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例 大豆产业链
一、大豆生产及加工现状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油、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大陆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1年已达到5263.4万吨,约为国产大豆产量的3.63倍。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黑龙江是我国第一大豆主产省,大豆产量可达到600多万吨,约占全国大豆产量的35-40%。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在900万公顷左右,大豆单产维持在1700公斤/公顷左右的水平,大豆产量维持在1500万吨上下,其单产和商品率率全国前列。
我国的大豆加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沿海大豆加工业,第二种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主产区大豆加工业,第三种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大豆蛋白及食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快速扩张,2010年我国华南和华东沿海各省的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已达到17万吨,年可加工大豆5100万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为10万吨左右,其中有一半的压榨能力位于沿海地区,压榨进口大豆也是这些企业的首选。
二、大豆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大豆生产加工一体化。从国际大豆产业的布局来看,加工厂一般在大豆主产区,种植与加工结合紧密,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大豆加工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大豆加工存在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大豆初级加工产品及其分离出的附产品可以进入再加工程序,增加附加值,加工企业的集团化可以较好的解决加工中各种产品的衔接问题;三是进一步开发大豆功能,发展大豆深加工业。如全脂大豆粉、大豆蛋白等。
三、大豆加工产业链构建
结合我国大豆加工业产业现状,根据大豆的加工特性及其发展趋势,对其进行深加工,确定其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结合目前国内外大豆加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大豆加工项目主要有:大豆油、大豆蛋白、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大豆卵磷脂等。
(一)大豆油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种类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两种。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含量丰富的亚油酸可以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此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用油。
(二)大豆蛋白
大豆的蛋白含量约为38%以上,是谷类食物的4~5倍,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FAO/WHO(1985)人类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组成较适合人体需要。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中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在我国大豆蛋白产品主要应用于肉制品、饮料、冷冻食品。其中,大豆分离蛋白是主要品种、占总大豆蛋白产量的50%以上。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刚刚起步,与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修饰、改性浓缩蛋白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技术均为碱提酸沉技术,生产装备已国产化,但关键设备存在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醇法浓缩大豆蛋白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却是空白;组织化大豆蛋白质有挤压膨化技术,无高湿挤压组织化大豆蛋白生产技术和装备;而利用修饰和改性技术制备不同功能性大豆蛋白的生产技术和不同功能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更是少之甚少,大大限制了大豆蛋白在食品等各领域的应用。
(三)大豆多肽
大豆多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经蛋白酶水解并经分离精制得到以分子量低于1000为主的低分子肽,其氨基酸组成几乎与大豆蛋白完全一样,必须氨基酸含量高。近几年,科学家发现活性肽通过小肠吸收能直接进入血液,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它能防治高血压和高血脂,还可以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大豆膳食纤维
大豆纤维主要是指大豆中那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道所消化的高分子总称。包括果胶质等膳食纤维,尽管不能为人体提供任何营养成分,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的重要食物成分,因此医学及营养学公认为膳食纤维是“第七大营养素”。
(五)大豆卵磷脂
大豆毛油中含约1.1%~3.5%的磷脂,以卵磷脂,脑磷脂及磷脂酚矶醇为主,其中卵磷脂是一种强化剂,能够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内壁的沉积物,使之保持悬浮状态,促使脂类通过管壁为组织所吸收利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