运用中形成的能力的统一体,它包括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是指这些能力的相互结合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班子智能结构优化,就是指在领导班子内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者个体按照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比例构成完整的多功能的智能结构。
一个领导班子,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必备的全部能力。而这些能力,班子中的每个成员不可能都具备,总是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领导班子要获得必备的全部能力,只有靠智能结构的优化来求得解决。
优化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必须进行下列工作:
智能类型齐全。领导班子必须是各种智能类型成员的有机组合。一般认为,领导班子应由具有高超的创造能力的思想家和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组织家,高度社交能力的活动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共同组合而成的。这样,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有人善于运筹策划,有较高的判断力、想像力、综合力,能够统观全局,提出决策,我们称这种人为思想家;有人善于协调,有较强的指挥力,驾驭力和控制力,能够统驭队伍,组织活动,我们称这种人为组织家;有人善于构筑良好的内外环境,处理好领导的公共关系,我们称这种人为社会活动家;有人善于实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推动能力,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我们称这种人为实干家。这些思想家、组织家、活动家、实干家的有机组合,就构成功能齐全的领导班子智能结构。
智能对位。这就是按领导班子各成员的智能类型和智能程度,安排在最能施展才能的岗位上。把善于运筹帷幄,统帅全局的成员安排在“帅位”上;把善于组织创新,协调控制的成员,安排在“将位”上;把善于沟通的成员,安排在负责内外联络工作的位置上;把兢兢业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成员,安排在执行岗位上。这样,合理安排每个成员,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智能,领导班子完整的多样的智能功能才得以实现。
智能联结。即领导班子要进行不同智能之间的开放联结。一是表现领导班子要及时吸收当代的科学技术,跟踪现代领导活动的发展状态;二是不同智能类型的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三是领导班子智能结构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允许个体成员的合理流动,不断调整智能结构。
(五)心理结构优化
这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气质、性格上的合理组合。
过去,人们在建立和调整领导班子时,往往忽视心理结构的合理化,认为领导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有一定的觉悟,就可以随便结合在一起。其实,如果领导班子成员的气质、性格搭配不当,同一气质和性格的个体成员组合成一个领导班子。结果,由于气质、性格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领导班子个体成员的气质、性格的消极面往往加以扩大,积极面却加以抑制。譬如,性格外向者在一起,往往争论不休,各不相让,从而使各自的性格更加激烈;性格内向者组合在一起,常常互相推诿,一筹莫展,从而使各自的性格更加怯懦;而在一个气质、性格刚柔并济、动静共存的领导班子里,不仅可以促进各个体成员性格、气质的变化,而且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气质、性格的优势,各展其能,互相制约,产生一种无形的协调效应。而领导班子在其领导活动中需要进行频繁的内部协调和配合,健全的心理结构正是适应了这种客观要求。
领导班子合理的心理结构怎样才能获得呢?
领导班子成员的气质、性格不能整齐划一。在领导班子中,就个体的气质、性格而言,应当既有开朗、活泼、善于交际的人,又有沉着、稳重的人;既有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办事果敢的人,又有头脑冷静、细心谨慎、善于谋划的人;既有广采博取的人,又有专深研究的人;既有热情豪放、情绪饱满的人,又有沉稳老练、善于自制的人,等等。如此多种不同气质、性格、脾气、风度的人组成一个领导班子,就能心理互补,心理相容,协调一致。
异向型组合。这是建立领导班子合理的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诸如,内倾型性格与外倾型性格的个体互相组合,活泼型与安静型的个体互相靠拢,性情急躁与沉着冷静、刚直果敢与细微谨慎、泼辣豪爽与宽容柔和互相补充,胆汁质与粘度质、多血质与抑郁质互相配比。在具体做法上,先分析一二把手的个体气质和性格,然后再寻求能与他们产生心理互补、心理相容的其他成员。
刚柔相济,各有侧重。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应该是刚柔兼备。因为这样才能长短互补,相辅相成。但是又要刚柔各有侧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工作的性质。诸如,军事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的领导班子,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对付武装敌人和犯罪分子,因此,合理的心理结构,应当是刚柔兼备,以刚为主。相反,对于从事宣传、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班子,其心理结构则应刚柔兼备,以柔为主。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解决党内、干部队伍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其任务是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行动,是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去保证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做这些工作,需要的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耐心细致。
职位对应性。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应按班子中的不同职位有不同的要求。在任何一个领导班子中,主要的领导者需要具有刚柔兼备,外柔内刚的素质。因为作为一个领导班子的“首脑”,应当具有原则上的坚定性,决策上的果断性,行动上的高效性,敢于承担风险;同时,还应当表现出策略上的灵活性,作风上的民主性,胸怀宽阔,气量宏大。这样的“首脑”,外表像柔软的海绵,骨子里如同钢铁,所谓“柔中有刚”,宜刚则刚,宜柔则柔,刚柔并济,刚柔交替。对不同类型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对一个工厂的厂长,一般要求具有独立型、意志型等性格,侧重要求果断;对党委书记,一般应具有理智型、内倾型的性格,侧重要求稳重,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三、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特征
一个优化的领导班子群体结构,有以下特征:
(一)有序性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逐步发展变化过程。其有序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延的有序性。主要是指其数量构成、质量配比和关联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与领导活动系统相互一致。二是内涵的有序性。这主要是指领导班子内部结构,诸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心理结构的合理化及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需要研究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及时进行动态调节。
(二)适应性
这是指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能随时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和领导活动目标的演进。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对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适应四化建设对领导班子的客观要求;适应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领导活动的严峻挑战;适应改革开放对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适应领导活动内部环境的变化,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富有远见地采取对策,或有计划地更新领导成员的知识,或适时地更换某个“个体素质”日趋蜕化的“零件”,或及时改变某几个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不断地调整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
(三)互补性
在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中,优化就表现为其成员之间有一种相互补充的作用。它包括年龄互补、知识互补、专业互补、心理互补、能力互补,从而形成多边的互补结构。心理学上有一条原理:在完成简单任务时,同质结构的群体效率高,而完成复杂的任务时,异质结构的群体效率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有效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领导班子群体,总是互补协调的。
在选配、调整领导班子时,为收到互补的效果,必须:
正确确定领导班子的成员总数,超编或缺额都会影响其互补作用。
确定领导班子必须具备的若干主要“素质”和“功能”。
根据领导班子必备的主要“素质”和“功能”,着重选择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好的内在条件的人才,作为该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
剖析“核心”人物在个体素质上的长处和不足,并以此确定其他领导成员必备的主要“素质”和“功能”。“核心”人物和其他领导成员之间的主要“素质”和“功能”,应该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根据已确定的内在条件,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一定的配比组合,形成一个互补的领导班子。
总之,领导班子的成员,不仅应该是好人,而且应该是能人;不仅都是能人,而且是各有所能的能人;不仅是各有所能的能人,而且必须有一个综合的能人。这样才能产生互补效应。
(四)能级相称性
“能级”是现代物理学中的概念。由于原子中的绕核运转的电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稳定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它们的数值各不相等,把这些状态的能量按大小排列,犹如梯级,所以叫能级。物理学的能级概念,给我们以启示:稳定的结构,并不是均匀而连续的一团混沌,而是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单元根据本身能量的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以此来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机构和人都有一个能量问题。能量有大小,也是可以分级的。所谓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标准。组织结构与组织成员的能级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
在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中,根据能级原理,要做到能级相称,必须:一是对不同的领导岗位,有相应的能级要求;二是对领导班子的各个成员能级做到心中有数,安置到与其能级相称的岗位上去,“对号入座”;三是领导班子中各成员能级搭配合理。要认真分析不同领导岗位的能级要求,善于判断不同人才的能级差别,进行“职位分类”、“人才分类”,做到人事相宜,能级相称。
(五)自组织性
所谓自组织性,就是领导班子在领导活动实践中,通过不断改善、调节和控制内外条件,促使其群体素质始终保持和领导活动发展相适应,在动态变化中不断实现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合理化。具体表现在:
领导班子能及时发现,努力排除影响、妨碍领导班子群体结构合理化的一切外在因素。
领导班子能根据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向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新的要求,不断向领导班子群体提出新的要求。
领导班子能为其成员“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领导班子能果断地调整个别不出色的领导成员,及时补充新涌现的更加优秀的领导成员。
四、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
(一)从个体向群体转化
即要从着重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转到着重考虑领导班子的群体素质。
过去,在建立、调整领导班子时,考虑其个体成员的素质多,对各个个体成员组成的领导班子的群体素质如何,考虑得少,甚至忽略了。其实,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由个体转向群体有其客观必然性。而一个群体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出色的系统,其要素也许不是最优的,然而,各个最优的要素,不一定构成最优的系统。所以,考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其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有机组合,以及其所产生的群体素质和取得的整体效能。
要着重考虑领导班子的群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其次,要考虑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要考察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搭配,最后要考察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前景。总之,要以“团体冠军”作为指导思想。
(二)从平面转向立体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由于产业、就业、劳动力、生产组织、生产力布局等结构的重大质变,由平面形式跃升为立体形式,领导活动主体所面对的客观环境是立体的客观环境,因此,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要求已从平面结构转向立体结构,研究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就要从平面角度的研究转向立体结构研究。
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要从平面结构研究转向立体结构研究,必须:一是对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的研究要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也就是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要进行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研究。二是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思考要从静态转向动态,也就是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要进行流动性、择优性、调适性和整体性的研究。三是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思考要从封闭转向开放,也就是对领导班子群体结构要从环境的变化、有序度的增强、输出和输入能力的增大、空间的开拓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本书在本章第二个问题谈到的,诸如年龄结构的梯形排列、知识结构的层次状态、专业结构的立体配套、智能结构的综合配置、心理结构的全方位联结,等等,都是立体结构的问题。
(三)从全面转向重点
这就是说对领导班子的各个个体成员的要求,要从全面要求转到因领导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因为要实现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就必须从领导班子的群体素质要求出发来选配每个个体成员。而领导班子群体中,对不同岗位的领导者个体的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是各有侧重的。
在领导班子群体结构过程中,对其各个个体成员素质要从全面要求转向突出重点,一是要弄清楚领导班子的各个岗位及其相互关系;二是要明确领导班子中各个岗位的职责;三是要规定领导班子中各个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例如,在一个领导班子中有若干个副职就不宜对其全面要求,而应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对工厂的生产副厂长,一般要求意志型、内倾型性格,侧重要求有较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协调能力;对经营副厂长,一般应是情绪型、外倾型性格,侧重要求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