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分析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分析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美国几乎所国际经济政策决策都是经过一系列协商与妥协,由一个决策群体做出的。不可否认,利益集团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中发挥着重要影响。美国利益集团名目繁多复杂反映了美国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特性,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利益最终会反映到国家政策层次,使美国国内经济政策显得更加复杂。

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够影响美国的国际经济决策,是有其政治体制背景的。

第一,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造成决策中心和权力中心的分散化。在国内、国际政治中,国家并不是一个单一行为体而是由分享决策权的不同偏好的各种行为体组成:政治行为体中的行政部门(总统)和立法机关(国会)以及社会行为体即利益集团。34而且外交政策研究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舆论,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或影响对外政策决策。冷战后,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决策分散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尽管决策参与者仍是总统、国会和利益集团,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总统的绝对优先地位不复存在,国会更积极地与总统争夺对外政策的主导权,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决策中的地位有很大提高。在国际经济政策决策方面,美国国会始终坚持其相应的权力,从而对总统的决策权形成牵制。各种利益集团为了使国会的决策符合他们的集团利益,频频进行各种游说活动。白宫和媒体也需要对国会施加影响,决策过程从而分散化、民主化。

第二,美国政治鼓励不同观点、不同利益集团积极参与政治决策,竞相对政治决策发挥影响。对决策影响力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国会与总统之间的争夺,而且在美国行政部门各机构之间表现得也十分明显。美国行政部门如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能源部、国防部等均涉及美国的国际经济政策,从而使国际经济政策决策受到美国行政部门之间矛盾的严重牵制。由于政府部门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些利益往往和各部门主管的领域相关,因而这些部门会通过种种途径影响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为相应的利益集团争取更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商务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均是各种经济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农业部在推动美国小麦出口方面便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选举政治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提供了绝佳机会。频繁的选举活动一方面成为推动政策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也使利益集团可以趁此向总统和国会施加压力,推动政策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国会议员是各选区与各州的代表,也是所在地区利益集团在国会的代表;总统则是国家利益和全体公众利益的代表。国会议员以及总统必须关注各种利益集团对其政策包括国际经济政策的反应,这种反应构成政治人物能否连任的晴雨表。

第四,金钱政治为利益集团影响决策提供了便利条件。金钱政治在美国由来已久,其合法化为各种利益集团以提供竞选资金等手段影响政策决策提供了合法而有效的途径,而当今竞选费用的惊人增长,使政治资金对政治人物的影响进一步增大。

美国政治的上述特点,为利益集团对决策施加影响提供了环境。事实上,美国几乎所国际经济政策决策都是经过一系列协商与妥协,由一个决策群体做出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为了促进自己预期利益的实现,从相关决策中获益或受损的利益集团自然而然倾向于通过政治活动影响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利益集团已成为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手段的多样性。前文已将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合法手段归纳为游说、舆论宣传、资金支持、旋转门和示威抗议五种。在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利益集团采取以游说为主的多种方式发挥各自的影响,包括出席听证会,试图证明自己建议的合理性;或者直接游说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赢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或采取间接院外活动施加压力。国会议员是利益集团游说的主要对象。因为国会在美国的国际经济政策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拥有国际经济政策的立法权。行政部门也是利益集团重点游说的对象。这是因为行政部门负责提出政策建议,进而再由国会讨论通过预算;行政部门还拥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法案的权力,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不过,利益集团对行政部门游说的方式既与游说国会的方式有相类似的一面,如同行政官员保持接触、参加行政部门的听证会、推动有影响的人士游说、发动基层游说等,但更多的是选择与自己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长期和深入的联系。而且,不同利益集团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有所不同。

第二,影响的非均衡性。不可否认,利益集团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中发挥着重要影响。通过某项国际经济政策法案,制定政策之初,不同的利益集团纷纷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站在本集团的立场上,采取各种方式向国会与政府施加压力,以使国际经济政策的决策体现本集团的利益。以至于有学者指出,在美国国会、行政当局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一个非正式的“铁三角”关系。虽然有时某一任总统或某一届国会曾试图改变这种关系,但很少有人怀疑利益团体在渗透美国政府方面的能量。35利益集团政治给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但是,由于利益集团力量分布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带来的进入决策机会的不均等,并非所有集团的利益都能真正地在政治过程中得到反映。在美国,各利益集团在国际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也不均衡。这是因为各利益集团的能量本身就有大小之分。利益集团从某一国际经济政策中获利的状况影响了利益集团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制定的积极性。以贸易领域为例,一般情况下,因进口而利益受损的生产商和工人更倾向于聚集起来、组织起来,为在政治斗争中维护它们的利益做好准备。那些从贸易中获益的集团一般比较松散。36同样,一些大企业、公司集团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政治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那些缺乏政治资源的弱势群体根本无力组织利益集团,即使组成利益集团,也很难与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和强大的政府权威形成抗衡。自然,它们的利益就得不到反映或较少地得到反映。例如,美国的农业利益集团虽然人数不多,但政治影响相对比较大,因而粮食出口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第三,影响的多重性。美国利益集团名目繁多复杂反映了美国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特性,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利益最终会反映到国家政策层次,使美国国内经济政策显得更加复杂。而美国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为美国利益集团在世界各地广泛地追寻利益提供了便利。美国利益集团的海外活动不仅借助现有的美国对外政策追逐集团利益,而且还力图影响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美国国际经济政策有助于本集团争夺和维护海外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后冷战时代,“由于外交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37这种对外经济事务和国内经济事务联系越加紧密的趋势迫使相关利益集团更加注重对美国的内外交经济事务施加综合影响。

从利益集团对美国影响的向度来看,无论是在联邦层次,还是在州及地方层次,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并不是有来无往的“单行道”,不只是利益集团有求于政府,而是有来有往的“双行道”,政府同样有求于利益集团。38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及其他权力机构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国内社会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从利益集团对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影响的性质看,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虽然利益集团耗费大量人、财、物从事影响国家政策的目的在于它的特殊集团利益,但是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利益集团可以弥补政策制定和立法方面的不足之处,即政党政治与利益集团的同时存在和相互制衡实际上起了纠偏作用,弥补了“区域代议”39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主意识的进步,它使不同阶级、阶层集团、派别等对于政治权力和政府决策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还有,利益集团对团体成员的利益有增进的功能。但是,当代美国利益集团力量的壮大,也使它的活动体现出诸多消极影响,主要是误导决策、阻碍正常立法、不同程度的损害公益、助长金钱政治的腐败之风。40也就是说,利益集团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美国政治和国际经济政策中到底是起了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要根据具体的作用效果判定。

第四,影响的有限性。利益集团不管多么强大,其对政策的影响都有限度。因为利益集团代表的是一种类型的特殊利益,总存在和它对立的利益集团。这些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在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和具体目标上相差甚远,有的可能是尖锐对立。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状况。比如,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特别是在城市里,种族团体和社会团体似乎正为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不断竞争。41特别是对立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削弱了单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国会和政府的立法与制定政策过程,只能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过程,而立法和政策结果,则是各种利益集团一轮斗争的结局。在这个结局中或者是一方获胜,另一方失败,或者是两败俱伤,他人得利,或者是各方妥协,都选择次优方案。总之,不同利益集团代表不同的利益,它们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并维持了社会利益的相对平衡。

因此,在充分认识利益集团介入国际经济政策决策过程和发挥影响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利益集团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有学者指出,利益集团在对外政策上的实际影响力受制于多种因素:第一是事件的性质;第二是利益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游说的协调一致;第三是国内政治环境对利益集团是否有利;第四是国际政治环境的状态;第五是利益集团的立场是否同决策者所认知的国家利益相一致;第六是决策者的性格。42在国际经济政策决策方面,利益集团的影响同样是有限的,政策的决策者主要是国会和行政部门,利益集团依旧游离在决策核心之外,主要通过游说和院外活动来间接地影响美国的国际经济政策,其实际影响力不仅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竞争,而且还受制于国内外政治态势的发展。因此,对于利益集团的影响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分夸大。

注释

1.诺曼·杰·奥恩斯坦、雪利·埃尔德:《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和政策制定》,吴艾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

2.“A Nation”,Washington Post National Weekly Edition,July 7,1996.

3.关于利益集团的称谓,可参见李寿棋:《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称谓差异反映的看法,可参见孙大雄:《宪政体制下的第三种分权: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决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2页。

4.李寿棋:《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5.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45页。

6.戴维·杜鲁门:《政府程序》,纽约:阿尔弗雷德出版公司1951年版,第37页,转引自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74页。

7.参见李寿棋:《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8.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74页。

9.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改革》1994年第2期,第98页。

10.斯堤芬·K.贝尼编:《美国政治与政府》,河北大学法律学系翻印1981年版,第99页。

11.戴·米勒等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页。

12.李寿棋:《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5—26页。

1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83页。

14.贾品荣:《警惕跨国公司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西部论丛》2008年第3期。

15.葛腾飞、周桂银:《美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93页。

16.陈尧:《利益集团与政治过程》,《读书》2005年11月15日。

17.参见贺艳青:《当代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及评价》,《探求》2003年第1期。

18.托马斯·帕特森:《美国政治文化》,顾肃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08页。

19.参见丁孝文:《走进国会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179页。

20.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66页。

21.刘卫东:《美国游说制度的改革及其局限》,《国际论坛》2006年第5期。

22.参见李翠亭:《解读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博弈中的作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3页。

24.伯恩斯等:《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25.参见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07页关于评议国会议员的论述。

26.一般认为,候选人竞选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候选者本人及其家族财产;公民个人捐款;公司和特殊利益集团捐款;本党资助;政府补助。参见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9页。

27.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6页。

28.同上书,第306页。

29.同上书,第253页。

30.D.E.Apollonio and Raymond J.La Raja,Who Gave Soft Money?The Effect of Interest Group Resources on Political Contributions,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66,No.4,Nov.,2004,p.1134.

31.John J.Coleman,The Distribution of Campaign Spending Benefits across Groups,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63,No.3,Aug,2001,p.916.

32.伯恩斯等:《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

3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08—309页。

34.Helen V.Milner,Interests,Institutions,and Information: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p.11.

35.郝雨凡、张燕冬:《无形的手》,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36.I.M.Destler,American Trade Politics,Washington D.C.2005,p.5.

37.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357页。

38.李寿棋:《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1页。

39.区域代议是当代各国议会的组成原则,即议员选举按照地域划分,由各选取的选民选举出议员。其缺陷在于,议员当选主要是基于他所在的区域选民的支持,代表的是地区利益,因此,他为讨得选民的支持,往往在日常工作中为他的选区谋利益。

40.参见杨珍、郑令宇:《当代西方利益集团的立法影响及评价》,《人大研究》2001年第5期。

41.Gregory Bovasso,Self,Group,and Public Interests Motivating Racial Politics,Political Psy-chology,Vol.14,No.1,1993,p.4.

42.袁征:《利益集团政策与美国对华政策》,《当代亚太》2000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