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国家高校就业辅导咨询过程

发达国家高校就业辅导咨询过程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发达国家高校就业辅导咨询过程发达国家的职业辅导不仅仅体现在理念上的先进,还体现在学习、培养过程咨询的始终如一。在这个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一个代表。美国高校招生标准是综合性的,不以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全面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第二节 发达国家高校就业辅导咨询过程

发达国家的职业辅导不仅仅体现在理念上的先进,还体现在学习、培养过程咨询的始终如一。职业辅导教育不只是对学习职业课程的部分学生而言,也不仅仅是只针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而言,而是作为所有学生所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种学校的所有年级中。特别是,针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录取到在校培养,最后到STW阶段,无不重视辅导理念的全过程渗透。

一、招生阶段的职业意识考核与把握

高校招生模式及录取标准反映了大学办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也是筛选符合培养标准的高素质生源的入口。总体说来,西方先进国家在此阶段有几个重要原则[3]:一是强调基础教育的合格性标准。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是录取的先决条件。中学教育强调学生基础性知识的获取、动手能力的训练、对科学兴趣的培养、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侧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学生学业评价的发展性,突出过程考评。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与特点,把“增值”(value added)评价的方法运用于学生评价。三是肯定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正向功能。各类大学在录取时都把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十分重要的录取标准,只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具体的分数线的划定上会有不同的要求。四是以学习为中心,聚焦教学优异。在招生录取标准方面,重视学术是大学一贯的观点,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一直得到强调的,哈佛、耶鲁如此,州立大学也不例外。

先进国家的这种招生模式与国内院校不同,西方高校普遍都是自主办学的实体,在大学宪章或者章程的指导下独立办学,各具特色。因而,在招生阶段,就把职业意识的考核把握纳入了重要生源选择标准,为培养符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一个代表。

美国的教育行政组织是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只起援助和服务的职能,不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教育的管理权归属地方,由州一级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独立自主地经营各类教育事业。直接进行学校管理的机构是学区和学校本身,这两个层面是最具有效力的部门。美国大学的招生模式与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受到推崇。联邦与地方政府都不干涉或参与高校招生,高校录取新生完全独立自主,具体的招生政策及录取标准由高校自己决定。

大学通过网络等方式常年公布有关招生的政策,包括申请受理与录取的条件、标准、方法、操作程序、资助等特殊规定。除了常规录取政策外,美国大学还推行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与提前行动(early action)两种招生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学生自主决定大学入学申请事宜,但是高校、中学老师与家长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指点与帮助。独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教育考试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大学认可的各类标准化考试以及考生的考试成绩。

美国高校招生标准是综合性的,不以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全面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一般来讲,综合性考察要通过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即SAT、ACT等成绩,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交SAT或ACT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单。但是有时拥有好的入学考试成绩不一定会被大学录取,因为高校招生时只是将这一成绩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指标。例如,哈佛大学就曾拒绝了165个“入学考试状元”,原因就是对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4]中学负责提供与入学申请相关的成绩单等证明材料,包括学生的学业与平时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色、教师的推荐信等,起到一种支持与服务的作用。学校与升学率不直接挂钩,升学率不是评估学校与教师的唯一标准。这里的中学成绩单,不只是高中毕业成绩单,而是整个中学的成绩(主要是9~12年级)。既要看考生平时的成绩,还要看考生的学习态度等,平时作业、实验、课堂讨论也算分,有时甚至连考勤情况也算分,因此对美国学生来说,要想考入大学,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大学对中学成绩看重的是成绩的走势和年级或班级的排名。在美国要想上好的大学不是靠最后阶段的冲刺,而是靠长期的学习态度、平时的成绩记录,特别是年级排名。

在录取标准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比较多样化,从最低层次的社区学院和高等专门学校到最高层次的研究型大学,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分为六个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和类型大学的招生条件各有侧重,体现了自主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的原则。其中的学业评价环节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综合。各个学校一般都比较重视,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定以及保障措施。学区也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处罚。中学教师推荐信的作用也很重要,学校也会慎重对待。一般来说,一流的大学都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两封教师或辅导员的推荐信,需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当然,每个考生必须清楚报考学校的具体要求,有的可能对写推荐信的人选有要求,一般情况下,都要求由比较熟悉考生的人来写。考生推荐信在录取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反映了最熟悉考生的人对其思想道德、学习行为、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大学选择能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申请者。学生的入学申请陈述十分关键,它既能考查学生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又能反映其职业旨趣、志向是否与大学的办学宗旨相吻合。关于个人陈述,要求考生能客观陈述自己的优缺点,使学校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考生,从而有利于高校的招生录取。对此很多高校都明确声明:要求考生客观地陈述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不要对高校投其所好或不真实地陈述等,否则一旦查明,一票否决。如斯坦福大学要求:申请者自述自己的学术荣誉,列举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撰写具有思想和深刻见解的文章等。关于论文,一般要求提交1~3篇,论文题目有时高校提供,考生在多个题目中选择,有时完全由考生自主命题。高校一般是通过论文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想水平和创造能力的,为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入学陈述往往是展现课外活动、社会志愿活动情况及其特殊才能的一个窗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供课外活动及社会志愿活动情况的材料。哈佛大学招生院长在给申请者来信时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的成绩、SAT-I或ACT的考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的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通常美国高校所看重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领导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特殊才能等。

面试既是整个招生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高校行使招生自主权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交流、沟通、表达、领导等能力,弥补书面材料的不足。因此,美国著名高校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招生方法,多数大学一般都提供面试的机会,方便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大学来进行面试,不方便或国外的考生委托校友会进行面试。只是在具体的内容、操作模式方面,各校略有不同。如,哈佛大学在本科招生时,为了有效全面地评估考生,学校会设法安排对国内外每一位考生进行面试。高校通过面试来更加全面地了解、考察考生,可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拼搏精神、竞争力、自我学习、独立生活、社会活动、能言善辩、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演讲才能、号召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潜在能力,这些是侧重综合素质的。考生可以通过面试这个机会来向主试人员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考生生源的多样性也是一个考虑要素。许多大学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录取不同背景、不同地区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的考生。这完全是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角度做出的考虑。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碰撞中,各自的家庭影响、文化以及个性能够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

这样,以学术性测验、学业成绩测验和美国高校入学测验等为基础,结合学生在校时的评价材料与学生个人申请和面试表现、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特殊才能以及其他因素如地区性、国际性、种族、文化背景甚至父母和家庭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才完成了某一大学的招生录取过程。不同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有的大学招生委员会将各种因素换算成分数计入多重回归方程按分数录取,有的通过招生人员阅读学生的材料作出主观判断,集体讨论全面衡量。这种选拔过程在考核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兼顾学生的学术倾向性,又照顾到学生的职业倾向性,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考生具有充分的选择权,尽管学校在选拔录取考生时按固定的公式或综合的标准进行筛选,但考生往往充当最终的“法官”,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特长甚至地理环境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因此很多美国高中生在入学时可确定自己的就读专业,也可以进大学一二年后再决定选择专业或转专业,从而也基本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习阶段的职业意识激发与探究引导

职业辅导的概念发展到今天,不再停留在短期的就业行为层面上,更多的是关注个人长期乃至终身的职业取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欧美高校在多年的职业指导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社会为补充”职业指导体系,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5]

在欧美国家,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被认为是对个人有利的事情,而且从社会稳定和人才资源开发建设和公众素质提升的角度讲,也是一件对国家和社会都十分有意义的重要事情。因此,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其中,成功地策划与组织既是将政府、高校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有效衔接的基础,也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必要保证。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有其具体的流程和规律。

首先是人本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随着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产生,生涯发展概念逐步被更多的人接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并不是选择职业的一时行为,而是一个发展培养人的过程,把职业指导定位为由原来的就业安置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强调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帮助接受自我形象,在未来的工作世界中,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展示自我,求得自我的发展和完善。这种人本主义价值理念在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中始终占有主导性地位。欧美国家的学生事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而且其职业指导也同样遵循了这一价值理念,即强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扩大职业发展视野和教育前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环境和学习要求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欧美国家的职业指导注重学生职业需求个性化的满足,充分地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体现在尊重差异性上,通过大学的职业指导顾问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一般情况下,各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都会有3至5名职业指导顾问直接面对学生。与此同时还十分关注特殊群体的职业需求,讲求就业信息、职业指导的公平性,如为残障学生和国际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和服务等。开展职业心理测试是职业指导个性化的重要工作。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了解其个性心理倾向,这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次是职业指导力量的高度整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以“政府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组织机构是欧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环境保障。欧美国家的教育部门负责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如英国的教育与技能部作为官方机构负责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宏观管理,主要通过法规政策的制定、工作质量标准的检查以及经费划拨等方式对各高校以及其他社会职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美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均设有给大学生提供专门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机构,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它是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领导。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专门办公室,有的甚至占有整栋大楼。就业指导中心特别重视就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有供学生查询资料的就业图书馆,学生既能查询资料、咨询问题、编写自己的求职信,还能利用各种设备与用人单位联系。

社会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是欧美国家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另一特色,各种非营利性的协会组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调查各部门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进行行业性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就业形势分析和毕业生需求预测,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以促进和保障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如英国的就业指导服务协会、美国的职业开发协会等。社会补充的另一个内涵是欧美政府和高校都及早地帮助学生树立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采取提前实习、见习、勤工助学等途径,让学生接受社会磨炼,接受企业考验,尽早地进入工作人的角色。在加拿大,政府替雇主承担实习学生的部分工资,以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为大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创造条件。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就业军团”培训计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三是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定位。欧美国家普遍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从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具体的个性化求职指导和就业技巧等环节层层递进,一以贯之,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英国里丁大学在自己的网站上就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辅导板块,以期帮助所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职业规划。美国在就业指导中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在指导学生填写履历表,掌握求职技巧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认识自己,正确估价实力,明确优势,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订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二是重视职业生涯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角色转换、自我启发和自我成长,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工作分析反馈、经营理念、组织的发展战略等;三是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分析职业生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学会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策略。开展对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和分析,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中,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前瞻预测,帮助大学生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职业定向和选择工作岗位。

第四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与开放的课程体系保障了职业指导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欧美国家推行职业资格标准由来已久,普遍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高校的职业指导(咨询)师往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背景,大多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并有在大型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工作实践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保证了职业指导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对于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很大。英国牛津大学就业服务中心有35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就业指导师12名、信息管理咨询人员5名,还有秘书、负责招聘会以及印刷等工作人员。就业中心一年的经费是100万英镑。美国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就业指导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而且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就业指导队伍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一般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达1∶200左右,使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指导。

欧美高校的大多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业指导机构、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职业指导课程针对专业教学的缺陷和学生素质的不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灵活性、实用性和个性化特征。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与学院教师分别在通用性职业技能与专业性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方面进行合作,利用用人单位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导,甚至直接参加课程体系建设,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提出批评和建议。

三、STW阶段的咨询与辅导

从大学生职业实践过程的跨越障碍度来看,STW阶段是一个人生涯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这一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重定向阶段。社会中的个体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于处在一定地位上的人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之为社会期望;与之相适应,当个体按照社会对他的要求去履行其义务,行使其权利时,他就在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其社会行为就是一种角色行为。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中的个人遵循社会期望、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所以,角色行为赖以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期望,它以社会规范的形式为一定社会中的个体规定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个体的角色扮演能力则是在社会期望的范围内对角色的一种自我驾驭能力。由于社会期望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类型的角色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期望,或者对不同的社会角色产生相同的社会期望,这样会导致角色扮演者的不同的角色行为。社会期望的这种文化制约性,赋予了社会角色相当的文化内涵,应该说职业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文化色彩最浓厚的角色之一。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一种方式,职业的现代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不仅将职业定义为一种角色,而且将它定义为一种社会位置”[6],而职业角色则是人们在一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现代工业革命后,职业成了个体借以实现自我和表现个人能力和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场所,职业角色成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形式,人们不仅通过职业角色得到物质上的利益,而且借此得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说社会地位还比较抽象的话,那么,职业在现代社会则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从社会结构来看,职业是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的表现自我价值的场所,这个场所的高低贵贱以及社会对进入这个场所的个体的要求所反映的就是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虽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均认为,职业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但是,他们是就每一个职业对社会的意义而言的。若就职业本身而言,它作为一个位置,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好坏贵贱之分的,因为不同的职业为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提供的物质待遇和精神报酬都不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别,基本上是由职业差别造成的。大学生在STW阶段往往是首次职业实践,在其一生生涯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辅导要求也更为特别和重要。

发达国家对于STW阶段的学生辅导做法各个不同,但是对其重视,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是总体特征。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资源投入、学术界的辅导实践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辅导模式、纷繁多样的辅导内容。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及职业辅导教育终身化运动,反映了职业辅导思想上的一个大转变,这一转变奠定了日后世界范围内其他职业辅导教育思潮的理念基础。

仍以美国STW运动为例。美国在经过了十年左右关于为年轻人工作做准备的国家系统的讨论与争辩之后,于1994年通过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这一法案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学校向工作过渡。 《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是建立在各种已经采用的教育策略上的,通过鲜明的国家立法来提供资金的,并且与《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相配合,要求按照其中所规定的学术标准,制定州的学术标准。和适合各州具体情况的学校到工作多途径体系,为青年人的中、高等教育后以及第一份高技能、高工资的职业做好准备。它倡导结合学科知识、职业实践与训练的教育方式,包括学校本位学习、工作本位学习以及学校与就业间的联系活动。

首先是学校本位学习(School-Based Learning)。学校本位学习是一种基于较高学术及职业技术标准的教室内教学。它是教学经验的重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校内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连结起来。同时教师与企业雇主们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广泛基础的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工作场所的技术需要。学生们也可以主动地开发与现代工作情境相似的项目,成立工作团队,老师加入工作团队内,整合各个学科,开发与真实的工作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课程计划。按照《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规定,学校本位的学习包括:(1)职业生涯认知、探索及咨询,以帮助学生澄清并选择或重新考虑他们的兴趣、目标和职业生涯主修课,包括那些与他们的性别与种族的传统观念不一样的选择;(2)对职业主修课做初步的选择;(3)旨在达到各州为所有学生制定的学术内容标准,以及达到学生为高中后教育做准备和获得技能证书的要求的学习项目;(4)整合了学术学习与职业学习(包括应用性的方法和团队教学策略)的教学与课程项目,这些项目要把教学与某行业的所有方面进行运用性整合,并与参与者的职业生涯主修课联系在一起;(5)常规性的评价,这包括向学生和辍学者提供咨询与问题解决的建议,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学习的优缺点、学术的进展、工作场所的知识、学习目标以及掌握核心学术与职业技能的各种学习机会;(6)促进参与STW项目的学生得到更多培训或高等教育项目、同时促进学生在教育与培训项目间的过渡的做法。

其次是工作本位学习(Work-Based Learning)。工作本位的学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的工作体验、结构性训练以及师徒教导。它强调与劳动力市场及产业界的需要密切联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雇主为学生提供获得广泛、可迁移技术的学习体验机会,它也向学生提供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处理复杂事务、掌握重要职业技能的机会,学生们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如何在团队中工作、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达成雇主的期望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并通过成年师傅的教导使这些技能更加熟练。这种教育与企业界相互辅助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亲身参与高技能的实习,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同时,使学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有比较透彻、全面的了解。课程全部修完后,学生还必须具备足够能力,取得职业教育文凭或证书。在《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中,规定了强制性与选择性两类工作本位学习活动。强制性的活动包括:(1)工作体验;(2)经规划的职业培训与工作体验(包括职前培训以及更高层次所需要掌握的就业技能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要与学校本位学习相协调,并且联系学生的职业生涯主修课,帮助他们获得技能证书;(3)工作场所师徒教导;(4)一般工作场所能力的教学,包括与发展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业能力及工作技能相关的教学和活动;(5)有关某行业所有方面的运用性教学。选择性活动则包括带薪工作体验、工作见习、校办企业或在职培训等活动。

第三是联系活动(Connecting Activities)。由学校通向工作场所的联系并非是自发产生的,因此,STW体系中还包括了联系活动这样一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雇主与学生双方的需求相配合,在学校与工作场所之间建立并维系沟通的桥梁。根据《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联系活动包括:(1)为学生安排雇主提供的工作本位学习机会;(2)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学校导师,作为学生与雇主、学校、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甚至其他社区的合作伙伴间的联络者;(3)向雇主(包括中小型企业雇主)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以规划学校本位学习、工作本位学习以及咨询和档案管理服务,并培训教师、工作场所导师、学校导师和咨询者;(4)向学校与雇主提供帮助,整合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学习,并将学术学习与职业学习整合到项目中;(5)鼓励雇主的积极参与,与地方教育官员合作,执行各种学校本位与工作本位学习的地方活动;(6)帮助完成项目的参与者找工作、继续学习或接受其他培训项目,并向参与者提供从学校到工作顺利过渡所需要的其他社区的服务;(7)按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文化、健康情况,或者参与者是否在英文上有障碍、是否是辍学者、弱势学生或有学术天赋的学生,来收集有关STW项目参与者在项目结束后的结果;(8)将该法案下的青年开发活动与雇主和产业界提高员工技能的策略相联系。

其详情如下表:

美国STW运动中的项目

img37

资料来源:整理自《20世纪90年代的STW》中有关STW活动的调查。Mary G.Visher etc.(1998).School-to-Work in the 1990s:a Look at Programs and Practices in American High Schools.MPR Associates,In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