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法忘却的记忆

无法忘却的记忆

时间:2023-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法忘却的记忆——《我的抗战》读后姜梦洁姜梦洁,女,汉族,1981年9月出生,甘肃酒泉人,2004年贵州大学毕业,2005年参加税务工作,曾在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办公室、纳税服务科等部门和岗位工作,热爱阅读和写作。

无法忘却的记忆——《我的抗战》读后

姜梦洁

img48

姜梦洁,女,汉族,1981年9月出生,甘肃酒泉人,2004年贵州大学毕业,2005年参加税务工作,曾在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办公室、纳税服务科等部门和岗位工作,热爱阅读和写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国税务报》、《甘肃经济日报》及《甘肃国税》等系统内外媒体发表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国税系统主题征文活动并获奖。

1937年7月8日凌晨,睡梦中的一个男孩儿被枪炮声惊醒,此时,北平城的百姓们也纷纷走出家门,惊恐地望着西南方向,因为枪炮声是从那里传出来的。不久,深陷在惊恐中的人们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就在头一天晚上,日本华北驻军包围宛平,进攻卢沟桥。

枪炮声让男孩儿第一次这么深切地体会到,战争和他的距离如此之近。他未满20岁,是北平学生军训总队里的一名小兵,这个团里的士兵都是像他一样、甚至年龄比他还小的中学生们。他们驻扎在南苑,那一天,日本兵选择攻打战斗力最弱的他们,作为占领南苑阵地的突破口。孩子们奋起反抗。这些孩子们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当时,每个人的武器装备是一支落后的“汉阳造”步枪、四个手榴弹和二百发子弹。这些孩子们甚至还不知道该怎样杀人,看到日本人就打,打一枪,也不知道打死没有,自己先赶紧蹲下来。

这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下午,兵团中1700余人只剩下了800人,南苑阵地最终失守。

回忆起这场阵地保卫战,当年的这个男孩儿还是会叹息,他说,那年在这儿参加军训的小兵们无论走到哪儿,都是当地百姓眼中的焦点,如果碰到了,总爱多看几眼,老百姓们都喜欢喊他们“学生兵”。

70余年过去了,男孩儿已成耄耋之年的老人,他叫阮捷成,抗战时期北平学生军训总队的一名普通成员,经历过北平南苑阵地保卫战,幸存。

1937年8月,日本向上海增兵。国难当头,曾经交战过的各个派系的部队握手言和,从不同的地方赶赴华北和华中前线。狭长的淞沪战场上云集了70多万军人。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人全凭着血肉之躯抵抗,整连整营地战死。这样的战斗持续了70多天,上海摇摇欲坠。在上海的四行仓库里,一个士兵和他的战友们成为困守在上海的最后一批中国军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八百壮士”的一支队伍。

八百壮士,八百孤军。这个士兵和他的战友们决定死守。他们的团长拿一根木炭在仓库墙上写下全团战士的遗言: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壮烈的誓言,必死的决心,然而四天后,上海的租界找到了南京国民政府,因为战斗距离租界太近,极有可能伤到租界的利益。接到上级命令,八百壮士必须撤离。

这是个近似残酷的玩笑,他们求死,命运却让他们活了下来。不得已,这个士兵和他的团长、战友只得撤退进入租界,至此,上海再无一名中国守军。

再后来,这个士兵离开了军队。

如今,八百壮士中仍在世的寥寥无几,作为仅存几人中的一位,这个士兵一生都在隐瞒身份,隐瞒历史。离开部队后,他沉默寡言,脾气古怪,性格暴躁不近人情。

他一直听到关于“八百壮士”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却始终隐忍。可有一点是他早就料到的:如果当时战死,他们将成万人敬仰的勇者,可是他们活着,就要背负比死更沉重的屈辱与艰难。

这名士兵是八百壮士中普通的一员,他叫王文川,已于去年与世长辞。

1938年3月末,本该是部队发饷的日子,但是有个小战士却没能领到盼望了许久的军饷。他说:“那时候发几块钱,都高兴得很,不到月底就盼着,结果这次还没有等到发饷,部队就开上战场了。”

这个小战士所在部队接到的命令是,火速增援台儿庄。

部队还没有到达台儿庄,震天的喊杀声就已经传来,小战士看到的是满眼的断壁残垣,满眼的血和尸体,日后回忆起这一幕,他说:“看得人害怕得很。”

他耳边一直回响着总司令孙连仲的命令:“台儿庄在你在,台儿庄不在你不在。有谁敢退守,杀无赦!”

那一仗,连后勤部队都用上了,连送饭的、炊事班的、通讯班的人都用上了。

14天的战役,除了“惨烈”,老人再也想不到别的形容词。这是一场胜利的战役,但是胜利的代价是:全歼日军一万人,我军损失两万人。回忆起往事,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仇报了,给中国人出口气了!都知道把咱的士气鼓励起来了,谁也不愿当亡国奴。”诚如他所说,台儿庄捷报传出后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气氛一扫而空。

这个当年奋勇杀敌的小战士,如今垂垂老矣,他叫鲍鸿海,说到亲历的这场战役,他的声音里仍然带着一丝颤抖。

阮捷成、王文川、鲍鸿海,他们只是《我的抗战》这本书里,口述历史的300多名抗战老兵中,普通的三个人,就《我的抗战》这本书而言,受访的抗战老兵多为士兵或者低级军官。中国抗战老兵和日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日军士兵和军官很多都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对战争留下了众多记载,他们记日记,写信,甚至编出所在部队的战史。而中国抗战老兵中文盲半文盲占了多数,无法用文字留下有关战争的真实记载。口述成为他们回顾历史的唯一方式。然而正是这种朴素的方式,用细节和侧面,还原出战争的全貌,让那段历史保留了原生态。在我看到这本书以前,我的知识体系里,抗战是由卢沟桥、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敌后战场、反侵略、抗日根据地、杨靖宇、张自忠、八年等等这些固有名词和写在纸上的年代表所构成的,是这本书让我真正懂得了,战争,是人的战争,战争中的小人物更真实,更加血肉丰满,这本书拨开了伟人的号令、英雄的血,让我们清楚看到了小人物们的宿命。这些口述者还原出来的,是属于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时代,他们的热血,带着不可取代的体温和强烈的个人视角,如同照进棱镜里的一束光,折射出不一样的色彩。

我们的历史,正是由这一个个血肉之躯的人所构成、创造或者决定,并因此而丰满。尽管有太多人没有在这场壮烈的战争中留下名字,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爱与遗憾,他们的儿女情长,但通过真诚的叙述,却能体会到他们共同的信仰,体会到一种应该被所有中国人所记取和继承的精神力量。一个曾经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只有拥有了这些追求真理的人、真诚付出的人、无法忘怀国之耻辱的人、在艰难和惨烈中仍然保有赤子之心的人、为了国土不被践踏甘愿青山埋忠骨的人、对这片土地不改情怀永不言弃的人,我们才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个民族的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浑浊的河,而是成为了一首久远的歌。

作者单位:酒泉市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