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高铁产业发展概况

全球高铁产业发展概况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2.1 全球高铁产业发展历程自1964年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在日本通车以来,全球高铁产业已发展了50余年。据统计,目前在建及未来规划建设的高铁里程合计达到31 595公里,全球已进入到高速铁路建设的狂热期。该项计划是欧盟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计划。2014年10月,中国南车正式提交了美国加州高铁投标意向书,宣告参与美国首条高速铁路项目的竞争。

12.2.1 全球高铁产业发展历程

自1964年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在日本通车以来,全球高铁产业已发展了50余年。国际铁路联盟(UIC)在2014年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世界上有运营、在建和规划高铁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有22个,运营高铁总里程22 954公里,在建高铁线路里程12 754公里,计划建设里程4 459公里,远期规划建设里程14 382公里,总计54 550公里。据统计,目前在建及未来规划建设的高铁里程合计达到31 595公里,全球已进入到高速铁路建设的狂热期。

回顾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里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64年~20世纪80年代:高铁诞生

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最高时速达到210km/h,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的诞生。这条东海道新干线列车由日本川崎重工制造,营运区间为“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在此之后,日本紧接着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并且对新干线高速铁路进行过多次技术改进和创新。作为开创世界铁路历史新纪元的日本新干线,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为悠久和成熟的高铁运营经验,并被称为“世界安全线”。在日本“新干线”诞生之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开始推动高铁建设,主要包括法国TGV线、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线。

(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欧洲高铁网络初步形成

继1983年法国TGV线投入使用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也相继推广本国或跨境的高铁建设,欧洲高铁网络初步形成。当今的高铁行业巨头法国TGV和德国ICE也是成长壮大于这一时期,之后才逐渐形成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和德国ICE这三个高铁技术原创国为代表的高铁技术。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高铁总里程达到了3 198公里。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全球掀起高铁建设热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高铁建设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掀起高铁建设热潮,尤其是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在这一时期,修建高铁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

12.2.2 全球重点高铁线路规划

表12.2 海外高铁线路规划与通车情况 单位:km

数据来源:UIC、中信证券。

(一)欧洲

西班牙公共工程部推出交通基建策略计划,预计到2020年,西班牙的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10 000公里,并且将建设数个连接点来贯通法国及葡萄牙境内的高速铁路。该项计划是欧盟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计划。

俄罗斯2008年批准的“2030年前俄罗斯铁路运输发展战略”将俄罗斯的铁路运输业发展分为2008~2015年、2016~2030年两大阶段。根据该战略,俄罗斯计划在2030年前新建2万多公里铁路,其中包括5 000公里高速铁路,对铁路领域投资将高达14万亿卢布。2014年10月,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确认中国有兴趣参与和投资俄罗斯首条高铁线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并将其延伸至北京,打造全长超过7 000公里的连通中俄首都的欧亚高速运输通道。

(二)亚洲

中国在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在此期间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沪昆高速铁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

表12.3 我国铁路线路规划 单位:km

数据来源:中国铁路总公司,中信证券。

泰国也在积极布局本国的铁路网。2013年10月,我国总理李克强在访泰期间推进两国高铁合作项目,共同发表了《中泰关系发展愿景规划》。2014年年底,李克强和泰国总理巴育见证了中泰铁路和农产品贸易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两国铁路合作进程。之后双方就线路规划、运行速度、投资方式等进行了多轮商谈,最终于2015年9月就中泰铁路合作规划签署了政府间框架协议,预计在10月下旬举行开工典礼。中泰铁路长达800多公里,共分为四条线路:坎桂-曼谷线、坎桂-玛塔卜线、呵叻-坎桂线、呵叻-廊开线、预计在3年内完工。

(三)北美洲和南美洲

虽然美国目前尚无正在运营中的高铁线路,但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已于2009年4月出台了美国高铁发展规划,未来建设高铁主线路1.7万公里,预计总投资额为7.7万亿元,年均投资4 837.7亿元。这项高铁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一个完整的覆盖美国全境的高速铁路网,包括东北线、中西部线、西北线、加州线、中南线和佛罗里达线的六条覆盖六大人口密集地区的高铁线路。2014年10月,中国南车正式提交了美国加州高铁投标意向书,宣告参与美国首条高速铁路项目的竞争。

巴西国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但尚无高铁线路,城际交通完全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交通极为不便。巴西议会参议院2011年推出全国首条高速铁路建设计划,将建设连接圣保罗、坎皮纳斯和里约热内卢的高铁线路。

(四)非洲

南非交通部于2011年规划了三条重要的高速铁路,第一条是从南非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到印度洋沿岸重要港口城市德班,第二条是从约翰内斯堡到大西洋沿岸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开普敦,第三条是从约翰内斯堡到南非与津巴布韦交界处的重要城市穆西纳,最终计划到2020年时将南非的12个中心城市6个边境城市完全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目前,南非现有唯一的高速客运铁路——豪登省快速铁路于2010年6月开始运营。

12.2.3 全球高铁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世界基建投资热潮推动高铁产业迅猛发展

首先,从发达经济体的角度来看,大规模建设高铁有利于刺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第一,发达经济体具备大规模建设高铁的经济基础和实力。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的环保性和高效性早已得到各国的认同,高铁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虽然欧洲诸如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一定程度的高铁网络,但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的高铁产业却尚未起步。相比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而言,发达经济体具备规划高速铁路网络的资金实力和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第二,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增加高铁等基建投资有利于提升本国产出和刺激经济活力。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长期维持在低位。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在经济不景气和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强。发达国家出台高铁规划,建立本国高铁系统对于重振本国经济、激活制造业和相关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发达国家面临升级本国基础建设的需求。首先,在过去三十年,全球经济体中(包括发达、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资本存量在产出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表明基础设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发达国家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许多营运时间较长的老旧线路需要升级为更加“清洁化”和“智能化”的轨道交通系统;修建跨境高铁大大有利于扩大多边贸易和提高经济效率。

其次,基建投资也拉动了新兴经济体及欠发达国家的高铁需求。第一,基建设施不足已严重制约新兴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发展。近几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逐年下滑,不但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甚至低于危机后初期(2010~2011年)的水平。第二,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当前处在基建投资的机遇期。当前实际利率保持低位,贷款成本相对较低,为这些国家基础建设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可以直接运用最新技术进行基建项目赶超。

因此,发达国家出于加快经济复苏的考虑,加上新兴经济体及欠发达国家期望以基建投资带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基建投资的热潮,这也推动了全球高铁产业的发展,高铁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二)全球高铁市场竞争加剧

从高铁出口国来看,虽然目前世界上具备整体出口高铁技术的国家仍屈指可数,但却不再仅仅局限于日本、法国、德国这几个高铁技术原创国家,中国、加拿大和西班牙高铁也具备了参与全球高铁市场竞争的实力,具体公司包括川崎重工(日本)、庞巴迪(加拿大)、西门子(德国)、阿尔斯通(法国)、塔尔高(西班牙)、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等。德国著名咨询公司SCI Verkehr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已经取代庞巴迪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装备供应商。在新车市场(包括动车、客车、机车、货车等车型)上,中国南车和北车分别占据10%和9.3%的市场份额。

表12.4 全球主要高铁设备供应商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信证券。

从高铁出口的对象国来看,高铁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日本“新干线”出口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欧洲高铁则主要被欧盟内部国家和中国、韩国所采用。放眼全球高铁市场,美国、东南亚及南美洲目前暂无高铁线路,并且欧洲和俄罗斯等待竣工的里程占2030年前高铁规划里程的73.7%。尽管近几年全球经济并不景气,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仍然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趋势。SCI预计,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未来每年还将保持3.4%的行业年均增长率,到2018年,产值将突破1 900亿欧元。

图12.2 各地区待竣工高铁里程

资料来源:UIC、中信证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