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机遇,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能否把握住这新一轮变革的历史机遇,是决定国家兴衰和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抓住这一机遇,“中国制造”将转化为“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成为中国经济创新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新的核心推动力。
互联网公司落地与实体企业转型是两种不同的战略。前者主张“互联网+”,把互联网思维分撒到尽可能多的落脚点,凸显“虚”的渗透性。腾讯、阿里、小米、易观等公司和一些互联网专家分别出专著为其定调。我们主张,相对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1],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理念更适合实体经济转型。实体企业转型必须有明确目标,改造实体结构,配合虚实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实”的优势。解决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不能只玩虚的,应与机械化和自动化齐头并进,体能智能同步发展。尤其在中国,更要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
一、制造业的国际经验
美国是信息技术产业发源地,具有深厚的研发和创新底蕴。那里有许多头脑灵活的人,经常创造出一些独步天下的商业模式,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预见,国内媒体往往大肆报道,国内企业也蜂拥模仿。同时,美国还有许多思考者和实干家,对真正的产业变革和商业创新开掘甚深,国内却少见曝光。其中,信息—物理系统就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由致力于探索研究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的有识之士酝酿的一个概念,已经积蓄了10年的力量。它虽然没有“互联网思维”这样响亮的名头,但却指出了实体经济转型的正确方向。
制造业是国计民生的经济主体,也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随着网络空间的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将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正在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开始全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国内首个互联网汽车产业基地——山东互联网汽车产业基地于2015年12月31日落户山东潍坊。山东潍坊市人民政府与福田汽车集团签约,共同打造山东互联网汽车产业基地。按照规划,山东互联网汽车产业基地未来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这标志着,山东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征途中再下一城。同时,福田汽车集团与浪潮集团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互联网汽车的开发和运营平台,打造互联网汽车生态系统。
《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工业4.0的制高点在于工业互联网,这也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主攻方向。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应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智能制造也好,传统产业升级也罢,把创新贯穿制造业发展始终,也就抓住了中国制造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一点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也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