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媒介生产成本管理

媒介生产成本管理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生产成本具体指媒介生产者为生产媒介产品或提供劳动和服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尤其是媒介生产成本管理,围绕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生产要素进行有序和有针对性的管理,能够有效节省成本。

第二节 媒介生产成本管理

一、媒介生产成本

(一)媒介生产成本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成本是影响产品价格的基本因素。生产成本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固定成本,二是变动成本。媒介生产成本即媒介产品的制造成本,也指媒介生产活动的成本,媒介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媒介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媒介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媒介生产成本具体指媒介生产者为生产媒介产品或提供劳动和服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广义的直接支出包括以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为主的直接材料,以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为主的直接工资形式,以及福利费用等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是指媒介生产印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印务工作者,管理人员工资,印刷设备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办公费、差旅费等其他制造费用。

媒介生产成本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区别在于,媒介产品作为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影响其直接成本中的构成,狭义的媒介直接成本是媒介产品在从其原材料信息源转化为媒介产品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及付出的其他要素的总和,包括线人收益的新闻线索费、以稿费和调查费为主的记者费用、编辑制作费用等。

(二)媒介生产成本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产品成本是衡量媒介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媒介必须以媒介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赢利,因此在媒介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仅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媒介生产成本是媒介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媒介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媒介产品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的充分程度、媒介从业者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媒介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媒介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媒介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反映媒介生产经营效果的晴雨表。

(三)媒介生产成本的构成

媒介生产成本一般主要由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组成。

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其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例如,报纸的直接材料包括油墨、纸张、包装材料、燃料、胶卷等设备。

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例如,报纸的人工成本包括采编人员薪资、管理者薪资、普通工作者薪资及奖金福利、差旅费等。电视的人工成本涉及编导、监制、演员、摄像师、场记,以及化妆师、录音师、道具师、后期处理人员的薪资等。

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以及机物料和辅料,这些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报纸的燃料成本包括水电费、燃气费、暖气费、汽油、柴油等费用,设备折旧费用涉及电子拍照系统、打印设备、电脑、录音设备、摄像设备等折旧费用。电视制造费除了直接的设备购置与折旧,包括摄像设备、录音设备、转播车、升降机、灯光设备、道具、布景等器材设备,还有后期编辑处理时的制作费用,涉及剪辑、三维特技处理等费用。

(四)媒介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

一般影响媒介生产成本的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包括媒介生态环境、媒介产品产量、媒介产品性质、媒介生产技术和媒介管理水平。

1.媒介生态环境

媒介的生存环境被称之为媒介生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行业竞争、社会诸方面。媒介生态与媒介产品生产成本的关系一如自然界,媒介生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媒介产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影响媒介产品的生产成本。

如果媒介所处地域的媒介生态较好,则媒介生产过程中用于对各种关系处理和沟通时付出的成本降低;反之,媒介在日常运作中所付出的成本就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媒介生态甚至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传媒业的整体发展。媒介为适应媒介生态付出的成本具体包括媒介产品采集成本、同行业竞争成本、公关成本及公信力构建成本。

2.媒介产品产量

媒介产品产量对于媒介生产成本的影响有两点。一是媒介产品产量的增减能够直接决定媒介单个产品的边际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生产总成本。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科技含量高的媒介产品初始生产成本较高,但是大规模复制生产过程中边际成本可能无限接近零,而大规模的媒介产品产量将直接决定最终的生产成本总额。二是传统媒介的产品产量直接影响生产总成本的高低。

3.媒介产品性质

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互联网,其媒介产品的生产成本都会因其载体介质的差异而不同。在纸质媒体中,杂志常使用铜版纸,印刷精美,对色彩和纸质的要求较高,其成本一般会高于普通报纸的用纸及印刷成本。纸质媒介产品的生产边际成本会高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介产品。就电视而言,除了音频效果还需要视频效果,所以生产时所需的设备成本会高于广播媒介产品。

4.媒介生产技术

媒介生产技术水平是直接影响媒介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媒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提高其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媒介生产成本。比如,中国的印刷技术,春秋战国末期在丝织品上采用阴图纹的镂空版印花的孔版印刷术,隋末唐初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时期印刷巨匠毕昇采用活字印刷术,在随后的千年发展中,印刷术出现凹版印刷、平版印刷等技术革新,每一次变革都带来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和传播成本的降低。

5.媒介管理水平

媒介管理能够协调和整合媒介资源配置,是媒介充分利用最少的媒介资源而谋取最大效益的过程。媒介管理水平高,对原材料在内的媒介资源的利用率随之也高,媒介产品生产成本因而降低;反之,媒介管理水平低,则会导致对资源的利用率低,媒介产品生产成本则高。尤其是媒介生产成本管理,围绕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生产要素进行有序和有针对性的管理,能够有效节省成本。

二、媒介生产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是所有生产者获取利润的基石。无论是初始的设计、过程中的生产、后期的销售,还是跟踪服务,这些都和成本息息相关。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立媒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所谓媒介生产成本管理,指媒介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控制目标,由成本管理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在媒介生产发生以前和发生过程中,对影响媒介生产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协调和辅助措施,以保证媒介生产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科学地进行媒介生产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媒介有效地改善媒介经营管理,全面提高媒介的水平,使媒介在错综复杂的媒介市场竞争环境中巩固自身的地位并脱颖而出,同时能够预防媒介资源浪费。生产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成本领先”是现代市场竞争理论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对于竞争已成常态、市场日渐成熟和规范的传媒业来说,加强媒介生产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媒介的成本管理策略可以从物质成本管理、人力成本管理、媒介产品业务外包策略、合理编制媒介生产成本计划、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发展成本管理六个方面考察。

1.物质成本管理

媒介生产的物质成本是媒介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物质资料的支出,包括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的费用。媒介产品虽然是精神产品,但在生产中不可避免要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因此,对物质成本进行控制,是媒介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1)对纸张的节省

2006年,美国伊利诺伊州日均发行量达56 665份的《罗克福德登记明星报》将30磅的新闻纸换成了27磅,节省了6%的纸张开支,当《明星报》刚把新闻纸换成27磅时,印刷中出现了透印及掉毛的现象,但之后他们发现只要将油墨密度从220调到180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洛杉矶时报》在2006年也将新闻纸从30磅换成了27.8磅。据美国报业协会的估算,54英寸的版面宽度缩小到50英寸能为报社节省8%~10%的开支,显然“瘦身”的意义重大。2009年3月2日开始《洛杉矶时报》对报纸版面进行大幅调整,每天的报纸缩减为四叠,取消原先的“加州新闻”叠,将其归入要闻叠。

再例如2006年8月,甘尼特报团旗下的《维萨利亚三角洲时报》和《图莱里预先登记报》率先将版面宽度改为44英寸,之后其他报纸也纷纷效仿。甘尼特报团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8%的开支。

(2)对油墨的节省

除了节省纸张,对油墨的节省同样被关注。美国两家主要的油墨生产商富林特集团和美国太阳化工集团,2007年都宣布油墨价格将上涨6%~11%。为了降低油墨开支,一些报纸购买了油墨使用优化软件加入到目前的工作流程系统中。优化软件里的统一运算法能减少四色印刷过程中青色、洋红色及黄色油墨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黑色油墨。这样印出来的成品能保持同样的质量。纽约《梅尔维尔新闻日报》希望通过引进油墨优化软件“OneVision”来节省5%的油墨开支。2008年,甘尼特报团内50家报纸几乎都使用了GMG油墨优化软件,最多能省下10%的开支。[6]

相较于报纸而言,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在媒介生产成本方面规避风险相对容易。但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环境中,也可能面临广告量骤减、股价下跌、发行市场萎缩的境况。2009年NBC环球公司减少了3%约5亿美元的预算开支;CBS和维亚康姆公司也调低了赢利预期。而其他一些如电影、电视剧之类的大传媒娱乐产业,也积极采取推迟影片上映,压缩电视剧的长度和数量、停止基础建设等措施管理生产成本。

2.人力成本管理

媒介人力成本是指媒介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的过程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传媒业属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一直占据着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评论员斯特拉普把传媒机构裁员列为2008年“十大报业新闻”之首。麦克拉·奇公司先后两轮裁员,削减了2 500个工作岗位;论坛公司裁减了1 000多个职员。2008年,不管是美国的全国性大报,还是地方小报,都先后举起了裁员利斧。2008年4月,《纽约时报》在最后期限到来前买断了70名工作人员;《华盛顿邮报》猛减了100多个工作岗位;8月,甘奈特公司宣布在全国84家日报——包括《今日美国报》和近900家非日报出版物中减少1 000多个工作岗位;10月,《洛杉矶时报》宣布裁员10%。除了这些全国性大报,小型报纸的裁员情况一样令人胆战心惊。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明星档案》买断300名职员;《亚特兰宪政日报》和《新闻日报》分别减少100多个工作岗位。[7]美国东部最大的报纸《洛杉矶时报》2009年初宣布,再次裁员300人,其中新闻采编部门被裁人数为70人。

2009年,美国报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季度报纸广告销售下跌了30%,前25家大报中,有23家订阅量减少了7%~20%。上百家报纸倒闭,直接导致裁减万余岗位。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国际传媒集团,时代华纳、默多克新闻集团、维亚康姆、BBC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分别裁员上千人之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美国新闻传媒,在管理人力成本上相继实施了裁员、减薪、停薪、无薪休假及取消分红等措施;在采编环节收缩战线,减少外地派驻记者。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支出。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媒体雅虎、eBay、谷歌等网络巨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纷纷宣布裁员减薪。2008年10月6日,eBay正式宣布裁员10%,即1 500名员工,其中既包括1 100名来自eBay拍卖部门的员工,也包括400名来自eBay支付子公司的员工。雅虎在2008年10月21日宣布,由于经济不景气,第三季度净利润骤降64%,将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裁员10%,人数大约为1 500人,预计每年可节省开支5亿美元。而雅虎2008年1月份就已经宣布裁员千人。

从节省层面而言,裁员减薪是人力成本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其负面影响也很大,可能有损企业的社会声誉,而且会伤害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情感。媒体最需要做的是对人力成本进行更精细的管理,降低隐性成本,提高人均产出,裁员减薪只是成本管理中的保守选择。毕竟未来企业的发展仍然要以人为本,仍然需要员工的努力与付出。

3.媒介产品业务外包策略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处在改革进程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过分集团化和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在对媒体自身的优劣势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和集中媒体内部的优势职能及有竞争力的资源,将无助于竞争和赢利的业务外包出去,委托给专业化公司和组织,是谋求发展的另一种思路。

媒介可依据自身的特殊处境选择一种或多种业务外包形式。媒介产品业务外包策略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引入媒介生产管理中,有助于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媒介业务外包的形式有市场调查业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财务管理外包、内容制作外包、广告业务外包、发行外包及后勤业务外包。

(1)市场调查业务外包

在媒体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域,使用媒介调查公司做调查的媒体比例非常高,而这些调查数据大多成为辅助媒体进行战略决策、错位竞争的依据。这些媒介调查行业的业务范围涉及从电波媒体到平面媒体、从视听率调查到广告监测、从受众调查到消费形态分析、从满意度调查到数据库管理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媒介市场调研成为媒体了解受众、跟踪竞争对手、进入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现在的广告主日益重视媒体的覆盖区域和受众构成。他们需要的是在目标区域中高密度覆盖媒体,需要了解报纸的真实发行量与阅读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观众构成,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不浪费广告费。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告收入,媒体必须了解自己的频道、节目和观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节目编排和制作来提高收视率,迎合广告主的要求。指导节目合理编排,与对手错位竞争的便是媒介调查的数据。媒体自身的调查机构,无法获得广告客户和业界的完全信任,因此把调查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和有知名度的市场调查公司,可以获得广告客户和市场的信任。面对市场出现的各种新挑战,媒体业务外包,使媒体成功“瘦身”,专注于核心业务的运作,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应对新的挑战。[8]

(2)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媒介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外包,是指媒介根据自身的需要将某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给外部的专业组织、集体或个人进行管理,以专注于人力资源的核心战略性发展,实现媒介效益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渗透到企业内部所有的人事业务项目,包括人力资源建设规划、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与创新、人事管理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改革方案设计、培训方案与实施、劳动仲裁、企业文化定位设计等方方面面。[9]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有利于媒介减少行政性、事务性人力资源活动上的投入和开支,从而有助于集中媒介优势资源,提高媒介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利于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帮助媒介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易于吸纳优秀的媒介精英人才。

(3)财务管理外包

现代媒介生产管理的复杂化和媒介市场环境的风起云涌,现代财务管理日趋规范和细化,这些对媒介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媒介财务管理职能的地位在媒介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分工越来越精细。有些媒介因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不力和管理缺陷可能影响到媒介的竞争力发挥。媒介财务管理外包具体指媒介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从而能够专心于发展核心竞争力,使用签约的方式授权专业财务管理服务组织承担自己的部分财务管理职能和操作的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外包的形式包括薪酬外包、税务外包、财务报告外包、营收账款外包及差旅费用管理外包等。

(4)内容制作外包

内容制作外包在中国的雏形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制播分离,而电视剧是制播分离的试水之作。当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具备实力的电视台均努力尝试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尽力实现电视台体制内的制播分离。制作与播出分工是电视媒介发展的趋势,分工合作是市场经济甚至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综观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整个产业所采用的都是制播合一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自产自销、前店后厂,节目的制作和生产占据了整个电视台绝大部分的人力和财力,但相对于生产部门的庞大,电视产品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及资本运作部门却非常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媒介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就日益突出。首先是自产自销的模式造成节目质量低下;其次,由于缺乏竞争,节目专业化程度低;最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导致效率低下。[10]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通知。所以,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制作外包势在必行。因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中国纸媒内容制作外包还在探索中行进。互联网媒介的内容外包则日趋成熟,一般在互联网上内容提供商能够提供大量丰富且实用信息,包括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电子邮箱、新闻娱乐等。

(5)广告业务外包

现在的广告公司越来越专业化,服务的全方位和精良的制作能够弥补很多媒介自身的不足。媒体所面对的广告商可能比较分散,而且业务也很繁杂,专业的广告代理可以节省媒介的人力资源和时间精力,同时媒介也能够规避广告主违约的风险。

(6)发行外包

1949年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和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以及1950年人民日报社与邮政总局签订《关于报纸发行工作的协定》,标志着报纸发行的外包进入实施阶段,当时的叫法是“邮发合一”。[11]因为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邮发合一”逐渐不能适应报社的发展,自办发行的报刊社不断增加,更多的报社尝试将发行业务外包给其他社会组织,如新华书店、发行公司、物流公司等。自办发行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区域和市场,依靠外包渠道发行,既可以节省发行成本,规避经营风险,又可以满足读者要求。近年,中国民营发行企业有效拓展了报刊业市场,降低了纸媒发行的成本,以服务和效率赢得了市场认同。

4.合理编制媒介生产成本计划

媒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境遇中,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合理地编制成本计划。媒介成本计划是媒介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指在媒介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根据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及其相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媒介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媒介成本计划属于媒介生产成本的事前管理,是媒介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媒介实际生产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达到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促进媒介发展的目的。

媒介生产成本计划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用计划,其按媒介生产费用要素及生产费用用途反映媒介生产损耗。按生产要素反映可以编制材料费用预算、工资费用预算;按费用用途反映可以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另一类是按媒介产品品种编制,反映计划期各种产品的预计成本水平的产品成本计划。产品成本计划一般主要包括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的作用:一是作为达到媒介目标成本的一种程序,使媒介从业者明确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二是推动媒介实现责任成本制度和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成本计划是评价考核企业及部门成本业绩的标准尺度,媒介生产成本计划的编制过程如下。

(1)制订媒介成本计划的编制原则

媒介生产成本计划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决策过程,是遴选的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降低成本的优化方案。通过媒介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调动全部媒介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因具体媒介项目的规模、管理要求的差别而不同,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小型媒介项目可以采用集中编制的方式,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

(2)收集整理资料

收集和整理资料是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①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编制成本计划的规定;

②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③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

④项目的施工图计划、施工计划;

⑤施工组织设计;

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

⑦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

⑧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

⑨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

⑩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

img21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当时的先进经验及采取的措施;

img22国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成本水平情况等资料。[12]

(3)预计和分析上年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确定生产和销售预算

(4)成本指标的试算平衡

在对上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计划期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增产节约的措施,进行反复测算,确定计划期的目标成本。成本指标的试算平衡还要其他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如产品材料计划和物资供应计划、成本计划和资金计划的互相衔接平衡。

(5)编制成本计划

通过试算平衡,结合媒介的经营要求就可以正式编制媒介公司的成本计划。

5.内部成本核算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中,进行媒介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内部成本核算,其为媒介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是媒介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推进媒介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媒介利润,是提高媒介资产使用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无论对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新媒体,合理地进行内部成本核算都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6.发展成本管理

发展成本的概念是牛文元教授与美国学者哈瑞斯在1996年联合提出的。作为“发展成本”概念的首倡者牛文元教授解释其通常所谓的“区域发展成本”或称“区域开发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支持经济起飞并实现区域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花费的成本。

发展成本不属于特定的成本类别,但作为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却是存在的。媒介发展成本就是指以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媒介在选择既定的发展道路或者实践期冀的发展模式、进行重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

媒介为了未来的战略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投入作为积累。归根而言,发展成本的管理成效在于未来,而非当下。考察现在媒介市场的远景,媒介融合和数字化媒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可能在一个缓慢下滑的趋势中被淘汰,也可能经过凤凰涅槃寻出新的发展途径而继续生存并成长,另辟蹊径则是需要寻找新的赢利模式。

当前媒介融合及向新媒体转型可能会带来设备、人力成本的上升。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淘汰或被迫转型带来的是付出更大的成本,因为在一种媒介产品成熟期的饱和市场中,后来者的进入壁垒会更高。因此,媒体在考虑发展成本时,具备历史观和全局观,这些对于发展成本的态度和行动对传统的纸媒来说尤为重要。长远来看,传媒业的生产效率必然和数字化的工作方式紧密相连,经营领域和赢利空间也随数字化程度和媒介契合度的提高而拓展。

媒介成本管理是媒介的长期战略,战略性生产成本管理才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和成熟的发展路径,其关键是通过合理的发展决策,保证媒体的长期竞争力,以求收入持续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媒介发展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媒介发展战略规划,具有发展意义的战略决策本身就是节约成本,为了长远的生产成本管理铺垫了坦途,这对于期冀走向国际的中国传媒产业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对媒介生产成本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媒介生产成本管理通过节约物力、人力、时间等成本资源的消耗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归根结底就是通过挖掘内在的潜力而避免浪费资源,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尤其有助于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中国媒体近年在成本控制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加强成本核算、开展网络业务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应居安思危,摆脱过去不计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尽可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和科学化。

值得注意的是,媒介生产成本管理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即不影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新闻采编、内容生产这个主营业务。因为核心竞争力的保存,能够使媒体的市场境遇柳暗花明,甚至绝处逢生。无论何时,“内容为王”都是传媒业的生存之本,需避免媒介生产成本的管理给内容生产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