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城”中突围——读钱锺书小说《围城》有感
衡 军
衡军,男,汉族,1984年10月出生,甘肃省通渭县人,2006年参加工作,2010年7月由交通征稽划转到庄浪县国税局工作,现供职于庄浪县国税局办公室。
《围城》这本书,在上学期间,教外国文学的老师很推崇钱锺书、杨绛夫妇,受影响粗略的读过一遍。最近又细细品读了这本书,回味无穷,颇有一点感悟。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著作更令他们声名远播。钱锺书先生是一代大师,学贯中西,博采古今,堪称读书最多的文人,他在巨著《管锥编》中引用的著作就达上万部。钱锺书先生一生淡泊明志,潜心治学,不争名利,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柯灵评价他“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在我看来,钱锺书先生就是在“围城”中突围的最好范例。
“围城”一词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对于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来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职场是一座“围城”,他的生活是一座“围城”,他所生存的整个社会也是一座“围城”。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之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已婚的天天抱怨自己结婚生子太早,整天被小孩和生活琐事弄得焦头烂额,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对未婚的朋友羡慕不已;而未婚的却恰恰相反,身边的朋友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忙碌而幸福,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天天后悔自己没有及时踏进婚姻的殿堂,享受不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在各种职业之间,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商人羡慕公务员职业体面、旱涝保收,公务员羡慕商人钱挣得多、车好房子大、自由自在;医生羡慕教师每年有两个假期,教师羡慕医生越老越值钱。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也是心态不一:小孩子憧憬自己快快长大,年轻人盼望自己能早日成熟,中年人梦想着自己能抵御衰老,老年人感叹青春再也不会回转。正如身边的人不停攀比一样,年轻时比事业、中年时比孩子、老年时比健康。
如此看来,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二字是对人生最精准的概括。我们生活的社会似乎就是由一座座永远也走不出去的“围城”组成。人生就像一块围棋盘,我们犹如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走出一座“围城”,同时却进入了另一座“围城”,周而复始,永远也走不到“围城”的外边,因为在围棋盘上,根本就没有不被围困的点。
那么,人生岂不就是一出悲剧?在反复地被围困中承受着无尽的苦恼。有没有能够走出“围城”的途径呢?
其实,除了婚姻、事业、生活等很多座看得见的“围城”之外,每个人心里都还有一座看不见的“围城”,这就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得失的在乎,就是欲望的心魔。这一座“围城”驾驭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让我们始终处在被围困的烦恼之中,永远不能自拔。沉迷于物质的享受,沉迷于对金钱的追求,忘记了浇灌精神的田园。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在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金钱、珍宝、豪宅、情妇的数量一再刷新纪录,让人瞠目结舌,但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物质吗?古人说“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有所得是否也就意味着有所失呢?失去自由,家庭破碎,遗臭万年,这些是贪腐的代价,所得和所失孰轻孰重?
任何人都可以走出人生的重重“围城”,而走出“围城”的唯一途径,就是首先走出自己心里的“围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视名利,放下得失,扎扎实实做一点实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放下心灵的欲念枷锁,你就能走出心里的“围城”。而这座心里的“围城”,其实就是一把开启所有“围城”的钥匙,放下欲念,放平心态,生活、事业、婚姻、家庭,原来都是这样的美好,这样地值得我们去热爱。一旦走出心里的“围城”,所有其他的“围城”都将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或许读懂了《围城》,就读懂了钱锺书,读懂了钱锺书,也就读懂了《围城》。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这部经典名著最好的答案。
作者单位:平凉市庄浪县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