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场关于环保的豪赌

一场关于环保的豪赌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类无法摆脱对轿车的依赖的情况下,王传福的电动车王国如果建立成功,那将不但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可能成为环保事业的最有力推动者。据王传福回忆,他在行业杂志《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看到一则消息说,日本方面鉴于镍镉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以后将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王并不满足于此,他不顾公司其他高管反对,随后杀入了锂电池行业。

在人类无法摆脱对轿车的依赖的情况下,王传福的电动车王国如果建立成功,那将不但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可能成为环保事业的最有力推动者。

王传福,安徽省巢湖人,1995年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致力于研发电动汽车一个做电池的人,最终因为做了汽车而名利双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发生在了王传福身上。

在没有上汽车项目之前,比亚迪作为一家生产电池的世界级企业,没几个人知道。“股神”巴菲特高调推荐王传福和他的电动汽车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成了最时尚、最环保的电动汽车的先锋了。

电池和汽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让王传福结合起来了: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全球股东大会上,王传福把电动车开到了现场,还有传言说巴老要送台电动车给奥巴马,刺激一下美国总统。

作为巴菲特的最重要搭档,查理·芒格也丝毫不掩饰对王的欣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

在巴菲特效应带动下,比亚迪公司的股票一路高歌猛进,王传福以350亿元成为胡润百富榜的首富,而在此前一年,他还以60亿元资产排名第103位。

巴菲特看重王传福的是他在电动车市场上的广阔前景,持此观点的还有深圳市政府,为了扶植电动车市场,2010年深圳市政府购买100辆E6作为出租车投入运营。

这还只是先期的投入,根据《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到2012年,深圳市各类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4万辆左右,其中公交车4000辆,出租车、公务车各2500辆,私家车1.5万辆。2015年推广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计划累计达到10万辆。

作为深圳的本土制造企业,比亚迪正是深圳市政府全力扶植的企业,深圳市甚至宣布,到2015年,将建设公交大巴充电站50个,公务车充电桩2500个,社会公共充电站200个,充电桩1万个。

据《新世纪周刊》报道,比亚迪曾打算自建充电站,最初估建5个充电站,至少要投入2000万元,后来听说政府要建,就取消了这个计划。

比亚迪风头最劲的电动车F3DM被列入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推荐目录》中,成为首批唯一一款被推荐的轿车,但市面上还是很难看到,到今天都还没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作为代工领域的竞争对手,郭台铭一路指责王传福进行技术偷窃,并持续在和他打官司。比亚迪在电动车的推出上也一拖再拖,让人质疑他们是在“干说不练”。

与此同时,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双动力车已经量产,市场反响不错。比亚迪也把自己的电动车策略调整到纯电动车。这是一场未知的豪赌。

1.“中国式”的技术创新

王传福是那种典型的技术创业者。他先后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电池行业专家,他的论文还被国外杂志转载。据王传福回忆,他在行业杂志《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看到一则消息说,日本方面鉴于镍镉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以后将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觉得这是个机会,肯定会引发全球镍镉电池生产基地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1995年,看到电池行业的巨大前景,29岁的王传福辞去了公职,向搞证券的表哥借了250万元在深圳建立了比亚迪公司。没钱购买生产线,但这不要紧,王传福此前的一切积累都是为了此刻。他和同伴们通过分析,居然分解了生产线要素,然后用了和全世界所有先进制造企业截然相反的方法论:你用机器,我用人。

不论是普通熟练工人还是工程师,中国都有着世界上比较低廉的人工成本,这成了比亚迪的杀手锏:生产流程中凡是可以用人来完成的工作,那就用人吧。于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和手上几块钱的夹具就完成了一切工作。就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居然非常过硬,为王传福创造了第一桶金。

王并不满足于此,他不顾公司其他高管反对,随后杀入了锂电池行业。此时正值手机市场突飞猛进的年代,大量的需求摆在面前,而且锂电池相比较于镍镉、镍氢电池而言,更环保,也是未来的趋势。

麻烦的是,日本企业因为拥有了核心技术,把市场准入门槛抬得很高。仅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就要价十几亿元,比亚迪几年的营业收入都买不到一间。

王传福的方法论再一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创造性地改进了原有生产线,增添、改进了一些设备,组建出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人依然成为主角。

土法上马大概是王传福这一阶段给人的最大感受,他有时无视行业标准,进行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没钱建干燥室,他就以添加吸水药剂替代,效果一样。要裁剪一块很大的极片,买不起日本的分切机时,就用中国的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作为夹具,保证裁剪尺寸。等条件好一点了就用剪板机,再好一点就用自动的分切机。

锂电池要求在无尘车间中完成,比亚迪没这个条件。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员工创造性地想到了用无尘箱代替无尘车间的办法,只要手伸进无尘箱操作,一样可以实现无尘化生产。

就这样,比亚迪生产出比日本企业更便宜的手机电池。据悉,当时一块锂离子电池在国外卖到10美元,而比亚迪只卖3美元。

2.电动车的豪赌

从电池进入到汽车生产,直到今天,外界也无从知晓王传福是如何完成这个思想跨越的。

在中国汽车业中,即便另类如李书福,好歹之前是做摩托车起家,也算动力车一族。在李书福看来,汽车就是两个摩托加个铁壳。或许在王传福眼中,汽车就是电池加上四个轮子一个铁壳?

王传福的意志非常坚决,他曾经说过:“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即便是基金经理们打电话说“抛比亚迪抛到死”,王传福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他说:“我已经决定下半生和汽车捆在一起。”

在王传福看来:“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超过百年的传统产业、低科技产业,手机里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

多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受限于技术,用市场换技术已经成为常态。王传福试图去挑战这一潜规则。他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占5%左右。”

比亚迪的汽车全方位借鉴其他品牌,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比亚迪F3与丰田花冠的神似已经成为王传福方法论的产物,而F3在2009年年销量达到30万辆,成为年度最畅销的一款轿车。

现代工业生产越来越讲究外包服务,比如丰田汽车除了主要的发动机和组装外,大部分流程均已用外包的形式解决。在这点上,王传福继续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看来,从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产业链才是王道,而这又需要极高的质量控制体系。

无论汽车还是手机,在设计和模具上都有共通之处。比亚迪在上海松江的汽车工程院,招聘几千名汽车工程师来从事设计。2003年年底收购了北京吉普模具厂,获取了汽车磨具技术。

据《新世纪周刊》报道,一套F6模具共有1800多套,外包给模具公司制作需要一两年时间,成本大约为1.5亿~2亿元。而比亚迪自行设计制作只要8个月时间,成本只要七八千万元。为什么最新的F6广告那么“土”?回答是:比亚迪的所有广告都是自己做,没有聘广告公司。一幅地铁灯箱广告的制造成本仅2万元左右,而外包的报价起码在40万元以上。

传统汽车上的成功或许不是王传福的目标,至少不是市场对比亚迪认可的信心来源。在市场宣传上,比亚迪成功把自己和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联系在一起。

比亚迪主打的F3DM在纯电动状态下百公里耗电仅为16度,电费按每度0.5元计算,百公里花费仅为9元,而汽油车型花费至少是它的4~5倍。

王传福曾放豪言:“比亚迪2008年将把电动汽车商业化,2009年推出纯电动车。我们比日本整整提前了20年,到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比亚迪有电池技术,王传福还专门建立了电力研究院,并在和陕西省的合作中,将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纳入计划。

现实是,比亚迪主推的电动车上市日期一拖再拖,而且至今未能实现量产。比亚迪方面的解释是政府还没有出台补贴措施,因此难以推出。

2010年5月,已经推出的F3DM颇受欢迎,但突然加价5万,这也让外界难以看清楚王传福的布局究竟为何。

在人类无法摆脱对轿车的依赖的情况下,王传福的电动车王国如果建立成功,那将不但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可能成为环保事业的最有力推动者。

在一路的质疑下,王传福走到今天。他很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抛头露面。他能够赢得尊敬的重要原因是他始终坚持制造业,而且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尽管在这方式颇为另类。

他没有去投资银行证券,也不靠在能源、房地产领域获取利润。从安徽无为的小村庄一路打拼,白手起家打造出自己的王国,并试图开创新的大场面,这像极了美国汽车工业之父亨利·福特。

不过王传福身上还有着浓重的工程师气质。他不喜欢应酬,朋友说他吃饭就像是完成任务。他不喜欢高尔夫,而是喜欢和工程师们穿一样的夹克,一起踢足球。

铁电池技术是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制成功前多年没有突破,项目工程师提出辞职,王传福将辞呈撕得粉碎,说:“坚持做,没问题,有什么困难直接跟我说。在比亚迪,只要我不让你走,任何人不会让你离开。”

比亚迪提供的工资并不高,福利尚不错。王传福认为高薪可以套住工人,但对工程师效果不大。工程师更渴求获得尊重和认同,要让他们放得开手脚。急速发展的比亚迪要比国企、合资汽车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为了了解汽车,比亚迪的年轻工程师们需要分解一台奔驰车,面对上百万的大家伙,谁也下不了手。

一个中年工程师拿着车钥匙,在车身上狠狠地划着,然后说:“行了,动手吧。”这个人就是王传福。

(案例来源:张欢.王传福的电动车王国:一场关于环保的豪赌 [J] .南方人物周刊,2010,(19):48-50)

思考题:

1.你认为王传福豪赌电动车产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王传福的这一决策?

2.你认为未来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前景如何?电动车行业发展制约的瓶颈有哪些?

3.如何看待王传福其人?

案例评析要点:

1.能源短缺、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认为,这是目前全球面临最大的3个问题,而传统燃油汽车的大量使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电动汽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有机会颠覆现有的汽车发展格局。正如王传福所说,如果这一决策能够成功实现,将是比亚迪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比亚迪选择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巧妙地将自身在电池领域的优势与汽车制造相结合。

2.电动车行业可以改变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甚至可以把国际油价打下来!前景看好。现今社会就是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电动车也需要不断进步,中国将走在新能源车发展的世界前列。制约瓶颈:第一,国内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还不够了解,电动汽车的消费环境还不成熟。第二,电动汽车的使用依赖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充电站和充电桩,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由政府出面主导。第三,电动汽车的售价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一些,如购买电动汽车能获得相关的购买补贴政策,电动汽车的推广也会大大加快。

3.王传福出身贫寒,他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却同时磨炼了他的坚韧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都只能望其项背。“电池大王”、“技术狂人”、“叫板特斯拉”。这些说法都用来形容同一个人,也正是这些说法使得他成为中国汽车界最引人注目的企业家之一。从本案例还可以看出王传福是个敢于冒险的企业家,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应必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