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近年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中国酒店行业的投资热点。这种酒店业态发展的重要背景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大众消费的兴起和国内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功推进,从“九五”时期开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4%,而且这一指标经常维持在8%~10%的最佳增速区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城乡间的消费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居民消费结构迅速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2003年分别达到37.1%和45.6%,标志中国社会已经总体上跨入小康社会,进入大众消费时代。[1]
大众消费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反映在服务产业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服务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在餐饮业,大众消费的兴起促生了简单快捷的快餐文化,并且在全国得到蓬勃发展;在航空业,针对日益壮大的大众消费群体,中国开始了低价位航空公司的发展;在旅游业,专门为大众消费者服务的低价包团旅行方式大行其道;在宾馆住宿业,提供价廉物美的住宿设施的经济型酒店满足了大众旅行者的需求。服务产品变化趋势背后的逻辑动力是强大的:服务产业必须改进产品,从而满足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大众阶层的需求。
经济型酒店就是在这种大众消费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大众化的改良住宿产品。重组饭店的产品和服务要素,把酒店的核心产品——客房作为唯一或主要产品予以保留,削减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为适应高档市场而衍生的种种奢侈产品和附加服务,从而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住宿产品,以满足一般消费者的住宿需求。这是对住宿产品的核心效用的理性回归。
这种满足大众旅游者住宿需求,价格便宜、服务周到、产品舒适的酒店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酒店业的重要形态。在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西方大众消费的兴起创造的市场需求。伴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的兴起,西方社会形成了强大的中产阶级,大众住宿市场容量扩大,原有的酒店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原有的酒店产品结构也无法满足需求。原先西方饭店业呈现的是简陋的旅馆与豪华的酒店两极分化的产品层次,随着中产阶级这类具有一定消费水平,又注重性价比的消费群体的成熟,酒店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再适合市场的需求,原有的旅馆产品逐渐提升和改进,演化为性价比高,兼顾舒适度、标准化和低价格的经济型酒店。其次是资本市场对经济型酒店的推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宽松的融资环境为很多酒店项目创造了良好的资金条件,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很多酒店集团迅速地扩张。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人寿保险业、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都是美国饭店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证券市场则成为英国和欧洲大部分市场上饭店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戴斌,2005)。在这股投资热潮中,经济型酒店投资额度小、回报率高的特点尤为引人注目,资本纷纷涌入这个领域。在资金的推动下,经济型酒店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最后,经济型酒店随着饭店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发展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饭店集团普遍采用产品多元化战略和地域扩张战略来分散单一产品和地域集中带来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型酒店因为项目投资数额和回报的优势而得到强力推广。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在全球很多地区蓬勃发展起来。到20世纪末,经济型酒店已经超过豪华酒店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酒店业的重要业态。
与西方相似,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和大众旅游的兴起也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商务旅行往来频繁,创造了巨大的商务住宿市场;同时,中国社会逐渐步入大众消费时代,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大众消费群体。他们对旅游出行的需求逐渐上升,一方面讲求住宿服务的质量,以往的社会旅馆和个体客栈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卫生、安全、舒适的追求;另外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不愿支付豪华酒店高昂的房费。这个群体的特殊住宿需求日益凸显,但是在原有的以星级酒店为主体的酒店产业结构下其消费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
中国的现代饭店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以满足入境旅游者的需求而逐渐发展的,以提供全服务的高档酒店为主要特色。为了满足具有很高消费水平的入境游客和商务人士的住宿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投资者和国际管理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投资高星级饭店,加速了中国饭店业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国家旅游局为了规范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强力推行星级饭店标准,使得国内出现了大量设施齐备、服务全面的星级酒店。但是近年来,中国的住宿市场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内大众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孕育了广阔的大众住宿需求。独立于星级饭店标准之外的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正反映出这种新的市场需求变化和饭店行业的结构调整趋势。这种新业态的出现和当年高档饭店的进入有着不同的背景:国际模式的本土化和国内模式的创新同时进行,饭店行业的集团化战略发生方向性的转变,住宿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存量改造暗潮涌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型业态,更推动了中国住宿行业的大变动。因此,对出现在中国的这种新的商业住宿设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意义重大。
2.研究的意义
本书对经济型酒店的研究,是为了探讨中国经济型酒店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通过探讨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概念、范围、功能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战略选择,并指出如何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借鉴国际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酒店的体系和经营管理理念。
业界和学界对经济型酒店这个充满活力的新生业态的认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乱和经营的误区,使得经济型酒店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型酒店概念和业态的混乱,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成熟经验,企业市场营销技能和观念的缺乏。而且,中国的住宿市场上还存在一批零散经营的社会旅馆、招待所和个体旅馆,在经济型酒店新型业态的刺激下这些住宿设施也在酝酿变革和转型,采取连锁方式或者品牌联盟的方式进行整合。但是,这种整合的难度很大,问题也比较多,阻碍作用最大的是产权不明晰带来的困境。同时,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资源欠缺、市场意识薄弱也是阻碍改革的绊脚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该种业态顺利发展,不致陷入僵局和误区,业界和学界应该积极交流,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探讨并总结有效的经济型酒店管理理论。
对经济型酒店研究还具有另外一种深远意义。根据国际经验,国际著名饭店集团的发展都是伴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经济型酒店对饭店集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法国雅高集团的发展起源于一家汽车旅馆;精品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也发迹于经济型酒店;而以假日品牌为核心的洲际饭店公司,追根溯源,也可以将对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视为其发展的开端。从经济型酒店开始发展,或者是得益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借力于连锁经营等经营模式,通过品牌战略进行规划,采取资产兼并和战略投资,形成庞大的企业集团——许多世界著名的饭店集团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我国的民族饭店企业是否仍然具有这样的独立发展空间?与国外饭店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的是,我国的饭店业发展走的是从发展高星级饭店开始的道路,而且我国高星级饭店的管理已经基本被国外的著名饭店集团所垄断。能与国外酒店集团比拟的民族品牌只有锦江集团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除了国有大型酒店集团,中国目前的高星级酒店业缺乏从单体酒店逐渐发展,形成连锁规模,再通过品牌整合而发展出不同市场层次的产品这样的宽松空间和管理、资金平台。但是在经济型酒店市场上,国内品牌在市场上的先发优势能否带来中国本土饭店集团自发成长的契机?中国本土的酒店集团和酒店管理公司在过去高星级饭店市场上已经失利,如今在经济型酒店市场上,面对逐渐逼近的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本土品牌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对未来中国本土酒店行业的竞争力和酒店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