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闲置的车掉价太厉害卖还是不卖

闲置的车掉价太厉害卖还是不卖

时间:2023-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其现象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即质量不好的商品把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现假定混合市场中共有20辆旧车,实际的情况是“李子”只有4辆,“柠檬”有16辆。而买者并不知道这一信息,并假定买者对“李子”的愿付价是4万元,“柠檬”的愿付价是2万元。除旧车市场外,凡存在混合市场,而信息又不对称时都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二、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其现象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即质量不好的商品把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最早研究不对称信息造成市场失灵的是美国加州大学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他于1970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柠檬市场”的文章[4][5]。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为此作者与另外两位研究信息经济学的教授(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pence)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分享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奖。

阿克洛夫以美国的旧车市场为例,假定旧车市场只有两种旧汽车,好车被称为“李子”,坏车被称为“柠檬”,并假定卖车的人知道旧车的质量信息,买车的人不知道,既有“李子”又有“柠檬”的市场称为混合市场。现假定混合市场中共有20辆旧车,实际的情况是“李子”只有4辆,“柠檬”有16辆。而买者并不知道这一信息,并假定买者对“李子”的愿付价是4万元,“柠檬”的愿付价是2万元。由于买者不知旧车市场中好车和坏车各占的比例,因而认为其出现是等概率的,即买到好车和坏车的概率均为50%,买者按期望值出价,旧车的愿付价是3万元(4×50%+2×50%=3)。交易的结果实际是80%买得坏车,20%买到好车。已知概率,即没有信息不对称时买方的愿付价应为2.4万元(4×20%+2×80%),买者就会从3万元不断调低自己的买价,此时好车的卖主会认为自己吃亏,于是纷纷退出混合市场,好车被坏车驱逐,均衡的结果是变为单一的坏车市场,混合市场失灵。

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的核心在于买车人得不到准确信息,因此宁可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只愿按坏车价出价,从而造成好车的卖方不愿在此市场上出售。

除旧车市场外,凡存在混合市场,而信息又不对称时都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例如银行贷款时,除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外,还需要考虑贷款人不还钱的风险,因而有必要提高贷款的利率。但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使得愿意还款的人认为利率太高,而不再贷款,愿意贷款的反而是贷款前就准备不还款的人。因此,提高利率防止坏账增加的措施,反而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在资金市场中“好”的贷款人被“坏”的贷款人挤出市场。在保险市场也有这种现象,提高保险金会减少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但主要是“好”的被保险人减少了对保险的需求,“坏”的被保险人都留了下来,反而使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再如有偿献血制,为鼓励献血以解决血源不足,我国20世纪60年代曾实行过有偿献血。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疗部门无法鉴别血的质量,只能支付较低的报酬,结果劣质血驱逐优质血,血质的下降降低了人们的预期及愿付价格,使得优质血的供给逐步退出市场,70年代后期我国顺应国际潮流,开始采用了义务献血制。近年来国内出现的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如注水肉、染色鱼和蔬菜等等都是信息不对称,卖方有意隐藏质量,导致市场出现逆向选择而失灵,因此必须由政府严格进行管制。

逆向选择导致市场失灵有许多解决办法:一类是市场的,如诚信建设、用具有一定权威机构的标志区别不易区分质量的商品;实行无理由退货的保证及延长售后维修期等。另一类就是通过政府的立法和监管来防止市场失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