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感触历史品味人生——读《文化苦旅》有感
孙 燕
孙燕,女,出生于1974年4月20日,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2005年调入城关区国家税务局工作。现任城关区国家税务局收入核算科副科长。
读过许多书,游览过不少地方,能使身之旅和心之旅合二为一、不隙吻合的,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直想写读后感,却担心自己并未读懂这本书,所写经不住推敲和追问。更怕所见拙浅,落入俗套对不住秋雨先生的精彩文章。
我爱旅行。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前到了一处景点是看碑文介绍,听导游讲解,观赏风光。自读了先生的《文化苦旅》,每到一处便有了无以名状的思古幽情。站在敦煌莫高窟前,眼前是中国的艺术瑰宝,脑中浮现的却是使莫高窟成为印记亦让其闻名于世的王道长,更默默看着若无其事将中华艺术瑰宝运出中国的斯坦因,说不上是悲是喜,在茫茫大漠中顿生出“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苍凉无奈。同时也为艰苦卓绝的敦煌莫高窟文化研究者们喟叹,“当年灯下著,谁觉窗初曙。天各一方忧,相思难解愁。”历史文化在考验他们,带着异地的相思带着屈辱更加艰辛地研究敦煌学。
走到都江堰,便想起“大愚大智大拙大巧”的水利学家,当年蜀之郡守李冰。他用智慧仁慈的指令筑起为民造福的工程,经年不衰。当船至三峡,想起笔落经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想起又一位水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想起浪漫主义诗人舒婷。究竟是两岸连山、重岩叠嶂的山水之势造就了飘逸豪放的诗人和诗歌,还是雄奇洒脱纵放自如的浪漫诗歌渲染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二者都是那么的壮美动人,令人钦服。站在柳侯祠前,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贬,既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气节与傲骨令后世学者敬仰。
泛舟洞庭,耳畔是范仲淹的朗声悲抒,攀登庐山,能和诸多古今文人一起横看侧观。去了苏州去了乌镇去了寒山寺去了曲园,“山水还在,古迹还在,似乎惊魂也有许留存”。狭窄的河道,精致的石桥,袅袅的炊烟,摇橹的乌篷。江南映衬出的历史文化太多了。游览西湖,走过白堤苏堤,发现西湖盛大,承载了太多中国文化,《西湖梦》里多少朝代,几多中国文化人格聚在眼前。传世的檄文,廊柱的楹联,慷慨的遗恨,凭吊的亭台。把美衍化成诗文和长堤的白居易、苏东坡。“梅妻鹤子”的林逋,还有试问“何处结同心”的苏小小,“成妖成仙都不甘心”的白娘子,都在曾经的历史震颤中,化作凌然安坐的万古湖山。
《笔墨祭》里,我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素质和笔墨习惯。“砚淡黄昏丛晓色,竹依依。”美妙绝伦、姿态万千的文人墨迹,晕染着整体文化人格气韵,言谈交往、字里行间,又吐露着不同的人生和哲学观念。而那些将生命和性格自然注入笔书当中的文人们,“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求转化为笔底风光”,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令人喟叹的艺术珍品,浓烈、放达、执着。
跟着先生的笔触,行走文化之旅。我了解了余姚文化,认识了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王阳明;为余纯顺这个徒步孤身壮行中国八年的壮士而感动,他用双脚丈量中华大地,用生命挑战自然;熟知了写过《乡愁》的台湾学者余光中。为天一阁藏书楼的历尽风雨而唏嘘,为天柱山的寂寞而嗟叹。原来中国大地的每一处,都有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印记,耐人寻味。亲历二战的摄影师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只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那么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带着我们一起走近历史。看着先生用丰厚的文化功底写活历史,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展现文明,是一种旅行的升华,更是一种读书的深刻趣味。
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书便是一段历史,每一次翻开涌动的都是先生用智慧审视的历史音符,用思想解说的文明乐章。我们随着先生的笔尖,在古今文字中旅行,在中国文化中旅行,在历史长河中旅行,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移,感受历史文明的沧桑变化,探寻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感叹中国文人的心路人格。有过衰败,有过辉煌;有过卑鄙,有过崇高;有过拘谨犹豫,有过勇敢变革;有过蹒跚踯躅,有过坚定如一。敦煌莫高窟的低吟,阳关踏雪的悲壮,都江堰头的感怀,长江三峡的奔流,江南苏州的白发,洞庭湖的风雨,庐山的悠远,江南小镇的乡愁,天柱山的寂寞……光明,黑暗,沉闷,爆发,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随着河流平静地流向历史的深处。浸透纸背的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和体悟,曾经沧海之后的静水流深,苦中作乐,乐不忘忧的坚韧和清醒。有一句话说得好:时间是筛子,留下的是精华。历史是尺度,度量的是人心。人生之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苍白,然而人生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文人的生活不甘甜,有太多不忍与辛酸,有苦苦的味道。“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而那些有忧患意识和良知的文人们,始终心怀青竹品性的文人们,他们都经受住了文化的清苦,经受住了时间的筛选,历史的度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与骄傲。这,也就是中国文化告诉我们的,余秋雨先生想告诉我们的吧。
用林徽因的那首诗《别丢掉》结尾,记得历史会有回音,愿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在文化旅行中,在历史长河中都别丢掉那份真。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漫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