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作业标准
1.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是指对各过程规定的作业的顺序、作业方法和作业条件。其目的是无论是谁来做,只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顺序去做,就会生产出同一品质的产品。作业标准类文件有各种形式,如作业指导书、设备点检表等。具体标准如热处理加工时的温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冷却的条件、冷却液等都有规定。
在生产中要达到规定品质的前提条件是有这样的作业标准书:通过其能达到无浪费、均衡、合理,且具有高效率的生产。图3-5是常见的作业指导书。
2.作业指导书制作要领
(1)产品型号、产品号(品号)。作业指导书涉及的产品型号及产品号。
(2)过程名称。过程品质确认图中规定的过程名称。
(3)作业顺序。用流程图的形式明确作业的先后顺序,必要时明确列出零部件的规格型号及零部件号。
(4)作业要领、注意事项。以文字的形式说明作业的方法、作业时使用的工具、注意事项及作业的品质要点。
(5)图例及参考事项。尽可能采用照片、简图等形式,使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作业要领和注意事项,必要时采用颜色标志以起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4.2标准作业
所谓的标准作业是考虑人、物、设备的最有效组合,为了高效快速地、安全地、无浪费地制造出优质产品,依据生产的“节拍”、反复动作的“作业顺序”及“标准在制品”三个要素进行生产,符合以上条件的作业称为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也可以称为定常作业,其具有以下特点。
● 简单化:彻底去除因疏忽产生的错误。
● 节奏化:既不会让员工产生疲劳,又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
● 物流:产品及材料的整流化、设备效率的提高。
非定常作业则是高技能作业者的工作,如异常状况的排除等。
1.标准作业的三个前提
(1)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人的动作要没有多余、要平衡及没有勉强。
(2)重复的作业:以规定的节拍进行重复的作业。
(3)在现场作成:监督者要进行示范、指导,让别人遵守。标准作业以监督者为主作成。
2.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节拍:是指必须用几分几秒制造一台或一件产品的时间,这是由生产数量和工作时间决定的。
(2)作业顺序:是指作业者在加工物品时作业的顺序,它包括运输物品、手工作业、在机械上安装拆卸等。这是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行作业的顺序,不是指产品流动的顺序,换句话来说:决定一个作业员的作业顺序可以不按产品流动的顺序来安排,即也可以是跳跃式的顺序。
(3)标准在制品:生产线上各过程有一定的差异,为了不产生等待可以设置必需的在制品数量,数量中也包括在设备中的加工半成品。
3.标准作业三票
(1)过程能力票。过程能力票记录在产品加工各过程中手工作业时间、设备加工时间、刀具切换时间等数据,企业可据此计算出在所定时间内各过程的加工能力。通过对过程能力票中各过程加工能力的统计、分析,可以认识到问题和瓶颈所在,并着手进行改善。
(2)标准作业组合票。标准作业组合票决定每个作业人员的作业内容、作业顺序及每个过程人工工数的标准、设备自动运行时间、步行的时间。
(3)标准作业票。标准作业票记录每个作业者的作业范围、移动路线,并有设备配置、节拍、标准在制品、品质检查、安全等相关事项。
4.进行标准作业的优点
进行标准作业后,可以反映以下的一些问题。
(1)使人与设备的作业时间可视化,哪里有浪费一目了然。
(2)在反复作业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的真正原因。
(3)知道了瓶颈过程,可以进行重点改善。
(4)控制了在制品,可以逐步减少在制品。
(5)使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明显化。
(6)监督者可以进行可视化管理。
(7)防止作业人员进行标准作业以外的工作。
(8)可以对生产的品质、数量、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
5.作业标准与标准作业的区别
作业标准是人应该遵守的作业条件、作业方法和作业顺序。
标准作业是以人为中心的改善作业的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所有的作业都可以改善成简单的、有节奏的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