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中国民航业的改革与发展
12.3.1 我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先从30年来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民航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1978年的运输总周转量为2.9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231万人次,货邮运输量为6.4万吨。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间,三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15.9%和14.9%。再看航线网络变化:1950年,国内航线只有7条,通航8个城市。1955年始有国际航线1条,通航1个国际城市。2008年国内航线达到了1235条,通航150个城市;有国际航线297条,通航46个国家146个城市。最后来看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按变动价格,1950年为132万元,1978年为3.29亿元,2008年为371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逐渐成为具有辐射作用的大型网络枢纽机场,2010年的吞吐量分别位于世界前列,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足以体现我国民航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在加快。民航连续安全飞行作业时间也创造了史上最好水平。
12.3.2 我国民航业政府规制改革历程
1980年以前民用航空管理局是政府的管理机构,在这种层级制度下,民航局对民航业的管制垄断属于行政垄断性质,行业进入壁垒极高,企业不是独立自主的生产单位。1980年后我们将民航业体制改革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1980年至1989年),进入规制放松;第二部分(1989年至1998年),体制改革;第三部分(2000至今),政企分离,行业重组。
因此,以下几个重要的政策对于我国民航业放松规制改革的演变过程有重要的意义,也构成下文政府规制制度的变量,如表12-1所示。放松规制的形式主要分为进入放开、价格放开以及政企分开等方面。
秦占欣(2004)通过对民航业网络经济效应的分析,结合民航产业特征、竞争性的特点以及政府规制变迁的实践,放松规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认为其中包括对消费者、企业、市场等方面,放松规制后的民航业机票价格较低、服务质量较好,而且对于行业内企业的管理状况和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使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加合理、公平,航线的安排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比较简图见表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