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管理作用的实现
很多人认为,只有处于某个管理职位而被赋予了某种权力的人才是管理者,其实不然,管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出色的管理者。
综观社会各个层面,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要想通过自身努力,跨越到单位的管理者层面,进而在单位或某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这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和追求。但是,这样的一个飞跃,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除了某些不确定因素外,更多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锻炼的过程,才能保证这一转变的顺利完成,最终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管理意识问题通常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它不像管理能力那样常被人们提及。但对于一个想走向管理阶层的人来说,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是迈向管理之路的第一步。普通员工客观上是没有任何管理权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不可以发挥管理作用,做出管理行为。因为,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的意义上来说,只要能以某种方式影响他人或群体的行为,以达到某种既定目标的,都可以视为一个管理行为。这样,普通人虽然没有被赋予什么指挥管理的权力,但只要他有管理的意识,善于把握机会,以某种方式去影响他人或群体,那么这样一种行为就是管理行为的表现。所以,作为普通人没有管理权力没关系,因为这是由于客观所处职位的情况决定的,但却不能没有管理意识。没有管理意识就发现不了管理机会,没有管理机会就无法锻炼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在群体中产生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影响力。其实,管理行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不要总以为只有拥有管理权的管理者才可以做出管理行为,没有管理权但有管理意识的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某种合适的方式来发挥管理作用。
有了管理意识以后,就应有足够的管理勇气,将自己的想法用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以影响他人或群体,使自己在群体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管理勇气是自己将主观的管理意识现实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仅有好的管理理念和想法是不够的,因为管理是一个实践的行为过程,它需要管理者做出一个实际的管理行动来完成。普通人要想跨入管理阶层,要有足够的管理勇气,敢于在群体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体现自己的管理气质和风度,积累自己的管理经验。
一个普通人在发现并捕捉到管理机会后,要能真正地将其抓住,且有效地实施管理行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管理特质理论和研究也告诉我们,管理者自身必须具有某些品格和特征以感召和影响他人,使追随者有信任感和依附感。
鉴于管理者的特定身份,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有如下素质:
知识水平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没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是很难进入管理阶层,且胜任一个管理职位的。那些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就能当上企业或政界中高官的现象,已经不会在今后的时代中像以前那样大量出现了。因而,欲跨入管理层的普通人应该注意构筑自己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管理能力是支柱。管理能力可简单地理解为管理者影响和感召他人、群体的能力。管理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发挥的管理水平和待命的管理行为取得效果的大小。美国学者潘威廉在其《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将管理能力概括成:预见的能力、善于沟通和授权的能力、理解自我的能力。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也将一个成功管理者的管理主要概括为:决断大事的能力、激励员工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远见卓识的能力、鼓励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顺时应变的能力。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及成功管理者的经验论述,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笔者认为,一个有理想进入管理者阶层的普通人应该注重培育和锻炼增强自己如下这些基本的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的能力、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能力及应变决策的能力。当然,管理能力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化的过程,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长期不断磨炼。
为人修养是关键。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能力,而且,更应该具备好的为人修养素质。一个管理者修养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追随者能否顺利地成为管理者,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个人的修养素质水平,没有良好的修养素质,即使踏上管理者之路也会因个人修养素质水平的不足而中途夭折,这种例子在平日里是屡见不鲜的。一个普通人需具备的良好的修养素质主要包括:宽厚包容的仁爱之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心、顽强拼搏的精神、虚心求教的品德及责任感精神。
德才兼备是根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但具有崇高的智商,而且具有良好的情商,不但具有高层次多元化复合型的知识,而且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能力,不但具有和谐超人的协调关系能力,而且更要具备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作支撑,才能成为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优秀管理者。所以,一个普通人必须牢牢把握知识水平是基础,管理能力是支柱,为人修养是关键,德才兼备是根本的这根弦,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注:
2009年8月9日,发表于《甘肃日报》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