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油菜产业链(三)

我国油菜产业链(三)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82例 油菜产业链一、油菜生产及加工现状油菜籽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油菜籽生产对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对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主产区新建油菜籽加工企业日压榨能力普遍在500吨以上,部分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

第82例 油菜产业链

一、油菜生产及加工现状

油菜籽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近年来,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35%,菜籽饼粕约占我国植物饼粕消费量的25%。油菜籽生产对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脂和饲用蛋白质的有效供给,对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在食用油原料市场逐渐被进口大豆抢占的今天,大力发展油菜籽产业对解决我国部分人口的食用油消费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油菜种植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次年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其中冬油菜面积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从国内油菜籽行业整体来看,大型加工企业较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最近几年,在油菜籽新增压榨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内油菜籽压榨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也明显加快。2008年油脂价格出现巨大波动,多数油脂企业都面临行业整合兼并的局面。因此,虽然目前国家油脂产业的整合目标主要着眼于大豆产业,但是要真正取得国际定价权,菜籽油将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助力,着眼于国家未来的宏观调控,对于菜籽油行业国家可能会出台一定措施。从菜籽油流向来看,江浙地区每年从安徽、湖北和东北等地区调进油菜籽,加工的菜籽油主要在本地销售;川渝地区每年需从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调进菜籽油在本地销售;贵州、云南等地由于菜籽油产不足需,每年也从外地调进油菜籽和菜籽油;内蒙等地的春油菜籽主要调往江浙地区加工成菜籽油后在本地销售。随着小包装调和油销售量的增长,作为调和油主要成分之一的菜籽油的销售范围有扩大趋势。目前新投产的大型压榨厂,不少是以小包装产品为主打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市场。除直接食用外,菜籽油还可以制造人造奶油等食品、在铸钢工业中作为润滑油,一般菜籽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菜籽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业中。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生物柴油工程使菜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比例逐年增加,成为石油、柴油理想的替代品。

二、油菜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油菜籽加工能力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不断增强。主产区新建油菜籽加工企业日压榨能力普遍在500吨以上,部分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与此同时,一批中小型油菜籽加工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改扩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国内油菜籽加工规模正向大型化和集团化发展。今后几年国内菜籽加工行业将进入重组整合期,中小型菜籽加工企业除了考虑与大型企业重组外,应注意向生产经营多元化发展。

三、油菜加工产业链构建

结合我国油菜加工业产业现状,根据油菜的加工特性及其发展趋势,对其进行深加工,确定其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结合目前国内外油菜加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油菜生产加工项目主要有:菜籽油、菜籽蛋白等。

(一)菜籽油

菜籽油的制备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近年来浸出法发展很快,主要以有机溶剂萃取为原理,可以显著提高出油率。先进的预榨浸出法的加工程序包括压胚、蒸胚、预榨和浸提,即用压榨机先榨出18%~19%的油分,再对预榨饼进行溶剂浸出,可以使干饼的残油量降低到2%~3%,预榨浸出法的出油率明显高于一般的单一机榨法。精炼加工后的菜籽油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以制成不同规格和不同用途的产品。色拉油可用来进行凉拌、煎炸、制作糖果和点心等;用菜籽油制作乳酪,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制作成本低。同时,菜油在工业上的用途也很多,可以分为菜籽油、菜籽油脂肪酸及其脂肪酸衍生物三种产品,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可制成多种工业产品。

(二)蛋白质

榨油后的菜籽饼可通过物理和化学等方法脱除其中的硫甙等有害物质。物理方法有加热处理、溶剂处理和微波处理等,以溶剂处理较为常见;化学方式包括化学添加剂处理、氨处理和酶催化水解等。化学添加剂分酸性和碱性两类,主要用于饲料饼粕的处理。制取菜籽饼中的蛋白质,既要除去硫甙等有害物质,又要在除毒过程中尽量完好地保持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因此,制取菜籽饼蛋白质的工艺步骤比较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