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男人不止一面

男人不止一面

时间:2023-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男人不止一面——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抉择时刻》有感付少辉曾记得电视上某品牌男装的广告词说:男人不止一面。及至近日忙里偷闲读完乔治·沃克·布什的自传《抉择时刻》一书后,不仅觉得作品本身诚恳有趣、独具新意,而且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中对“男人不止一面”这句话也有了较深意义上的感悟。

男人不止一面——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抉择时刻》有感

付少辉

曾记得电视上某品牌男装的广告词说:男人不止一面。寥寥数字,闪念而过,不曾细品。及至近日忙里偷闲读完乔治·沃克·布什(俗称小布什,奥巴马的前任)的自传《抉择时刻》一书后,不仅觉得作品本身诚恳有趣、独具新意,而且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中对“男人不止一面”这句话也有了较深意义上的感悟。也许语境不同,大家对此的理解也各异,但至少,在布什这位大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多面性、矛盾性是如此的深刻,使得多年来印在我脑海中“照片式”的布什变得立体起来。

实话实说,随着工作、家庭等事务的冗杂及网络信息的无处不在,尤其是各路“名人”的速成和流水线生产,现如今看励志类人物传记的雅趣和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但常态之中,总有例外。某一日,单位图书室里,《抉择时刻》以其封面黑白二色的主打色调扑入我的眼帘,主人公一袭标准的总统正装和再也熟悉不过的蹙眉前视的神态让我怦然心动:这就是我曾经既崇拜又愤恨的前美国总统吗?这就是那位令地球村的人们对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布什吗?至少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这位多面的男人让人或赞誉、或贬抑,谁让他身处遥远的大洋彼岸,领导着一个与我们如此迥异的国度呢?于是,就在这样一份“故人重逢”的心绪中,《抉择时刻》来到了我的案头和枕边,这位昔日的“风云人物”步入自己国庆长假闲适而恬淡的心扉中。

该书的中文版于2011年8月首发,全书洋洋洒洒45万字,凸显了布什作为政治人物,希望民众改变对他的看法、重塑自己政治形象的初衷。在这部相对来说坦诚率直的自传中,总统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写自己的人生历程,而是别出心裁,挑选了决定其总统生涯和个人生活的14个重大决策,详述了每个重大决策幕后的细节,既包括竞选总统、组建内阁、自由议程、金融危机等政经事件,也涵盖了“9·11”袭击及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风云,当然还少不了戒除酒瘾这样的生活趣事。在这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布什扮演着儿子、丈夫、父亲、大学生、飞行员以及最主要的总统等不同的角色,尽情演绎着其多面的性格及行事特征。当然,这其中,站在读者的角度,尤其是以我们中国读者的眼光去审视,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碰撞,产生于美国利益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博弈。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布什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比如,对常人来说,平淡的戒酒一事,在他的眼中竟是其一生中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文中写道:“倘若没有这个决定,这本书中其他的决定就不可能实现。”可以说,多年受其父亲——老布什总统的教诲,为了学业,为了当好一名飞行员,为了生育健康的孩子,为了在政坛走得更远,布什在与酒的博弈中,最终听取了妻子劳拉一句“你还记得你最近一次没喝酒是什么时候吗?”的提醒而戒除了酒瘾。而1981年感恩节前一天一对双胞胎女儿芭芭拉和詹娜的出生则被作者视为“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包括总统就职典礼、大众面前演说以及在扬基球场开球都无法与此相比拟。当“9·11”顷刻间发生后,作为肩负重大使命的总统,他也和常人一样无比牵挂自己的亲人。书中写道:“整个早上,我一直试图联系劳拉……我给劳拉打过几个电话,但电话一直掉线。我无法相信,美国总统竟然无法联系他身在国会大厦的妻子……最终,在空军一号即将到达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时,我联系上了劳拉……我感到尤为舒心……并且她也和芭芭拉和詹娜通过电话了……我感到如释重负。”

这就是一位铁面强人的似水柔情,读之让人动容。但,另一面呢?书中所没有过多提及的是,在这位总统以其国家利益为坐标所主导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全世界有多少善良而无辜的平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而这些,总统似乎视而不见,反倒在作品中极力为其战争的合法性、必要性、正义性辩解。写到这,我仍然能记得在克林顿总统当政的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在举国的谴责与抗议中,不幸罹难的朱颖、许杏虎夫妇的父亲发出的《致切尔西的父亲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信》流传甚广,感人至深,不知同样身为人父的总统看到后会作何感想?但我想,为了其所谓的国家利益,与生俱来的亲情在政客们的脑海中似乎适时休眠了吧。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总统,布什在书中着力标榜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和平热望”。还是在“9·11”事件中,当布什得知第二架飞机撞上双子塔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竟然有人胆敢袭击美国。他们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数百万……的人们需要依靠我来保护他们。我下定决心绝不会让他们失望。”在随后9月14日国会大教堂的演讲中,他再次声称:“美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一旦被激怒,则会全力反击。这场冲突开始的时间与方式是别人决定的,但结束的时间与方式则由我们来决定……”对于那些在反恐战争中献出生命的美国人,他都会给所在家庭写一封信,并频繁同阵亡士兵家属见面。在他总统任期的末尾,大约给5000个家庭写过信件。他在书中袒露心声:“我知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我脑海中浮现出,他们的家人看到军官出现在家门口时的悲痛。我祈求上帝在这痛苦之中给他们以安慰。”

但就是如此爱国和追求和平的布什,领导着美国继续以世界警察自居,高举其前任所推崇的“大棒”政策,在全球以反恐的名义,以本国利益至上,在全球热点地区遍燃战火,使得当下的世界枉谈和平。正是以“9·11”事件肇始,美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战火席卷了阿富汗、伊拉克等全球很多地区。但效果如何呢?颇具争议的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让布什的声望大跌。但他在书中仍称当初的决定正确,不过在获悉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他坦言“没有人比我更震惊和愤怒,每每忆及此事,感觉如患病一般,至今如此”。而于2012年10月7日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的阿富汗战争同样难以说取得胜利,阿富汗并没有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塔利班似有卷土重来之势,迄今大约有3200名北约驻阿部队人员死亡,其中超过2100人是美国军人。这种结局肯定是已退居二线的布什总统所始料未及和惶惑不安的。由此想来,不难理解布什能在一届任期后以爱国的名义高票竞选连任,也不难理解因霸权主义所带来的全球此起彼伏的反美示威抗议和恐怖报复浪潮。

但这些,都是布什的责任吗?不是,作为美利坚民族的“领头人”,他坚守的是西方既有的价值标准和宪法赋予总统的使命,以此判断,他应该是一位成功的美国总统。但站在全球的视野,他绝不算是一位所谓的自由与和平的促进者,因为无论如何,战争是对人类文明与人性最无情的践踏。看来,是非成败间,千秋功与罪,颇具争议的布什任由后人评说,这也正是人物传记的魅力所在。

“男人不止一面。”也一如那则广告语所解析的,布什在一幕幕“抉择时刻”的回放中,向读者展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男人所具备的“爱心、英雄、温柔、真情、童心、孤独、征服、领袖”等一系列元素。但同时书中也直率地写出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发生过的糗事和犯下的错误,不乏一些遗憾甚至颇具负罪感的描述,由此使得这本传记获得的评价是:从没有一本总统自传写得如此诚恳。其前任比尔·克林顿也不吝大加褒奖:“《抉择时刻》写得不错。从头到尾都有趣,我认为所有政治派别的人都应读这本书。”看来,主人公的多面性也造就了该书读者群的广泛性。

如前所述,布什在中国人眼中的多面性主要源于大洋两岸两个民族间文化的冲突与利益的较量,但不管怎样,布什时代已成历史,褪去总统的躯壳后,他又是如何表露他的中国情结的呢?在该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布什追述了自己1975年受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父亲之邀初到中国、2001年出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和2008年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访华的经历和每次不同寻常的感受。在序言的最后,布什更是不加保留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兴趣和对中美关系的乐观:“希望美中两国能够不断传承这份友谊,共享和平与繁荣……也希望中国的读者对未来有着同样的憧憬。”

求近亦思远,铁骨亦柔情;既是救世主,亦为魔鬼头。这就是布什总统在世人眼中的多面人生。尽管他卸任总统时支持率非常低,一度被称为是美国有史以来表现最糟糕的总统,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走近他、了解他。无论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感谢《抉择时刻》这本书,带给我关于政治、人格、人性乃至价值观和文化的思考。布什走了,奥巴马来了,美元依然统治全球,中东北非等地依然战火频起,中美依然明争暗斗,中国周边围绕南海和钓鱼岛的安全形势依然少不了美国从中作梗……对这些,我们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破解?

值此抉择时刻,《抉择时刻》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借鉴和启示。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