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一五”科普规划实施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全省认真落实《浙江省“十一五”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浙委办〔2006〕115号),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为目标,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载体,广泛举办科普活动,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水平,为本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强省战略和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高
在浙江省“十一五”科普工作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中,均把实施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重要内容,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大科普的格局,推动了“十一五”科普工作规划的全面实施。
(一)强化政府推动,建立健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
国务院《纲要》颁布后,全省将《纲要》实施作为推进科普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机,及时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文件,推动《纲要》全面实施。出台了《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建立了由19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机构,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实施以科学素质建设为内容的九项任务。2009年开始,以省委办、省府办名义下发了科学素质纲要《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年度任务和成员单位职责。各市、县(市、区)都成立了《纲要》实施工作机构,制定了本地区《纲要》实施方案。全省各地各部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为实施“十一五”科普工作规划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新贡献》(浙委〔2007〕59号)、《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办法》(省政府令第222号)等重要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科协“十一五”科普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科普队伍建设、科普设施和监测评估的配套文件,保证了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成效。
(二)协调各方力量,联合开展科学素质建设重点活动
《纲要》“九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起草了实施方案,与经常性工作有机结合,每年推出科技周、科普日等一系列重点活动。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方面,把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的教育培训纳入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各类干部进修、培训中增加科学素质的内容;举办科技素质、人文素质讲座,邀请科技专家作科技报告。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方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百千万争优创先”等一系列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施了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计划”,表彰奖励了各类优秀项目140多个。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方面,联合启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推动校外科技发展。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方面,在职业技能鉴定等测试中增加科学素质的内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掀起了学技术、论素质、比贡献的热潮。据统计,全省各地每年举办科技活动2000多项,其中省级重点活动50多项。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政策,设置外来务工人员科普专项经费,实行外来务工者科普同城待遇,在外来务工者聚集区、民工子弟学校等建设科普设施,推动外来务工者的科学素质提高。
图1 公众参加科普报告会
(三)注重社会参与,形成科学素质建设良好社会氛围
实施《纲要》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五年来,省纲要办印发了《纲要》资料2万多册,组织有关媒体宣传报道全省《纲要》实施工作。每年举办全省科学素质电视电话会议,建有科学素质网页,编印《纲要》信息简报,形成宣传《纲要》的舆论态势。每年举办全国科普日、科普节、科技下乡活动等,围绕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通过广场咨询、咨询报告、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等,举办《纲要》知识竞赛、科普文艺演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开展科普“配送六个一”活动,被列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之一。举办以“实施《纲要》、提高素质”为主题的首届全省中学生科普征文活动。省纲要办牵头,省科协与省内主流媒体合作,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推出“科学会客厅”活动,邀请近30位院士专家作科普报告,解读科技政策,介绍科技前沿,分析科技事件,吸引了领导干部、社会公众、青年学生近10000人次参与,社会反响热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等领导及中国科协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图2 科学会客厅
(四)强调工作实效,不断提升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
省纲要办每年向省政府专题汇报,听取省领导有关《纲要》工作的指示;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争取成员单位对纲要办工作的支持。组织赴外省考察,学习外省经验与做法。2007年,本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纲要》实施工作督查,对有关市进行了抽查,杭州等一些市县也组织了《纲要》实施工作的督查,此举得到了全国纲要办的高度评价。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对《纲要》实施工作进行督查,本省迅速行动,精心部署,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省政协领导带队,对全省《纲要》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得到吕祖善省长的指示肯定。五年来,本省先后四次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调查,11个市都对辖区公民开展科学素质调查,获得了本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调查的空白。2010年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浙江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5.6%,高于全国3.27%的平均水平,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实现了《纲要》提出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二、科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全省各地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在科普设施建设、科技培训教育、科普示范单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科普工作的总体态势良好,人人参与科普、人人受惠科普的局面正在形成。
(一)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培育农村科技服务队伍
科普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函大”以其社会化、群众化、规范化、制度化、阵地化的模式,开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和实施科技教育培训的新局面。目前,全省“农函大”已覆盖所有市、县及包含农业的城区,共建有91所县级以上分校,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村建有“农函大”辅导站、辅导点,形成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科技培训网络。五年来,全省“农函大”培训累计超过500多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开展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培养发展新型农民科技队伍。全省农业、林业、水产、水利等7个系列范围,有27万农民相继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其中高级农民技师1384名。开展了省、市、县三级科技示范户的评比命名活动,专门组织技术培训,发挥科技示范户在农村技术推广、示范引导的作用。
(二)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发挥科普示范带动作用
五年来,以科普组织领导、科普网络建设、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教育宣传、科技成果普及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各类科普示范单位创建,积极发挥科普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开展了新一轮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创建活动。在创建完成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创建,有21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在中国科协“八大”上受到命名表彰。整个创建过程采取中期检查、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动员省级纲要办成员单位和相关领导组织对各创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等措施,提高了科普示范县创建的质量与水平。省市县各级的科普示范乡镇、街道、企业的创建活动,也全面有序开展。全省已命名省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292个,科普示范村(社区)589个。各市县也相继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科普示范单位网络。
(三)整合社会科普资源,科普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认真按照《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和《浙江省科协“十一五”科普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科普场馆建设,科普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全省已有7座现代化科技馆。省科技馆于2009年10月正式开放,设有10个展区和科普报告厅、学术交流厅、科普演播厅、院士厅、青少年培训实验室等科普设施,已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杭州正在建设全国第一座低碳科技馆,绍兴、台州等市科技馆也开工建设,丽水等市的科技馆建设列入了城市规划。义乌、慈溪等地建设了专题科技馆。
认真落实《浙江省科普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建设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场所。全省已拥有县级科普活动中心69个,面积126179平方米,街道和社区科普活动学校2368所;全省已拥有乡镇、街道科普画廊1856个,科普活动室1382个;全省社区建有科普画廊2757个。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科普工作,在全省38个欠发达市、县建成专题科普展览场所4个,县级科普活动中心34个,乡镇科普画廊580个。一些企业结合生产和企业科技发展,建设了一批产品展示、科普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于一体的企业科普展示场馆,向社会宣传、普及相关技术与产品,成为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科普社会化的又一重要渠道。
图3 中美科普连线
(四)突出城区科普特色,居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全省各地积极开展科技讲座、科技报务、知识竞赛、科普文艺晚会、科技夏令营等科普宣传活动。科普进社区、进楼群、进家庭,开展城区街道社区科普示范单位创建。目前,全省城区街道科协(科普组织)已发展到1600家。社区科普工作创新,建设了科普学校、科学素质学校等,举办讨论会、讲座等,提高居民科学素质。充分挖掘社区科普资源,动员社区的离退休干部、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宣传,组织工作活动室,建立科普楼道、科普公园、科普菜场,举办科普书画展等,扩大科普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即新居民的科普宣传力度,落实专门经费,在聚集区与民工子弟学校建立科普设施,举办相关活动,着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积极开展“新浙江人”的科学素质建设活动。
(五)强化科技素质教育,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发展
全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学校、学生的中介桥梁作用,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有87个县(市、区)团体会员,举办有针对性业务培训,培训人数达2200余人。以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为重点,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全省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等,已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示范性、常规性项目,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到2010年年底,全省科普类教育基地已达100余家,其中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7家,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7家。每年组织近5万名优秀中学生赴基地参观。
(六)提升职工科学素质,企业科普工作呈现新气象
全省企业科普立足提升职工科学素质,结合企业科技发展和生产需求的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教育与科普宣传,在建立组织、举办活动、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科学素质提升。出台了《企业科协组织通则》、《企业一刊一廊一室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企业科普工作机制,认真实施企业科普工作。企业科普意识不断增强,科普方式、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省已有1100家企业建有科普画廊,并建有科普活动站(室)16809个、科普宣传栏(廊)21620个。结合企业科技发展,以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为内容的企业科技展馆、科普展示馆建设有了新发展。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每年有750多家企业科技人员和员工参加科协年会、科技宣传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结合企业生产开展科普宣传。至2010年,已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1家,216名院士专家赴本省各地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举办院士科技科普报告会53场,推动了企业科普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科普政策环境得到改善,科普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五年来,全省各地全面贯彻中央和本省有关科技工作、科普工作的政策规定,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科普工作的政策环境、工作条件等进一步改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科普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明显好转
五年来,各地加强了对《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等重要科普政策的宣传力度,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出台了省〔2003〕2号文件、浙委〔2007〕57号文件及省政府有关科普设施建设、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等有关政策,对于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省所有的市县科协和部分城市的区科协独立建制,科协干部参考公务员管理。部分合署办公的区科协也有专门的领导和科室负责科普工作。乡镇、街道均建有科协或科普协会,并有专门经费保障。基层科协组织、科普组织进一步完善,科普组织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二)科普经费保障与增长机制逐步形成
省委两个重要文件对科普经费有明确的规定,建成了科普经费的保障和增强机制。全省各市县区都落实了科普专项经费,县(市、区)科普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据全省科协统计,2010年,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普活动专项经费1.33亿元,人均科普经费达到2.70元。全省一半以上的市县(市、区)落实了外来务工人员科普经费的有关政策,四年来安排经费超过3000万元;有49个市县(市、区)落实了纲要办专项经费,累计500多万元。一些乡镇(街道)科协及村、社区科普组织也有专门的科普经费安排。每年向市、县(市、区)通报科普经费的财政安排情况,确保了市、县科普经费有关政策的落实到位。
(三)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起色
全省有比较完善的科普组织网络,有一批专职、兼职科普宣传队伍。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基层组织,如科普志愿者、科普之友、科普讲师团等,形成了科普宣传的基本队伍。动员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普员等,组织在校大学生、博士生等组建科技服务团,赴基层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参加科普活动或科技服务。科普工作社会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体制的科普机构、研究团体不断出现,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科普社会化格局正在形成。
(四)科普活动创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科普宣传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与广泛参与。科普宣传方法、手段、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科普场馆、画廊、图片、书籍等外,科普新理念、新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齐头并进,科普动漫作品、科普剧、科普影视等展示手段有了新突破。社会公众对于科普工作的要求,也由被动接受逐步向主动获得转变,以关注生命发展、生态环境、医疗健康、疾病预防、防灾减灾等为主要内容的公众科普需求,对科普宣传的要求更加准确、有效和及时。提升科普宣传的成效,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对于今后制定科普工作规划及相关政策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五年来,本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科普工作规划,科普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但从更高的要求看,“十一五”时期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一是贯彻《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工作不平衡,一些领导和部门单位对科普宣传的重要性、长期性、公益性认识不足,大联合、大协作、社会化科普宣传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
二是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单一,政府投入科普经费总量少,欠发达地区科普经费明显不足,社会化科普投入的激励机制、运作机制等尚未形成。《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经费保障等严重不足,人员编制完全没有落实,亟待加强科学素质建设的力量,加强部门的协调力度。
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升科普场馆建设与管理水平、发挥科普教育作用还不够。公众主动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还不高。
四是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比较欠缺,特别是大众媒体参与科普宣传的积极性不高,设置科普类的频道、栏目、节目等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落实措施,提高质量。
五是科普宣传的手段与方式创新不足,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普影视、科幻作品、科普动漫等还相对匮乏,不能满足公众科普需求。
六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科普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青年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宣传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上问题与不足,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相适应,与科技进步不相适应,与公众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十二五”时期,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科普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五、“十二五”时期科普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是:深入实施《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进一步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优化科普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至“十二五”期末,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8%,继续居于全国各省区前列。
——以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提升科普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为重点,建设和完善省市县重点科普设施,形成以省市两级科技馆为骨干,县级科普场所和专题科普场馆为辅助,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等为基础的科普宣传与展教的平台。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各市都要规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科技馆,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建设专题科技展馆。
——以推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科普影响力为重点,强化大众媒体的科普节目、栏目、频道建设,逐步建立由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构成的大众科技传媒网络。
——以整合开发社会科普资源、构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为重点,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整合科技场馆、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书刊等资源,形成以全省性科普资源数据库、信息库等为主的科普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
——以优化基层科普组织结构、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和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各级各类科普组织建设,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以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事业持续发展为重点,加强优秀科普人才的培养,开展高层次科普人才交流,建立由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
——以组织开展科普理论研究、探索科普工作创新机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普理论、政策研究与创新研究,支持和鼓励科普产业发展,多渠道筹集科普经费,形成有浙江特色的科普工作新机制。
根据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是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科学素质的指导性文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未成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减灾防灾、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科技教育、科技培训,实现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重点是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各项任务,调动和发挥各地各部门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取得成效。
(二)组织举办大型科普主题活动
根据国家和本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要求,在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动员和组织党政部门、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通力协作,精心组织举办系列大型科普主题活动,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重点是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协年会、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扩大科普宣传社会影响力。
(三)面向基层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为重点,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创新载体,注重特色,讲求实效,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科普需求。重点是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科普活动。进一步关注外来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开展民工聚集点、民工子弟学校等科普宣传,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四)大力支持重点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是科普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重要方式。大力扶持科普文艺创作、科普展品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科普创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重点在争取出台科普创作相关政策,表彰奖励优秀科普作品,培养科普创作人才队伍,繁荣科普创作。
(五)加强科普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大力开发和整合科普资源,形成资源开发良性机制,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科普产品。加强科普理论研究,提高科普宣传成效。重点是做好对现有的科普资源的整合,开发建设新的科普资源,建立省级科普资源库、信息库等,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务。
(六)扶持和培育科普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普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都逐渐呈现产业化发展的态势,科普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导致投资主体、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促进了科普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科普事业发展拓展新空间。要重点提高对科普产业发展的认识,学习借鉴国外科普产业发展经验,争取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合理配置科普资源,吸引社会资本、人才参与科普产业发展。
(浙江省科协科普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