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8年时间里,朱新礼的村主任当得风生水起,改变了一方水土的面貌和命运。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县领导的赏识,成为县里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如果没有随后一系列变化,也许朱新礼会像那个时代大部分人一样,顺着仕途一路走下去。毕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看法,“当官”还是一条康庄大道。
最初的变化发生在1989年,那时随着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朱新礼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37岁的他做出了“去学习深造”的决定。他敲开县长办公室的门,提出申请。随后,很顺利地,就被县委组织部协调安排到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深造,开始了三年大学进修生涯。
这三年大学时光中,朱新礼作为同学们中间的“大龄青年”,付出了比“学弟学妹们”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十年动乱”中求学未果的损失。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广泛汲取管理、政治、文学、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段经历意义非同寻常,朱新礼说“如果没有在管理干部学院学习的话,我可能会在村里一直干下去,或者是在地方政府混个一官半职,也就不会走上创业这条道路了。”
深造归来之后,朱新礼被任命为县外经委副主任。但是过了不久,政府机关办公室里每天一杯茶水、一张报纸、舒坦的“当官”生活很快就令他难以忍受下去。朱新礼感觉这种“工作”太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了。他希望在年届不惑之年抓紧时间干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恰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他提供了更充沛的动力和理由。邓小平在南巡中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正是这句话鼓舞了朱新礼,
“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不应该再挤在从政当官这条路上。如果我错过这个机会,可能我一生就这样默默地失去了我的价值了。”于是,这一年,40岁的朱新礼做出又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辞职下海,开始创业。
“人这一生几十年要活得有价值,要被人尊重,要为别人、为社会做点贡献。”
这并不是一个盲目的决定。朱新礼仔细分析了自身的条件:首先,自己有管理乡镇企业的经验,其次,自己善于学习;第三,不怕吃苦。具备了这些素质,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另外,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他辞职创业,“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是要做点实事,实现自己的价值。在80年代初朱新礼就赚了好几百万,有车、有房、有积蓄,生活条件很好,没必要仅仅为了“钱”去冒险。促使他无畏前行的还是内心强烈的价值冲动——“人这一生几十年要活得有价值,要被人尊重,要为别人、为社会做点贡献。”朱新礼认为,在一个以发展经济为最高目标的时代来临之际,中国社会并不缺少政府官员,而是缺少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只有做一个企业家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经过反复深思之后,朱新礼最终下定了决心。他鼓起勇气去找县委书记谈,表达了离开机关下到企业去奋斗的意图和想法,请求县委安排一个企业叫他去做,哪怕条件最差的企业都成。最终,县里交给他一个八年负债一千多万、三年发不出工人工资的罐头厂。就是从这家濒临破产的罐头厂开始,朱新礼把握住时代赋予他的机会和使命,开始了18年缔造汇源辉煌的历程。
当时,摆在朱新礼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寻找新的项目救活罐头厂,来养活几百号工人?在调研考察中,朱新礼得知浓缩果汁在欧洲特别畅销,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果汁,老百姓家中冰箱里也储满果汁饮料。朱新礼心想:为什么不把罐头厂改造成果汁厂呢?
沂蒙山区水果资源本来就很丰富,但水果深加工几乎一片空白,水果堆积如山却找不到销路。当时报纸上一幅照片刺痛了朱新礼,一位老农民面对一车卖不掉的水果满脸无奈,拿起一只苹果狠狠咬了一口,图释是“卖不掉,我就吃了它”。朱新礼为此很心酸,“他怎么能吃掉一车水果呢?”曾经通过卖水果带领一方百姓致富的朱新礼决定:罐头厂就做果汁,从为果农解决水果销路问题入手,寻找商机。这个富有使命感的历史性决定,不仅改变了朱新礼的一生,也改变了很多中国果农的命运。
罐头厂要转产,问题和困难一大堆。不仅资金缺乏,厂房设备都很陈旧。于是朱新礼率先着手解决体制和融资问题。他通过“承担负债,自主经营”完成企业改制,自己成为企业所有者,然后又与一个香港朋友合资引入初始资金。1992年6月28日,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朱新礼由此揭开汇源传奇的大幕。
对于生产果汁所需的技术设备,朱新礼决定“一定要从高标准起步”。国外考察一圈后,他看中了德国先进的浓缩果汁生产设备。经过反复努力,汇源终于与德国一家浓缩果汁设备供应商达成“补偿贸易”协议,通过“远期信用证”的融资方式,引进了当时中国第一条现代化浓缩果汁生产线。还从德国高薪聘请了一名工程师,专门负责把关工艺、化验和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1993年,汇源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开始找市场。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德国慕尼黑在年底有一个国际性食品展览会。于是,这年冬天朱新礼只身带着苹果汁、山楂汁样品、背着山东煎饼去慕尼黑参加展会。
当时汇源资金很紧张,参加展会时,朱新礼跟别人挤住在一家旅店的房间里,嫌西餐太贵,就用自带的煎饼充饥;请不起翻译,就托自己女儿找她老师在国外留学的孩子做翻译;优质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换来了一家瑞士公司3000吨果汁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这家公司专门派了一家私人飞机将朱新礼接到瑞士洛桑签完协议,这是朱新礼迄今为止感觉“最奢华的一段经历”。
签约消息传到国内,全厂都沸腾了。这500万美金是汇源第一桶金,也是朱新礼和员工们的救命钱。提起这段经历,朱新礼坦承“创业初期确实很困难,买了原材料就没钱给员工发工资”,经常为公司揭不开锅犯愁,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去德国参加展会,那时感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拿不到订单,可能连回来的勇气都没有了”,朱新礼说。
朱新礼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在别人只看到压力与困难的地方,发现了背后潜藏的机会。朱新礼认为“企业家必须跟着市场走”。
第一笔来之不易的订单为朱新礼带来了好运气,随后汇源果汁出口市场慢慢打开。当时浓缩果汁出口利润非常高,苹果成本1斤1毛多,8吨苹果可以出1吨浓缩果汁,一吨果汁出口到美国可以卖1800美元,当时出口国家还退税,果汁出口的利润高达300%。欧洲和美国对浓缩果汁的需求量很大,市场成长性也很好。汇源的初步成功,引起国内其他厂家关注,陆续开始涉足果汁出口。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却无人开拓,因为当时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人没有饮用果汁的习惯,这个市场不存在。
然而,朱新礼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在别人只看到压力与困难的地方,发现了背后潜藏的机会。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人一定会像外国人一样,接受果汁这种健康饮料。因此,朱新礼决定要在做出口的同时开始做国内市场。
朱新礼认为“企业家必须跟着市场走”。果汁当时还是个新鲜事物,象征着新潮、健康的生活方式,价格偏高,只有像北京这样易于接受新观念、消费水平高的地区,才比较容易打开市场。在1993年汇源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朱新礼就自己带了一批人来北京闯市场。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旁边的西戎线胡同20号,租了一座小平房建了汇源北京办事处。每天用一辆大卡车,将果汁从山东运过来,在办事处卸货,然后再通过小面包车走街串巷送到各个商店。由于大货车白天无法进城,所以他只好带领工人们在半夜卸货。至今有不少人对当时西戎线胡同二十几个山东人热火朝天半夜卸货的情形记忆犹新,他们为汇源起步时期的艰辛和激情做了见证。现在,这块地方变成了国家大剧院。
果汁市场迅猛的发展态势证明了朱新礼的判断,1994年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健力宝等饮料企业纷纷开始进入,国内果汁饮料市场逐渐升温。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汇源而言,意味着必须鼓足勇气主动迎接挑战。
朱新礼明白,汇源要想在竞争中快速发展,除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之外,还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寻求一个制高点通盘解决汇源遇到的市场、品牌、人才等各种问题。他深知,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资源、市场、品牌都拥有更大的开拓潜力,要做好国内市场就必须抓住首都北京这个制高点。于是,他做出了汇源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决定,在北京顺义投资建厂、并把汇源总部迁到北京。
“汇源进京”这个消息刚一发布,立即在公司内外引起轰动,各界一片质疑。很多员工不理解:刚刚过上踏实日子,为什么还要去北京折腾?安土重迁的沂源籍本地员工也不愿远离家乡。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利税大户。
但朱新礼内心很明白:“如果汇源当时留在山东一直做出口生意,我们会过得很安逸。这样小富即安的话,肯定出不来的。但如果不出来,我就不可能做到现在。”朱新礼很坚定当初的选择。当时,他已经发现偏安一隅的地方性因素已经在制约汇源的发展。总部设在淄博,人才招聘就是个大问题。汇源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需要大量懂外语、懂业务的高端人才,而对汇源表示有兴趣的人,一听说要去淄博工作就犯难了。1993年10月,朱新礼参加了一次北京高级人才竞聘会,他看重了四个人,结果只有两人愿意去山东工作,后来还都走掉了。
于是,1994年朱新礼下定决心顶着压力将汇源总部从沂蒙老区迁至北京顺义,创建了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一个企业家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其永无休止的创业精神。”
正如朱新礼自己所说:“一个企业家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其永无休止的创业精神。”这年9月,他带着最开始来北京闯市场的20名员工来到顺义,租下了顺义区北小营利华食品厂的一间厂房,将之改造成北京厂第一个生产车间。随后,又在周边征地扩建厂房。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朱新礼亲自带着汇源的先遣队披荆斩棘开始又一轮激情创业。面对意想不到的艰苦,有的员工恋家心切、情绪低落,朱新礼连夜写了首歌来鼓励员工:咱汇源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自从离开了家乡,就想干出个样……”,这首歌被作为汇源公司司歌,后来广为传唱。
这支队伍在北京扎下根来。大家晚上一起在车间从事生产、开会研究推广方案,白天跑出去推销产品,开着几辆老掉牙的旧面包车铺货抢市场。1994年底,汇源北京厂从瑞典引进了最先进的无菌纸包装生产线,1995年第一包250m L纯果汁成功上市并热销,1996年又研发出汇源1L家庭装系列产品,取得了市场成功。在北京站稳脚跟后,朱新礼马不停蹄地拓展其他区域市场,汇源进入快速发展期。
到1999年,汇源产品已经从初期的苹果汁、鲜橙汁、鲜桃汁扩展到猕猴桃汁、野酸枣汁、木瓜汁、蓝莓汁,凭借丰富多彩的新产品和多样化产品线,汇源果汁一跃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航母”,荣列“中国饮料工业十强”,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名均列前茅。到2000年,在果汁行业拼搏了7年的汇源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果汁产业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
朱新礼的梦想和汇源人的心血结出了一颗鲜艳的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