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听完了,是不是觉得乞讨真是娱乐业,真的挺需要娱乐营销的?为了更好地说明娱乐营销的必要性,我还想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再多说说娱乐营销的背景。
人类的趋乐避苦可以再换一个说法——饱暖思淫欲,这是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法其实就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没事儿干就要找乐子。没办法,这就是经济发达之后的社会现实。回到销售的对象消费者的层面,很多原来不敢想的、不敢干的,在有钱有闲之后,消费者都想办法要实现。我们的娱乐营销就是帮忙他们实现这个的。
说到娱乐营销的现实背景,70后及更老一点的同学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现在商品比起以前不知道丰富多少倍,凭票供应等物资稀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儿时的记忆里,有一件印象颇深的事:妈妈天天梦想有一部蜜蜂牌缝纫机,这样她就可以不再用手工缝制衣服。每次去姨妈家回来,妈妈都要语带羡慕地说起姨妈家的那台老蜜蜂牌缝纫机。那应该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但是妈妈的这个心愿直到我上中学后才实现,因为当时不是说你想买就能买到缝纫机的,要找关系才可以。直到今天,爸爸妈妈早已不常居农村老家,但那台蜜蜂牌缝纫机还在老家的宅子里保存完好,可见那是妈妈的心头之好。那个时候,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蜜蜂牌缝纫机和永久牌自行车会低价促销,也几乎没有听说过促销这个词。
如果我们仍旧处于物质奇缺的时代,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很难,商家仍旧是不会考虑如何去做营销的。如果我们还处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原材料供应、产品价格、销售渠道、销售配额等都已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好,企业也同样不会去重点考虑营销的问题。只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上商品种类和数量丰富、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企业才会更多地去考虑营销问题,去想方设法做促销。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营销公司提到娱乐营销的概念,原因就在于新的市场环境下,商品品类繁多、竞争复杂激烈,加之广告媒体的形态也发生极大变化,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竞争的需求。工业化生产使得现代社会里市场上的商品极大丰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还是农业社会的中国,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出产的商品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需求,更成为世界工厂,让全世界都很难离开Made in China。
以当下的中国为例,除非遭遇类似2003年的非典袭击,人们会疯狂抢购板蓝根,日常情况下你很难想象有人会去抢购某类商品。当然,去香港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和漏夜抢购房子的房托除外。不仅抢购难得一见,更常见的情形是商场里各类商家比拼着低价促销。但回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买布还需要布票,买粮需要粮票。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人还在为拥有一台日本进口的卡拉OK机而兴奋不已。那是物质奇缺的时代,买什么都需要配额,都需要找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初期,那些生产彩电、VCD、电话机、冰箱、洗衣机的企业,都曾辉煌一时。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有多好,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销售能力有多强,而是那时候这类商品还比较稀缺,能买到已是不容易。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上门来拉走。
那个时候政府下设的供销社,和企业下设的供销科,可都是令人眼红羡慕的部门。这些部门的负责人也不像现在负责营销的人工作压力那么大,他们最头疼的事可能是如何照顾、平衡客户关系,让想买东西的企业多少都能买到东西。现在的营销人员,要整天想着渠道、促销、品牌、策略,稍有疏忽便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抢占了市场份额。即便保住了市场份额,企业也未必就因此盈利,很可能是因为低价策略,牺牲了利润才换来了市场。更有可能低价也无法赢得市场,因为现在的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低价消费体验,他们开始注重品牌注重消费体验,注重售后服务的体验。
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凡此种种,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就是饱暖思淫欲。解决了温饱之后,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空前讲究起来了,开始注重享乐性消费了。商家们也发现,仅仅靠低价促销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不玩点让消费者更有面子更开心的促销,已经很难解决销售的压力问题了。这就是娱乐营销的现实背景所在!
工业化让市场上的商品极大丰富,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是让消费者有足够的自由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以前,我们去超市买一包洗衣粉,最多有白猫牌或少数其他品牌可以选择。但现在的情况是,除了有十几个你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牌子可以选择,成分里还有是否含磷之分,功能上还有是否有漂白功能、适合机洗还是手洗之分。总之,你现在不是更容易选择你想要的商品,而是面对眼花缭乱的包装、功能介绍和广告促销,反而很难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
其实最感觉为难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商家。在种类繁多、包装设计令人目眩的商品中,如何让自己的商品脱颖而出,最终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这让商家的营销人员十分头疼。当然,最头疼的还不是营销人员,而是企业的老板。投资大把的现金为的就是变回来更多的现金,老板们显然不想自己的钱变成满仓库的积压商品。但在现今的市场行情中,除非你选到了一片蓝海,在这个行业里你缺少竞争对手,而你的商品在市场上又有着大量的需求,否则你的产品就要面临其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谁都想找寻到一片蓝海,但实际在这个市场上,蓝海几乎只存在于理论中,或者说你穷一生之力也未必真的就寻找到那片蓝海。
既然如此,要继续在红海里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就一定要用尽各种营销手段,来争取市场的认同。最常见的营销手段之一,便是在强势媒体打品牌形象广告,在销售终端打降价促销广告。而传统广告的促销效力也确实曾经创造过奇迹。当年的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秦池酒,从名不见经传,到登上央视的荧屏之后一夜成名,堪称创造了中国白酒营销的神话。
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诞生之前,传统媒体的广告确实有效,加之以前电视节目少、报纸内容也少,观众和读者对广告的抗拒心理并未如今日这般严重,很多企业借助传统广告的平台实现了营销上的突飞猛进,很多知名广告的广告语甚至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语。
在终端降价促销上,中国的企业更是擅长。当年的电视机厂商在抢占市场的混战中,康佳、长虹等隔三差五的价格大战打得硝烟弥漫。如今,情况有了很大变化。首先是由于新的媒体平台上资讯大爆炸,我们获取有用的资讯已经时间不够用,更不用说有闲情去浏览广告。其次是我们获取娱乐的途径越来越多,网络视频节目让我们不再有耐心去守候广告之后的电视剧,电子阅读的便捷让报缝里都是广告的平面媒体变得可有可无。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广告多年的教育之后,中国的消费者慢慢开始明白,很多广告是骗人的。画面上呈现的各种美好都有可能是假的,广告里介绍的各种功效可能是夸大的,实际见到买到的实物与广告上的呈现一定是有差异的。于是乎,我们相信了赵本山的那句广告语:别看广告,看疗效!于是乎,我们对广告的信赖程度越来越低,广告的效果自然也随之降低。
可以这么说,传统媒体平台上的广告和新媒体上传统形态的硬广告,由于干扰受众感受,正越来越受到排斥。虽然我们仍旧经常在电视广告里看到各类女星代言的各种化妆品、洗发水以及食品等,网上看新闻也不时弹出各种形态的广告,连我们的手机也免不了被广告骚扰,各种促销广告随着短信、彩信不断发送过来,有时候甚至一天能接到几十条之多。
但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喜欢广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最讨厌广告时间,连国家广电总局都开始规定电视剧播出过程不准插播广告了。上网的时候更讨厌广告,有时候广告一弹出来马上就会被关掉。手机短信广告更是烦人,我们经常是看都不看就将它们删掉。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些可都是商家花了钱的呀。商家本来是想借此来讨好消费者,怎么变成是招人讨厌的广告呢?
这背后的原因是,随着物质的逐步丰富,我们对于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自己被尊重的感受。难得有时间回到家里看一会儿电视,但十分钟不到就来一次广告,太影响看电视节目的感受了。上网也是一样,本来上网是为了获得资讯或者观看娱乐节目的,结果网页一打开便有整个广告挡在你眼前,让你没有选择,非看不可,这与自由的网络精神多么背离呀。手机收到短信的感受更是不好,本来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多电邮没顾上回,电话没顾上复,短信没顾上看,偏偏还有垃圾短信来骚扰,让人如何能有好感呢?如果你有类似的感受,这从一方面说明传统的广告促销手段正越来越不受欢迎。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逐步流失,也证明传统媒体上的传统广告投放效果,正在逐渐不为商家所认可。
原来被认为是促销第一要诀的硬广告效果逐渐减弱,那降价促销的情况又如何呢?对于那些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商品,降价可能仍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比如房子,再好的广告也比不上降价的效果。但越来越多的商品即便降价也未必有好的促销成果。可以这么说,如今商场里货架上的很多降价促销广告都不再那么有效。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的信用度被一些不良商家一步步透支,各类有毒食品、有毒日用品、有毒衣物的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低价与低质几乎可以画上等号,因此低价促销的效果不再像以前一样足以使万人空巷,现在很多时候反而是贵的东西会好卖一些。那些价格特别高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环保实用品,越来越受欢迎。
商品的极大丰富带来的不是我们购物更容易,相反,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反而令我们更难做出选择。随便去哪一家超市逛一下,货架上的同类商品至少都有十多个品牌。随便去淘宝看一看,你想买的商品功能、品牌的种类那就更多了。更不要说,其实我们有很多超市可以选择,有很多电子商务的网站可以使用。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和电商平台上,谁才最有可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成为我们的选择对象呢?
购物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其实也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当我们要分析其中的决策过程,讨论其中的消费体验时,这件事便变得非常复杂。
消费体验也分为很多种,包括购物环境的体验、购物过程的体验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就像我们选择山姆会员店或者万达广场,其实就是因为去这些地方购物更像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除了购物你可以享受周边的美食。消费者注重的其实不仅仅是购物的体验,对于拥有某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以及使用过程中对商家提供的服务的满足感,如今也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一点。以汽车消费为例,拥有一辆法拉利跑车的满足感对任何人来说,几乎都是无法拒绝的。也许很多人会说,即便有足够的钱,我也不会去买一辆法拉利跑车。也许是,但如果有机会尝试驾驶一辆最新款的法拉利跑车在街头驶过,事后你印象深刻的一定不是这部车的操控有多好,驾驶乐趣有多丰富,速度有多快,一定是路人的侧首瞩目、驻足欣赏带来的满足感。这就是豪车的最大价值所在!这也正是很多男女辛辛苦苦奋斗,立志买一辆豪车的原因。
诸如豪车之类的奢侈品的最大价值,肯定不是它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还是以豪华跑车为例,它的使用成本高、实用价值低,乘坐的人少,过个减速带都可能托底。它的实用价值几乎不值一提,但它的价值在于拥有它的体验,它让你很有面子,满足了你对身份象征的追求。简单一点说,拥有一两件奢侈品,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让她们以为自己也跨入了有钱人和成功人士的行列。说白了,奢侈品消费带来的感觉是特别不真实的梦幻感,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这种幻觉强烈证明自己是富有的、优秀的、万众瞩目的。于是乎,对奢侈品的消费证明一些人的存在和价值。这种消费体验是愉悦的,是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欲望的,因此,从营销的角度看,奢侈品所做的营销都是娱乐营销。
逻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吴声有一本书叫《场景革命》,说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场景问题。吴声强调的是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消费的入口,但在娱乐营销的概念中,场景一直都以娱乐的价值存在。而且,除了场景之外,还需要有道具的概念引入到娱乐营销中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场景。场景原意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在戏剧的场景里,不仅有景物的存在,还要有角色,也就是人的存在。一个个场景连接到一起,就成了戏剧。谈论场景,不能忽略场景存在的价值。场景为什么重要?因为戏剧中的场景是承担着表达意义的作用的,如果一个场景没有意义,在戏剧中就是无用的。以电影这种戏剧形式为例可能更容易理解,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可以理解为场景。如果你发现电影的某些画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既不能承上启下,也不负责讲故事及传递意义,那这个画面就是可以删掉的。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他的每一个画面都应该是传递意义的。
《场景革命》中的场景应该如何理解呢?应该理解为消费场景,而且消费场景应该和戏剧场景一样,能够传递某种意义。直白一点说,就是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中能够感受到意义。感受到什么意义呢?从娱乐营销的概念来说,就是这个场景要有趣,要能满足场景中人物的自尊心,让场景中的人物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在娱乐营销中不仅要引入场景的概念,更应该再加上道具的概念。什么道具呢?道具主要指戏剧演出中所用的器物,其实就是剧中角色所使用的器物。道具在戏剧中的作用也是塑造角色传递意义。比如戏剧中的角色如果是一个屌丝青年,那你就不能让他开豪车住别墅,否则便不符合角色的身份。你让他骑自行车、挤公交、住出租屋就更合适一点。
我们在娱乐营销中引入道具的概念,是强调每个消费者都在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他所购买的商品承担着道具的任务,要能够提升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更具价值。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场景革命》中只提场景的重要性,强调场景是消费的入口还不够,场景中一定要引入道具的概念,消费者买的不是场景,他们所购买的是适合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道具。这就是我们娱乐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序言里提到了美国著名演说家斯科特·麦克凯恩那本名为《商业秀》的书,以及他所提到的“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的观点。我们如果认同体验经济的提法,那么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的提法也是合理的。在此之前,有必要再次声明一下,我们这里的娱乐业与通常意义上娱乐业有何不同。通常意义上娱乐业是指娱乐产业,但我们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中的娱乐业,是指以娱乐为目的行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音乐、演出等娱乐产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产业才都是娱乐业,离开这个广义娱乐和狭义娱乐区分,这个说法便不成立。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以餐饮业为例,按照广义的娱乐定义,餐厅早就是娱乐消费场所了。美国的快餐大王麦当劳很少宣扬自己的食品有多么美味,它一直坚持宣称自己是娱乐主题的餐厅。事实也的确如此,至少对于儿童来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主题餐厅。买儿童套餐赠送的各种卡通公仔和玩具,开心的生日派对,以及专为儿童准备的滑滑梯等娱乐设施,让麦当劳成为儿童心目中的最佳娱乐主题餐厅。中国的餐饮业中也同样有娱乐主题的餐厅,著名的火锅连锁店“海底捞”便是。海底捞名义上是火锅店,但它卖的却是娱乐。等位期间的免费零食饮料、美甲服务,用餐过程中的拉面表演、变脸等娱乐表演,以及为戴眼镜的客人准备的眼镜布,为所有客人配备的围裙、牙刷、牙膏等,处处体现了这家火锅店一定要让你开心的娱乐宗旨。
除了餐饮业的娱乐特征外,衣食住行用这几类中,衣服也早就不再是为了蔽体而设计,而是为了时尚为了美,为了突出个性和身份。何况时尚和娱乐早就不分彼此。住房也早就不是为了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我们对住的娱乐性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房子在设计之初已经在考虑娱乐空间。原本负责出行的交通工具也一样注重娱乐性,汽车上越来越多的DVD、电视、游戏娱乐设施便是证明。
用品方面,手机电脑算是一个典型,电子产品行业也同样已成娱乐业。以苹果公司为例,手机、电脑早就不再停留于通信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层面,早已变身为娱乐设备。通信和办公功能成为手机和电脑的最基础功能,娱乐功能才是它们的卖点。既然娱乐功能带来的娱乐性是所有行业的最大诉求,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营销当然都是娱乐营销了。
去传统的实体店消费如此,新型的网购同样讲究消费体验,需要娱乐营销。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过程中,除了可供选择的网站众多之外,每个网站上的店铺和商品数量更是远超实体店。以淘宝为例,在数百万的店铺中,你的店铺如果想要吸引消费者,成为明星店铺,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以娱乐营销方法,给顾客提供有别于实体店的购物体验。以淘宝上大名鼎鼎的飘零大叔零食店为例,该店最出名的其实不是他们家的秘制肉干,而是店主飘零大叔独具特色的幽默回复客户疑问的交流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消费体验。
飘零大叔用武侠语言赢得客户好感。
有客户在飘零大叔的网店购物后在网上留言说:感觉不新鲜了,个别肉脯有点味道。
这本来是一个很负面的留言,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其他顾客对该店出售产品的信任,但飘零大叔却给出这样一段回复:
夜已深,万籁俱寂。忽然屋顶瓦片响动,偶从草榻上一跃而起,低声喝问:“谁?!”屋顶有人答道:“送货的。”
偶飞身跃入院中,但见屋脊上站立一人,打扮颇为怪异,似是异邦之人。背负一奇异拐杖,月光之下发出阵阵寒气。
偶心头一凛,想起一人,拱手道:“原来是大叔,大叔久不到京城,不知今日所来为何?”
大叔却不答话,一扬手,一道白光直射下来,偶不敢怠慢,侧身让过,卸了暗器飞来之势,探手将暗器接住,却是一片猪肉脯。
大叔一笑:“今日特来送货。”偶再看那片猪肉脯,虽是好肉,却已发霉,上写道:“恭请阁下于猴年马月猪日前品鉴”。再一想,那猴年马月已是半月之前了。偶不禁冷笑道:“大叔,这肉脯未免也太不新鲜了吧!”
再一抬头,却早已不见了大叔的身影。
客户本来是针对质量问题提意见的,结果飘零大叔巧妙地把质量问题编成一个符合他名字意境的武侠段子,直接化了对方的来势。引得周围的看客一片叫好声,结果那位本来想挑毛病的客户也被逗笑了,于是矛盾化解。飘零大叔这样以柔克刚的例子太多了,再比如,客户说:太硬了。飘零大叔的回答:一不小心掉了粒伟哥在里面,就成这样了。客户说:可能是我个人口味问题。飘零大叔回:你想证明什么?人品=口味?客户说:肉质根本不像卖家所说的那样细,味道一般,和普通鱼片没有区别。飘零大叔答:最近表现欲太强,我会努力克制自己不制造虚假宣传。客户说:东西收到了,就是有点咸,不如在朋友那吃到的好吃。大叔答: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老婆人家的好。吃东西同理。
你很难想象,就是凭借这些极具个人特色的幽默回复,飘零大叔的网店成为淘宝名店,年销售额早已过千万。飘零大叔也许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娱乐营销,但这就是娱乐营销,它不仅给客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在实体店与店员直接交流的购物体验,更吸引了客户周围的人成为买家。还有一点很重要,飘零大叔这种全新的与客户交流的方式,吸引了最看重娱乐性的媒体的关注。媒体的介入,让飘零大叔的网店迅速扩大了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买家。可以这么说,飘零大叔零食店的成长过程,和很多实体经营的商家一样,媒体的传播效果加速了它的成长。因此善用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也是娱乐营销最讲究的其中一个环节。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很多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贪图便宜或者性价比了。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现在消费者开始看重商家或产品传递的情感信息。以现在流行的一些预售式的产品众筹模式来看,很多人不是为了购买产品而消费,而是为了情怀而购买。什么是情怀?就是你的企业和你的商品能不能提供一种物质之外的情感,让消费者认同你的情感,接受你的情感,从而跟你的产品和品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交流,并由此对你产生更深的品牌忠诚度。
我们讲娱乐营销是让消费者获得高层次精神层面的满足,那么能够通过产品和品牌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与交流,这就是最好的让消费精神层面获得满足的方式。
前面我们也曾提到过,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商品极大丰富,给消费者的感觉不是购物方便了,而是购物更难了。面对这么多品牌各异、种类繁多的商品,选择哪一种商品消费真是一件让人煞费心思的决策过程。这个时候,传统媒体(我们这里的传统媒体包含提供资讯的各类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发挥出它信息过滤的优势。如今的新媒体开放平台上资讯泛滥,你想直接寻找自己想要的有用信息,可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一次简单的网购,如果你不是事先已经在实体店想好某个牌子、看好了某种型号,而是直接到网上搜索,然后根据搜索结果的比较再临时下决定购物,这个过程估计比你开车去实体店购买的时间耗费还要久。如果你是一个对时间消耗比较在意的人,这种购物体验显然不是你想要的。你需要的是直接找到你要购买的商品,这个时候品牌的影响就显示出来了。你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品牌,然后再去商场或网上寻找你要的商品,最多只是一个价格的取舍过程,这种购物便快捷很多。
这个时候,传统媒体的优势便发挥了,它们的编辑记者会事先帮你做个筛选,以消费品为例,它们会精选今年的潮流趋势、行业动态,然后通过自己的媒体平台告诉读者。当然,也有人会说,媒体最关注的其实是行业领头羊的动向,小品牌、小企业很难进入传统媒体记者的法眼。之所以会有这种误会,确实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价值观里,确实存在着紧盯名人、名企的狭隘。
以我们常见的娱乐新闻为例,大明星上街购物都是新闻,好像这些记者真的不知道明星其实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购物似的。但要换作是一个小明星,你要只是购物,那真不叫新闻,记者们就当这事儿跟自己购物一样平常。小企业、小品牌就像小演员一样,想上个报纸杂志可没那么容易。我们仍旧以娱乐新闻为例来探讨,如果一个小演员想出名,想上娱乐新闻头条,她要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以我的观察和经验,你要有故事,这个故事要特别有意思,能吸引媒体记者,最终也能吸引读者,这样你才有可能赢得记者的关注。未成名的小演员最常用的方法是炒感情绯闻,最好对象是一个大明星,最好有记者偷拍到你们开房、接吻的画面,第二天你基本上注定要成为娱乐新闻头条了。
但如果把小演员换成小企业、小品牌,则情况有所不同,又有所相同。不同的是很多女演员不怕负面新闻,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认为男女关系这类新闻算是负面新闻,所以通常她们采取先成名再成长的策略。但企业和品牌却最怕负面,负面新闻一出,销售就会受影响。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什么新闻,有好故事的新闻才是好新闻。这个我们不需要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取探讨,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读新闻报道的感受去理解便可知。如果一个新闻报道空洞无物,读完不知所云,无论这篇新闻的主旨多么高尚,文笔如何优美,我们都会觉得没意思。虽然这种新闻在我们的党报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可见。普通读者认为最有意思的新闻其实就是那些特别有故事性的新闻。无论主角是谁,只要有好故事,你的故事就有可能被广泛传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是依靠故事生活的,我们印象最深刻的道理都是通过故事传播的,我们最津津乐道的事一定是一个好故事。故事性即娱乐性,只有故事这种形式,才是媒体不会拒绝的传播形式。
回到娱乐营销的话题,为我们的企业和品牌准备一个好故事,为企业的发展设计一个好故事,最好是能够引起社会反响,形成社会影响的好故事,你的企业和品牌便可善用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自己企业和品牌的增值。当然,也不是说你随便编造一个故事,便能实现见报出名的目的。首先你的故事一定要是真实的,无论是已经发生的事,还是你刚刚想到要做的事,这件事一定是真的。此外,要给这件事赋予足够的戏剧性,不然便不能称之为故事。除了戏剧性,这个故事一定要有社会背景和打动人的情感基础,不然你的故事也就很难流传出去。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专门对娱乐营销的其中一个手法——故事营销做专门的解读。
很多企业有这样一些误解,总把媒体当成仇人似的监督者。前几年曾流传一个段子,说某企业的安全宣传口号是:防火防盗防记者。无论真假都能看得出来,很多企业其实对媒体记者或多或少怀有敌意。很多企业只有在发生负面新闻之后才想到对媒体的利用,而在事先的营销上,除了广告之外很少尝试去利用媒体的特性进行企业和品牌知名度的传播。事实上,只要你熟悉媒体特性,知道所有的媒体都需要好故事,都讲究娱乐性,你便有机会利用媒体做成本最低、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好的娱乐营销。而这个时候,只要学会运用娱乐营销中的一个小技巧——故事营销,那便有可能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以及新媒体超强的传播力,将您的产品或品牌营销出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