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体的互动

群体的互动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群体的互动(一)群体互动的涵义群体互动是群体及其成员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功能过程和功能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律和协同律在群体行为运行中的必然体现,是引导和推动群体行为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组织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群体的互动

(一)群体互动的涵义

群体互动是群体及其成员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功能过程和功能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律和协同律在群体行为运行中的必然体现,是引导和推动群体行为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组织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体互动的对象

1.直接互动的对象:群体与成员之间的互动,群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相关群体之间的互动,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

2.间接互动的对象:群体通过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互动,群体通过组织与其他组织的相关群体之间的互动,群体通过组织与其他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等。

(三)群体互动的功能

1.建设性功能——积极互动产生的正向功能

(1)动力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正确形成的群体合力是促进群体积极进取,推动群体不断发展的内动力。

(2)维护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正确形成的群体合力是促进群体团结合作,维护群体良好关系的内动力。

(3)开放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正确形成的群体合力是促进群体内外开放,实现群体和谐发展的内动力。

(4)融合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正确形成的群体合力是促进群体文化建设,实现群体文化融合的内动力。

2.破坏性功能——消极互动产生的负向功能

(1)阻力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错误形成的消极冲突是促使群体停滞不前,阻碍群体正常发展的内耗力。

(2)涣散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错误形成的消极冲突是促使群体规范失效,导致群体涣散无力的内耗力。

(3)封闭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错误形成的消极冲突是促使群体相互排斥,导致群体内外封闭的内耗力。

(4)误导功能:群体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错误形成的消极冲突是促使群体迷失方向,导致群体误入歧途的内耗力。

(四)群体互动的形式

群体互动是组织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互动除了具有组织互动的基本形式,还具有自身的特有形式,而其特有的形式是群体互动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是由矛盾——协调这一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1.群体合力

(1)群体合力的涵义:群体合力也称内聚力,是指群体在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合理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在成员的合群需要和互惠行为的作用下,通过群体与成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群体凝聚力,它是群体互动的协调形式,是群体协作和群体发展所需要的内聚力和推动力。

(2)群体合力的功能:正向功能,即符合群体正确的职能目标和成员合理的价值需要的群体合力,是推动群体不断进取、和谐发展的积极动力;负向功能,即违背群体正确的职能目标和成员合理的价值需要的群体合力,是阻碍群体不断进取、和谐发展的消极阻力。

(3)群体合力的要素

A、群体合力的构成要素:群体的吸引力,主要包括群体目标的合理性,即群体目标符合群体成员共同的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未来等价值需求的程度,符合程度与吸引力成正比关系;群体规范的合理性,即群体规范符合群体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成员的价值准则和个性发展的程度,符合程度与吸引力成正比关系;群体结构的合理性,即群体结构符合群体的职能要求和效益要求、成员的能力发挥和有效协作的程度,符合程度与吸引力成正比关系;群体管理的合理性,即群体管理符合群体的职能要求和效益要求、成员的关系和谐和有效协作的程度,符合程度与吸引力成正比关系。成员的向心力,主要包括成员对群体的知晓度,即成员对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结构、群体管理的实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知晓度与向心力成正比关系;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度,即成员对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结构、群体管理的功能认可和赞同的程度,认同度与向心力成正比关系;成员对群体的融化度,即成员对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结构、群体管理的要求融合和同化的程度,融化度与向心力成正比关系;成员对群体的参与度,即成员对群体目标的确定、群体规范的制定、群体结构的设置、群体管理的实施等群体行为自觉自愿参与的程度,参与度与向心力成正比。

B、群体合力的制约因素:群体的共同目标、结构关系、规范体系等因素,成员的合群需要、协作关系、互惠行为等因素是决定群体合力的主要因素,其他构成和制约群体行为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对群体合力的形成和表现也都有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是制约群体合力的基本因素。此外制约群体合力的还有其特殊因素,主要包括:规模因素,即人员规模的大小;空间因素,即相隔距离的远近;时间因素,即相处时间的长短;压力因素,即内外压力的大小;关联因素,即相互联系的疏密等。

(4)群体合力的表现

A、表现的方向:顺向强化的表现,即群体合力不断增强,群体团结不断加强,群体关系更加密切,群体氛围加和谐等;逆向转化的表现,即群体合力不断弱化,群体矛盾不断发生,群体关系日益紧张,群体氛围日益僵化等。

B、表现的程度:包括强势表现,即通过紧密团结、有效协作的群体行为表现出强势的群体合力;弱势表现,即通过关系紧张、矛盾不断的群体行为表现出弱势的群体合力。

C、表现的形式:包括群体关系,即通过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等形式表现;群体绩效,即通过实质性绩效、形式化绩效等形式表现;群体目标,即通过预定目标、修定目标等形式表现;群体规范,即通过显性规则也称为明文规定、隐形规则也称为潜规则等形式表现。

D、表现的价值:也就是群体合力表现的实际意义,包括正向价值,即群体合力与实现组织目标、满足成员需要的功能相一致,对实现组织目标和满足成员需要具有推进的积极意义;负向价值,即群体合力与实现组织目标、满足成员需要的功能不一致,对实现组织目标和满足成员需要具有阻碍的消极意义。

2.群体冲突

(1)群体冲突的涵义:群体冲突是指群体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由于认识、目标或方式上的相互分歧而形成的矛盾行为,它是群体互动的矛盾形式,是群体竞争和群体差异所引发的内动力或内耗力。

(2)群体冲突的观念

A、传统观念认为:冲突的价值是有害的,冲突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善或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对待冲突的态度是否定,解决冲突的方法是设法回避等。

B、现代观念认为:冲突对群体行为的价值是双重的,即或有益于群体行为或有害于群体行为,其性质关键取决于冲突的原因和冲突的程度等因素;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是矛盾必然发生的具体表现,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待冲突的态度是辩证的,即一方面肯定对群体行为有益的冲突,强调良性冲突发生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否定对群体行为有害的冲突,强调消极冲突存在的危害性。处理冲突的方法是因事而异、区别对待,即对有益的冲突采用引发、引导的方法,对有害的冲突采用预防、化解的方法等。

(3)群体冲突的类型

A、按照价值可以把冲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指对群体发展具有建设性作用、对实现群体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良性冲突;破坏性冲突是指对群体发展具有破坏性作用、对实现群体目标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的恶性冲突,此种冲突又称作群体内耗力。

B、按照原因可以把冲突分为信息性冲突、认知性冲突、价值性冲突、结构性冲突、利益性冲突、本位性冲突等:信息性冲突是指冲突双方因为信息有误导致彼此误会而发生的冲突;认知性冲突是指冲突双方因为对同一事物的意义和应对方式等认识不同而发生的冲突;价值性冲突是指冲突各方因为彼此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目标等不同而发生的冲突;结构性冲突是指因为群体结构不协调导致冲突各方关系失衡而发生的冲突;利益性冲突是指冲突双方因为自我的相关利益受到对方的不利影响而发生的冲突;本位性冲突是指冲突双方因为各自的部门效益受到对方的不利影响而发生的冲突。

C、按照心理可以把冲突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等:双趋式冲突是指当事者为了同时实现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而发生的行为动机上的冲突;双避式冲突是指当事者因为无法同时回避两种不利情况而必选其一时发生的行为动机上的冲突;趋避式冲突是指当事者必须对一个有利有弊的目标或两个各有利弊的目标作出两难抉择时发生的行为动机上的冲突。

(4)群体冲突的处理

A、良性冲突的处理:一是良性冲突的引发,引发良性冲突必须以群体效率和群体效益为导向。主要方式包括认知引发,即通过改变认识、转变思想等方式,引发群体成员的认识分化、思想争鸣等良性冲突;目标引发,即通过调整目标、改变方向等方式,引发群体成员的相互竞争、追求卓越等良性冲突;结构引发,即通过人员、责权等人事结构的调整,引发群体成员的积极进取、争担重任的良性冲突;规范引发,即通过修订规范、鼓励进取等方式,引发群体成员的勇于进取、善于进取等良性冲突;领导引发,即通过调整领导人员、改进领导作风等方式,引发群体成员的敢于创新、勇于超越的良性冲突;技术引发,即通过采用新的专业技术,引发专业人才的竞争、专业程序的更新、专业标准的提高等良性冲突。

二是良性冲突的引导,引导良性冲突也必须以群体效率和群体效益为导向。主要方式包括认知引导,即通过沟通认识、交流思想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目标引导,即通过修定目标、调整方向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结构引导,即通过调整结构、协调关系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规范引导,即通过调整规范、完善制度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领导引导,即通过合理决策、有效组织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技术引导,即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引导良性冲突的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水平。

B、消极冲突的处理:一是消极冲突的预防,预防消极冲突必须以群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为导向。主要策略包括目标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目标、以保持目标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目标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结构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结构、以保持结构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结构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规范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规范、以保持规范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规范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领导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领导、以保持领导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领导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认知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认知、以保持认知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认知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技术调整,即通过及时调整技术、以保持技术的合理、有效等方式,消除因技术诱发的不和谐因素,预防消极冲突的发生。

二是消极冲突的化解,化解消极冲突也必须以群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为导向。主要策略包括目标调整,即通过矫正目标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结构调整,即通过矫正结构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规范调整,即通过矫正规范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领导调整,即通过矫正领导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认知调整,即通过矫正认知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技术调整,即通过矫正技术中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消极因素,以消除诱发消极冲突的原因,达到有效化解消极冲突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