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5.2.1 总体框架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着眼于宏观层面、时期角度、外部环境因素,以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为主要评价对象,兼顾系统的持久性特点。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5-2所示。
图5-1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概念模型
1.决策层
决策层处于企业职能层级的最高级,对企业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政策方向、战略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决策层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安全价值观、安全信仰、安全政策等方面。此外,决策层对安全学习培训机制的重视程度也是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状况的主要表征。
决策层所属的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1)决策层的安全信仰和价值观;
(2)决策层的安全意识及政策;
(3)安全文化的学习和培训。
2.管理层
管理层处于企业职能层级的中间层次,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信仰等安全观念文化层面的内容,大都通过安全承诺、安全管理制度、奖惩措施、沟通机制等安全制度文化向外辐射,而这些制度的设立和执行大多数是管理层的职责范围。此外,还应关注管理层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态度,以及通过管理层实施的企业安全文化学习和培训机制。
管理层所属的二级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态度;
(2)管理层的安全承诺和沟通;
(3)安全管理制度与奖惩措施;
(4)学习和培训机制。
3.执行层
执行层处于企业职能层级的操作层,从事具体的生产活动。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对安全生产责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状态,而企业员工安全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也是反映目标企业安全文化状况的重要指标。
图5-2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执行层所属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1)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和态度;
(2)员工的反馈与传播机制;
(3)员工学习与培训机制。
4.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企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独立组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进行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时应当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二级指标:
(1)法律法规政策环境;
(2)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环境;
(3)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4)企业所在地环境。
5.系统的持久性
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推进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当考虑到组织和个体的价值观、信念、态度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要改变这些稳固特征需要一个坚定不移的长期计划。同时,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一经形成,也将具有相当的持久特性,即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由上至下的对安全重要性的认同。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二级指标考察:
(1)决策层和管理层安全知识学习改进的持续性系统建立状况; (2)企业管理层对安全重要性认识的一致性程度;
(3)企业安全部门的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性的认识程度;
(4)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程度。
5.2.2 企业安全文化决策层指标
企业决策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导者,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策层的安全信仰和价值观、安全意识和政策、自身安全文化学习和培训活动将主导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成效。具体可以通过若干三级指标来考察评判,见图5-3。
5.2.3 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层指标
企业管理层即中层领导,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生产组织者,按照决策层颁布的安全政策,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制度规范、奖惩实施,制定企业的安全学习培训制度,并与员工进行沟通。具体可通过若干三级指标来考察评判,见图5-4。
5.2.4 企业安全文化执行层指标
企业执行层即基层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反馈和传播及其安全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具体可以通过若干三级指标来考察评判,见图5-5。
5.2.5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应着眼于宏观层面、空间环境视角,关注外部环境对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国家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是约束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保障,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垂直监管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监管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的总体安全生产状况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业环境,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企业所在地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若干三级指标来考察评判,见图5-6。
图5-3 企业安全文化决策层指标
图5-4 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层指标
图5-5 企业安全文化执行层指标
图5-6 企业安全文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