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从新产品、新产业、新格局等方面引发了我们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注和思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承与颠覆、追赶与超越、竞合与重生相互交织的发展史。这一段段富有戏剧性的产业发展史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在CES(美国消费电子展)、CeBIT(德国电子展)、MWC(西班牙全球移动通信展)这样的舞台上集中展示给世人。CES带给人们的是关于产业发展趋势、规律、理念的新思考,而中国的产业界也需要树立新思维。
一、领跑者思维
产业强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赶、并肩、领跑的发展史,而产业领跑首先是思维、战略的领跑,然后才是技术、产品、市场的领跑,因此中国产业的由大变强,需要树立新的思维观:从跟随者思维向领跑者思维转变。幸运的是,我们正迎来一个赶超和变革的时代,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没有谁会长盛不衰。CES展示了超越的力量,包括对前沿技术的超越、对市场边界的超越、对商业模式的超越、对领军企业的超越、对领先国家的超越。这是一个超越的时代,当颠覆、跨界、融合、生态、创新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主题时,无论你的出身多么高贵、历史多么辉煌、领导地位多么巩固,也无论你的出身多么草根、身影多么渺小、未来多么迷茫,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不断重构的产业价值链、新的竞争规则和竞争格局,面对颠覆与被颠覆、超越与被超越、迷失与再出发的窘境与风险,以一个挑战者的心态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产业节奏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在追赶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并肩和领跑仍是一个很遥远的目标,但是面对中国规模庞大、复杂多变、快速迭代的本土市场,面对跨界融合、产业重构、大众创新时代到来的历史机遇,面对构建技术先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领跑者思维,这首先挑战的是中国人的自信、魄力和决心,它需要我们的企业有敏锐的方向感、持续创新的勇气和底线思维,需要企业具备产品和服务的定义能力、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驾驭能力以及对质疑嘲讽的免疫力,中国产业的崛起首先在于具有领跑思维企业的壮大。
二、生态链思维
产业竞争越来越演变为生态链的竞争,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链竞争愈演愈烈,CES的每个展区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从智能电视到数字家庭,从数字家庭到智能汽车,从智能汽车到万物互联(IoE),跨国巨头们合纵连横、拉帮结派,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围绕主导权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斗争与合作。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巨头们围绕系统平台升级、应用软件开发、数字内容集成、硬件更新换代的互动发展,构建产业生态系统;苹果、谷歌通过这一生态链聚集了数百万开发者,构建了超过10亿部终端、数百万个应用的生态系统。生态链竞争进一步巩固了跨国巨头的发展主导权,拉开了与产业其他企业在技术、市场、产业链各环节的差距。当前,生态链竞争逐渐向全产业链、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平台既具有交流或交易的媒介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产业组织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又具有推动产业持续创新、提升产业各环节附加值、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变革工作生活方式等重要作用。树立生态链思维,就是要有长远的视野、合作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共赢的理念,在生态链的形成、演化中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功能定位,在定位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链。
三、跨界者思维
当感知无所不在、联连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的时候,跨界就无所不在、融合就无所不在,机遇也无所不在,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首先来自跨界、来自融合。CES上展示的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庭、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3D打印,谷歌这样一个互联网公司围绕人工智能不断拓展其在智能汽车、机器人、数字家庭、无线通信等的发展,这些向我们展示的只是跨界的开始、融合的起步,它的变革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产品层面,人们的交易行为、使用方式、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将面临深刻的变革。跨界者需要新思维,这一思维的核心是不确定性。对于跨界者而言,产品的功能是不确定的,汽车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还是四个轮子+一台计算机是需要重新定义的;人们的使用方式是不确定的,是拥有一辆每天只使用两小时的汽车,还是需要随叫随到的无人驾驶服务是可以重新选择的;市场竞争结构是不确定的,全球十大汽车厂商多出了一个特斯拉,传统的竞争格局正在调整;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不确定的,羊毛长在谁的身上是需要重新设计的;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不确定的,在市场竞争的道路上埋伏着无数“程咬金”。跨界把企业带到了一个更加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不确定性就是机会,市场无所不在、机遇无所不在。
四、国家队思维
国家竞争就是企业竞争,企业的崛起就是国家的崛起。CES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奥林匹克,它永恒的主题是更高更快更强,是如何超越和不被超越,我们看到的是企业兴衰,其背后是国家实力的消长。在CES这个舞台上,我们看到了美国一直挺立潮头,践行着不断超越自我的理念,这不仅因为其现存者的强大,更因为其新生者的顽强。从英特尔到高通,从微软到谷歌,从IBM到苹果,从Twitter到Facebook,在今天的巨头与未来的领袖竞争中,不断强化着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通信网络、智能终端、核心装备等产业的优势地位。韩国以战略上的竞争耐力与战术上的瞬间爆发力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先的跨越,三星、LG的快速崛起使韩国跻身全球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数字视听产业强国。欧洲、日本的信息技术产业在转型中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其在基础电子、核心装备、通信设备领域的优势仍难以撼动。技术快速变革与市场激烈竞争加速了全球电子信息领军企业的兴衰更替,也带来了国家间产业竞争实力的此消彼长。在ICT这个全球大国必争之地,企业利益就是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军企业,这将是中国产业由大变强的最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