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众筹发展现状分析中发现,农业生产面临自身的独有风险,即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同时也是阻碍新型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众筹发展的风险之一。一般而言,农业众筹是在农作物育种或生长环节即作物成熟之前,向众筹平台提交项目申请,并发起众筹,以作为农作物生产资金,而回报模式一般以成熟的农产品为主,若在其中遭遇洪涝、干旱等灾害,将使得农产品无法交付,从而导致项目中断。
农业众筹从“田间到舌尖”的模式迎合了投资者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从其运营模式看,农业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其实相当于“网购”,投资者在投资之前无法看到产品实物,可能存在项目评判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在投资认购之后,大多数众筹平台缺乏对项目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的全程控制,这很容易引发筹资者的“道德风险”,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导致农业众筹呈现出规模小、首次众筹成功率低、再次众筹成功率更低的特征。还有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农产品固有的生产周期长、保质期短、单价低以及农业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农业众筹需要承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影响农产品的收成和质量,进而影响发起方的履约能力,进一步引发信用风险,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限制农业众筹的发展。
首先,我国的农业众筹目前仍保留着“高端小众”的特点,资源并没有达到有效配置。比如运输环节仍以单个农场主配送为主,这不仅效率低、成本大,而且难以解决生产和消费异地的问题,限制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其次,有些农产品体积大、质量大,但是价值低,在融资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很高,这也会影响农业众筹的竞争力。最后,农产品季节性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销售,而且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新鲜性,这就要求冷链物流。目前我国城市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基本趋于完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非常落后,大部分基层物流网点集中在镇上,农产品物流环节存在“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以上这些因素导致目前绝大多数农业众筹只能在特定地区开展,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周边郊区,难以大范围推广,限制了农业众筹的发展。
虽然国内外在农业项目分类标准上不是完全统一,有各自比较典型的特点,但整体上从国内外项目类别图中可以看出:国外农产品这一大类成功项目占比为38.83%,而国内农产品成功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其他项目占比很小,而国外生态农场成功项目占比21.33%,其他类目占比分布比较均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农产品类目发展一枝独秀,其他类目诸如生态农场和农业科技项目数很少,存在农业类目发展不合理的问题。
本研究中的融资成功率代表的是成功农业项目实际融资额与预期融资额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农业项目的实际融资能力。我国权益型农业项目的融资成功率为170.60%,而国外达202.83%。从融资成功率角度来看,我国的超募程度低于国外。
在融资区间对比中发现:我国农业项目的预期融资额集中在1到5万元之间,实际融资额在5到10万之间,而国外农业项目的预期和实际融资额换算成人民币,集中在7到30万之间。
无论从融资成功率角度还是从融资区间角度都能看出:我国农业项目的融资规模相比于国外,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