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信息化发展脉络看服务互联网

从信息化发展脉络看服务互联网

时间:2023-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全球信息化的起步时间有多个不同的描述版本,一般将1946年的首台采用真空管技术的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作为起步标志,但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DSAC是194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诞生的。

对于全球信息化的起步时间有多个不同的描述版本,一般将1946年的首台采用真空管技术的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作为起步标志,但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DSAC是194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诞生的(所谓真正意义是指首次采用了二进制的程序储存方式进行计算)。如果说世界的信息化潮流由此开始的话,那么迄今已经整整65周年了。在这65年中,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恰好在这信息化元年成立并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经历了种种的风风雨雨。

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大致上可以沿着计算功能和互联功能这两条主线的变化展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集中计算阶段

从1949年EDSAC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间世界上只有极少量的计算机系统,其应用也仅仅局限于军事目的或少数科学计算。前期基本处于单机处理阶段,一直到1969年斯坦福大学实验室里的两台计算机连通成功才开始有局域网的应用。因此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互联功能。信息技术所有的功能都围绕着硬件系统产生。

二、独立计算阶段

1981年个人电脑在IBM诞生,由于其开放政策,很快个人电脑获得了普及,每个机构或个人都开始能够拥有计算机进行个人计算。其间从局域网到广域网都开始获得广泛的应用,从电子邮件、办公自动化到CAD等无所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注重软件特别是系统软件的功能。从DOS系统到Windows系统就是在这个阶段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

三、并行计算阶段

随着计算资源和计算需求的日益复杂,需要多台计算机通过并行模式来共同完成一个计算任务。通过并行计算模式,信息化的应用也从初级阶段的小打小闹和少数科技精英的小规模应用提升到了大系统、大规模、大批量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HTTP标准协议的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使得互联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间Web1.0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并逐步从单向到双向、从窄带到宽带,并过渡到更方便的Web2.0。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等都是在这期间开始得到应用的。

四、云计算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信息生产力,它在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构架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云计算模式满足了人类在信息社会里随时随地利用数据、软件、资源和服务的各种需求。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商务、智慧服务等都可以看成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或应用场景。互联能力也全面推广到Web2.0并开始过渡到Web3.0,且将全面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