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银行给雷曼兄弟3亿欧元

德国银行给雷曼兄弟3亿欧元

时间:2023-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4 经济发展现状1.2.4.1 经济总体实力德国是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经济强国。德国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从1999年1月1日起,德国等11个国家正式使用欧元。为此,德国政府及时启动了“退出战略”,决心整肃财政。尽管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但德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主要原因有二:1)德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合理。

1.2.4 经济发展现状

1.2.4.1 经济总体实力

德国是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经济强国(见图1-8)。德国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对德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从2003年到2008年,德国贸易出口额高居世界第一,被誉为“出口冠军”,直到2009年被中国超越,2010年以些微差距落后美国退居世界第三。

img16

图1-8 GDP总量排名前十的国家2010(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德国数字经济地图2011

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和出口大国,2010年和2011年德国经济发展良好,增速分别为3.7%和3%。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散,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的形势下,可谓是一枝独秀。但是德国经济的发展毕竟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世界经济从2011年第三季度起增长的势头开始减弱,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日本经济长期走不出停滞的泥潭,欧元区大多数国家则从2011年夏天起陷入衰退。但是相对于其他欧元区国家来说,德国经济的总体态势仍旧不错(见表1-6)。一方面,德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仍然强劲(2011年贸易增长5.8%),弥补了其在欧元区内部贸易的损失。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失业率逐级攀升的同时,德国的失业率不升反降(见表1-7),2012年德国的失业率为5.3%,比2011年降低了0.4%。

表1-6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img17

说明:*为较前一年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表1-7 德国就业情况

img18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1.2.4.2 经济稳定性

货币稳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57年6月26日颁布了《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废除了德意志诸州银行体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该法将维护币值稳定作为央行的唯一目标,并规定央行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拥有完全的独立性,即不接受任何政府的干预和指令。央行的独立性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原则之一,它保障了战后德国货币内部价值的稳定,通货膨胀率从未超过10%,为德国的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使德国马克成为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

从1999年1月1日起,德国等11个国家正式使用欧元。从此开始,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失去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必须实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欧洲央行是参考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组织形式建立的,其主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如何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是欧洲央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金融稳定:

德国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是保证德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银行在金融体系中起关键作用。德国的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综合银行、专业银行以及金融公司和信用合作社等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德国银行机构一般分为两大体系——中央银行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体系特指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和其分布在各州的下属管理机构。而商业银行体系则涵盖了各种综合银行和各种特殊信贷机构。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欧洲中央银行完成保持货币稳定任务;保证德国银行有足够流动性和非现金支付与清算的往来和通畅。

对企业融资的支持是德国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国拥有一套十分具有特色的融资体系,融资模式以信贷融资为主。德国银行体系的三大支柱为私人银行、公立银行和合作银行。其中私人银行主要集中于投资银行业务,而后两类银行主要对普通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德国的银行和企业关系紧密,特别是和大型企业,德国的大型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相互参股相互合作占很大比例。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主要是公立的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其中包括纵向的、分别面对联邦、州、地区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以及横向的官方的和民间的金融组织。典型的融资形式是银行和企业间的“关系型信贷”模式,通过银企间长期合作所建立起来的互信关系和银行对企业资信状况的了解,降低交易成本。另外,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成立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一批政策性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财政稳定:

德国的财政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三级政府按照分税制对财政收入进行分配,被称之为财税收入的初次分配。为了实现《基本法》中“均衡联邦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保障生活水平”一致的目标,三级政府还要对财税收入进行再分配。德国在财政再分配方面实行横向和纵向的财政平衡机制。横向财政平衡发生在各联邦州之间,即财政力量强的州向财政力量弱的州支付。纵向财政平衡是州政府向地方政府拨款。

由于德国统一的影响,德国近年来政府债务一直居高不下,为克服金融危机德国政府不得不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德国政府的公共债务已经达到了近2万亿欧元的水平。德国政府认为,近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成员国(包括德国自身)违背了欧元启动前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该公约对政府举债的限制正是为了弥补欧元的所谓“设计缺陷”,即各国仅有共同的货币政策,而在财政政策方面仍然各行其是。但是《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过度举债和缺乏财政纪律导致的宏观经济不平衡是债务危机的根源。为此,德国政府及时启动了“退出战略”,决心整肃财政。

德国政府在2009年6月11日通过了《债务削减法案》,规定截至2016年,联邦政府要逐步将其预算赤字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35%,为此,联邦政府从2010年起每年需在联邦预算中节约100亿欧元。而各州政府从2020年起则不再允许举债。德国这项“财政刹车”的举措目前已经被绝大多数欧盟国家所效仿,成为欧洲国家中财政稳定的榜样。

贸易稳定:

德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从2003年到2008年德国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国的地位。尽管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但德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主要原因有二:1)德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合理。“德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为汽车、机器、化工产品和电器等的中高端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上的需求量较大并且稳定,另外近几年逐渐打破垄断的服务贸易,包括贸易、金融、保险以及工业技术,也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2)与贸易伙伴关系稳定。多年来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就是欧盟成员国,随着欧盟东扩,德国的贸易额会继续上涨。另外欧元区使用统一货币也促进了德国的出口。但欧债危机发生后,欧盟伙伴国家的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增加了德国未来出口的不确定性。但德国与欧元区国家的贸易额已经从2007年的44%降至2012年的38%,而对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亚洲地区的贸易额则从12%上升至16%。德国在新兴工业国家(中国、东南亚国家、印度等)的市场扩张也同样促进了德国的出口。2012年1—8月,德国对非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1.9%,而对欧元区的出口则下降了0.9%。德国制造业通过扩大向欧元区以外市场的出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欧元区市场的出口损失。

物价稳定:

1967年5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法》,这一法案规定,德国政府要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努力实现价格稳定,高就业水平,持续的、适度的经济增长及对外经济平衡,这些目标被称作“魔力四边形”。其中保持物价稳定这一目标更是德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因为1923年的那次恶性通货膨胀给德国人带来了太为惨痛的经历,几乎完全摧毁了整个国民经济。德国央行的最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尽管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德国国内物价发生一定波动,但相比较而言德国还是欧盟中物价最为稳定的国家。

德国住房价格也相对稳定。1999年至2009年间,德国新建住宅价格基本维持不变。德国政府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大房屋租赁市场建设、通过税收手段限制投资性买房需求、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房屋租赁政策以及独特的地产金融与税收体制等。而且德国人租房比例很高,仅有43%的家庭拥有个人房产,远低于欧盟63%的平均水平,在欧盟列末位,其重要原因是德国法律给予承租人近乎完美的保障。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房屋价格和租房价格都出现较大增长,房价较六年前相比已经翻番。经济学家预计2013年德国房价将会继续上涨。

能源稳定:

img19

图1-9 德国的原油供应

资料来源:联邦经济和出口督制局

德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德国自然资源贫瘠,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见图1-9)。除煤炭储量较为丰富外,德国几乎全部的石油需求和约80%的天然气需求进口。在德国所有的能源种类中,只有褐煤和可再生能源几乎全部能在本国境内获得。核能因为具有清洁和发电成本低的优势本来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民众对核电站安全性以及核废料危险性的担忧,再加上2011年日本海啸引起的核危机,德国已关闭了7家较老的核电站,并决定在2026年完全放弃核能,实现“能源转向”。因此德国近年来调整战略,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效果。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就业。德国计划在今后几十年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但到201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依然将是德国国民经济的潜在威胁。为分散风险,德国将能源进口分摊到尽可能多的国家,减少对某一个国家的依赖度。

1.2.4.3 产业发展

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之一的德国,工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于其他发达国家。其经济结构特点是工业强大、资源短缺,因此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国际市场。目前德国制造业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保持在25%左右,而在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的比例则大部收缩到10%左右。二十几年来,德国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统一后东部重建的逼迫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压缩成本,提高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调整从广度上涉及东西部地区和各个行业,从深度上涉及企业的产品和投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原来的老支柱产业区,如鲁尔区变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业的生产基地,并同时发展了体育产业和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正是由于德国没有放弃传统的制造业,而是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增强其竞争力,才使德国经济在2008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能够“一枝独秀”(见图1-10、图1-11)。

img20

图1-10 欧盟加工工业在毛产值总额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欧洲统计局(2011年)

img21

图1-11 德国经济结构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