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提高对社会资本的甄别、动员和组织能力
一、明确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历、能力、兴趣等人力资本状况,根据家长的意愿和家庭的能力,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又要考虑学生、家庭、学校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如学生拥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人力资本,家庭在商界又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就可以考虑学生从事商业;学生、家庭和学校在某个沿海城市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就可以把学生的就业地域确定在这个沿海城市。
二、提高甄别适用社会资本的能力
社会资本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具有生产性,但是,每种社会资本都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只对某种特定的工具性行动具有特定的价值,其并非完全可被替代。为某种行动提供便利条件的特定社会资本对其他行动可能根本无用,甚至有害。因为社会资本的维持需要花费成本,学生、家庭、学校对其拥有的社会资本进行甄别,确定对就业适用的社会资本。在我国,一般是通过弱关系获得就业信息,通过强关系获得就业机会。这就需要学生、家庭和学校通过分析、比较、鉴别去发现哪些是对就业有用的弱关系,哪些是对就业有用的强关系。在这些社会关系中,特别需要寻找处于“结构洞”或“桥”的关键位置的社会关系。一些关键性的人物对于大学生就业结果有直接影响。
三、增强动员社会资本的能力
学生、家庭和学校动员社会资本的能力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在就业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质和量,并进一步影响着就业过程中的信息获得、机会争取和物质情感支持的获取。这一能力包括筹划能力、交往能力和保障能力。学生、家庭和学校在从总社会资本中甄别出对就业适用的社会资本后就要对其下一步的行动进行筹划、部署,与关系人进行联络、沟通和说服工作,调动关系人的积极性,并且提供必要的活动费用。由于各种资源的稀缺性,如时间、精力、关系、财力等,在动员过程中,尽量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四、提高组织协调各种社会资本的能力
学生、家庭和学校分别是三个行动主体,他们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既要分工,更要协作。每个主体都要对其他两个主体所拥有的能够实际利用的社会资本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通过精心的比较分析,过滤掉一些重叠的、互斥的关系,并对这些社会资本进行重新组织、协调和整合,以形成合力,优化就业策略,获得信息、机会、物质情感支持。如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具体化,对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家庭、学生以及学校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提出明确的就业方向,制定切实的就业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