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制定的时候都是超前的。战略作为可变目标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正确性,保证了它在理论上是伴随着成功的。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某各阶段没有达到目标那也是执行的问题。
——清华大学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主任 杨百寅
执行的失败是战略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因。之所以说战略是不败的,原因是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战略是可以评价和调整的,战略是动态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在上朝的时候,外国的使者进贡了一头大象。
大臣们都很稀奇的看着这个自己国家没有的动物。有一个大臣说:“王,我们看到了大象,可是那些眼睛瞎了的国民就看不到了,我们应该让一些盲人来摸摸大象,以显示大王对天下百姓的公平。”国王同意了大臣的建议。于是找来了五个盲人代表,来代表天下的盲人摸大象。
这五个盲人一个一个的上去摸过了大象之后,去觐见国王。国王问第一个盲人:“大象像什么?”排在第一的盲人回答:“我王,大象像萝卜的根,跟我摸到的萝卜根一样。”国王又问第二个盲人:“大象像什么?”第二个盲人回答:“王,大象和我家的簸箕很像,只是厚了点。”于是国王一个一个的分别问盲人大象像什么,第三个盲人说大象像舂米的臼,第四个人说大象像一堵墙,第五个则说大象像一根麻绳。回答了国王的问话后五个盲人在那里争论不休。
国王问大臣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各自不同?有一个大臣讲到:“我王,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于是他认为大象像萝卜,第二个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所以他认为大象像簸箕,第三个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腿,于是他就认为大象像舂米的臼,第四个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肚子,所以他认为大象像一堵墙,第五个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所以他认为大象就像一根麻绳。”
国王想了想,就赐下金钱让五个盲人回家了。
盲人摸象,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象摸全面的,导致了他们对大象形状的错误认识,进而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和争执。
大象只是在空间上分成几个部分,而企业的战略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上两个特性。它在空间上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时间上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部分和每个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无论处于战略内部的执行者还是处于战略外部的旁观者,都不可能看到战略的全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战略在未执行完毕时的不可知性。成功的执行对战略具有纠错作用,它随时把战略推向成功的方向。
战略执行的失败一般有下面的原因:
(1)战略执行者的素质不能够满足战略执行的需要。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够,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要解决一些新问题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以保障战略的顺利执行。其次是思想水平不能够满足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执行者的思想高度要不断的提高,只有思想高度的提升了,新的观念才会被接受。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容易被认识到的两个问题,因为它们都是间接导致问题的出现,而容易被忽略。
(2)战略执行者的信念不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部分,所以会对战略做出不同的评价,不排除一些悲观的想法的产生和传播,对一部分战略执行者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人怀疑战略的正确性,有的人怀疑战略的执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会做出一些不利于战略执行的事。如何增强战略执行者的信念,我们会在以后的内容中加以阐述。
(3)战略执行的细化程度不够。战略执行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分工的混乱,责任的重叠,当很多人都对某件事情负有责任的时候,就代表着大家都不用去负责,于是大家都选择更利于自己利益的处理方法。战略执行的细化程度不够还表现在短期目标的制定上,短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短期目标的时间跨度应该是合适的,时间跨度太大的短期目标就变成了长期目标,不能再使战略的执行者产生紧迫感,失去了短期目标存在的作用。细化程度不够是战略执行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4)战略执行者团队不够团结。企业是生产利益的地方,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只有内部员工的竞争处于良性阶段的时候,员工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战略的执行才是有益的。战略执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完成,重重的矛盾和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会给战略的执行带来灾难。后续的小节会专门讲述如何打造一支团结的队伍。
管理箴言》》》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战略不是一件易事,它的成功需要所有的战略执行者一点一点的做,从细处做起,在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战略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