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综合状况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综合状况分析: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近几年虽有上升,但是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本文将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将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总量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刘新宇[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逐步上升,然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在回顾2002年我国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政策演变的基础上,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投资市场区位选择、投资主体分布、产业结构分布、投资方式等五个主要方面归纳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深入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从而,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图1反映了1991~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图1 1991~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资料来源: 1991至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摘自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2至201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

2002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增长缓慢并呈现“大起大落”的特征,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2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这种趋势反映了中国“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近几年虽有上升,但是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已经“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与企业又应该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变化,提升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本文将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将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2011年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较上年增加了16.7%。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746.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是“十五”期间总量的2.5倍。另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我国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重要的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崛起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规模增长较快,但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市场所占份额依旧有限

(1)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从2002年至2011年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7.6%,远超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长率,且在绝对值上与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如图2)。

总量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所上升。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247.8亿美元,世界排名较上年末提升4位,并领先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但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英国的24.5%,德国的29.5%[2]

图2 我国非金融类OFDI增长率与同期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对比

资料来源: 2002~2011年各项指标的增长率数据均根据国际统计局、商务部网站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2)尽管发展迅速,但从总量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市场所占份额依旧有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历年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非金融类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万亿美元,年末存量21.2万亿美元[3]。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4.05%和1.56%。

表1 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以及占全球比重是根据UNCTAD历年“World Investment Report”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2.中国对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投资快速增长,八成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1) 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为7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对东盟的投资为5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为31.65亿美元,同比增长86%;对美国的投资为1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对俄罗斯的投资为7.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如图3)

图3 2011年中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投资额

(2) 2011年,直接流向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为612.3亿美元,占82%;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为134.2亿美元,占18%[4]。(如图4)

图4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

3.国有企业投资主体数量缩减,但存量份额仍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企业数量方面,在我国进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境内投资者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连年降低,从2003年的43.0%下降到2011年的10.2%。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所占比重保持在10%的水平上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异军突起,截至2010年底,有限责任公司数量已占整体数量的57.1%,相比2003年已经增加了接近40%。

(2)投资存量方面,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截至2010年底仍然高达69.6%。私营企业投资存量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的水平,有限责任公司则保持20%以上的比重,并逐年上升(如图5)。

4.对外投资行业面向多元化发展,但聚集度仍然较高

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与此同时,投资行业存量依旧较为集中,绝大部分投资流向商务服务、金融、采矿、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和制造六大行业,上述行业累计投资存量2801.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8.3%。

5.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从“走出去”战略实施开始,跨国并购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额从2002年仅有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1年的27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36.4%。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根据上述特点,将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按性质大致分为四类。

图5 不同注册类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2003~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计算而得

(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偏小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2011年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0%。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中国仅为1∶0.09。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中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占70%,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海外企业平均投资不足14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的水平。究其原因是我国境外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规模、低技术含量的企业。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

1.投资市场区位选择

中国对外投资出现明显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而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及中国香港又是其中主要代表。中国的投资形式具有一定共同的趋向:向美国、澳大利亚投资学习这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投资,以便发挥历史上形成的优势,巩固发展。这种狭隘的投资形式易导致投资成本较高,难以发挥比较优势。

2.投资主体结构

中国对外投资主体主要集中沿海省份或者与边境接壤的地区。从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来看,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另外,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中国投资区域整体不均衡,没能充分调动国内资源。

3.产业结构

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尽管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境外企业行业分布比重占10%以上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28.6%)、批发和零售业(23.4%)、商务服务业(12.8%),但是较为偏重初级产品产业,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的投资;此外,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

(三)投资效率较低

1.宏观制度层面

一是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国家对海外投资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部分企业只能靠各微观主体自己摸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成本。另外,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国际市场信息不透明,使投资者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二是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缺乏风险监管、评估的专门机构。三是对外投资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未能给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法律保护环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

2.微观企业层面

一是缺乏明确的经营战略。我国部分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较差,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二是缺乏懂得跨国管理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素质不高,缺少从事跨国经营所必备技能和经验,严重制约了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技术及创新水平低下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引进技术又缺乏吸收消化,从而导致技术优势不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与前些年相比,尽管近几年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小,对外直接投资仍然过分偏重对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

(五)东道国政治、安全及社会风险

在我国,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使其在国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由于“中国威胁论”的抬头,东道国政府在审批跨国并购投资项目时,政治方面的考量会增多。尤其是当投资方认为某项投资是市场力量自然形成的,而东道国一方把它看成是国家控制增长方式的一项政策选择的时候。[5]另一方面表现为东道国社会与安全风险,主要以非洲国家不同形式的民族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方式,组织实施的针对我国境外企业或其雇员的绑架勒索、抢劫或者强行查封等行为。

四、发展前景

(一)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必要性及原因

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战略以及加入WTO以后,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贸易顺差增加、人民币外汇的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能源、资源与技术的发展瓶颈等(如表2)。这些因素迫切要求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将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联系起来,紧紧抓住“国外市场、国外资源”的机遇。

20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对外投资对经贸发展、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1)通过直接投资,绕开贸易壁垒,拉动本国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出口;(2)对外投资有助于逐渐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变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释放产能压力,减小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引发的经济波动;(3)参股控股国外资源开发企业,有力保障了国内紧缺战略物资生产的原材料供应;(4)对外投资在利用国际资本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擅长境外公司经营的人才。

表2 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2011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02-22,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二)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条件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曾用经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全球67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周期(阶段)理论”[6]。依据该理论,中国2006年人均GDP达到2010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增长速度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但外资净流入仍为正的阶段。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五、政策建议

1.对外直接投资应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充分开拓市场。国外投资区域的选择上,既要根据我国产业优势合理投资规划;也须具有长远的投资视角,获取各地资源优势,广泛开拓市场。另外,还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与基本类型,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观发挥比较优势;另一类是学习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2.政府应加大对对外投资的支持力度。首先,实施对外投资战略的整体规划,在宏观角度给予对外投资企业以指导和建议。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监管体系,对政府及跨国经营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效果的检测。再次,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3.企业应当合理调整经营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国内市场的兼并重组,形成实力强大的产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占据市场优势,树立品牌形象。同时要加大产业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企业要积极吸纳一流国际人才,把握市场精髓;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努力培养本土人才,使之逐步与世界接轨,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纳入长期发展战略中。

从单纯的出口“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的输出,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转换,是提升我国企业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国“入世”十周年以来,各方面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直接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整体有所提高,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使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2)

[2]伍永刚.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若干问题的剖析.南开经济研究,1996(4)

[3]张宁.当前是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的有利时机.中国经贸,2009(7): 38~40

[4]李瑢.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刘宏,汪段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研究: 2008~2009.国际经贸探索,2010 (12)

[6]文婧,何蓓等.中国企业“海外抄底”需谨慎.经济参考,2009(4)

[7]周升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现状与政策.东亚论文,2009(9)

[8]孙雷,杨舜贤.浅析人民币升值对FDI可能形成的影响.经济前沿,2005(8): 54~57

[9]宋正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契机.科技经济市场,2011(12): 30~32

[10]冯鹏程、仲鑫.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当代社科视野,2009(1)

[11]丛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研究.商业文化,2011(9)

[12]Dunning J.H.,1981,“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Allen&Unwin Press

【注释】

[1]刘新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

[2]商务部网站:“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08-30。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1208/20120808313286.html

[3]UNCTAD Statistics: http://unctadstat.unctad.org/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

[4]商务部网站:“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08-30。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1208/20120808313286.html

[5]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hina: The Balance Sheet: What the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Public Affairs,the Perseus Books Group,2006,p.91

[6]Dunning J.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Allen&Unwin Press,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