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功能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并非新兴功能,早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存在其原始形态——游憩功能。但人类在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几乎抹杀了城市这一原始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入21世纪,物质财富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率先进入“休闲时代”,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质财富相对贫乏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休闲观念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休闲经济的迅猛发展必将唤醒沉睡的城市休闲功能,并最终对城市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一、休闲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城市的演化,休闲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人类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这就为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休闲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休闲消费,增加休闲服务领域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休闲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与休闲有关的行业或产品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包括旅游、餐饮、娱乐、健身、会展、金融、保险以及图书杂志、音响资料、信息通讯、网络工程等。美国学者格雷厄姆预测,休闲将是新千年经济发展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人们的休闲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能否满足这种生活需求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决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加工制造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并依赖休闲经济的兴旺发达,因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休闲需求的实现。完全可以说,休闲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休闲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休闲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休闲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在内的欧美国家,休闲经济的发展早已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诸如在城市区域的河、湖、港口附近的旅游观光、娱乐设施、餐饮服务等商业开发,体育竞技、名胜古迹、人文资源的挖掘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休闲转变。甚至标志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其大部分内容也与休闲直接相关,比如公园绿地、艺术场馆、社区宁静程度、自然环境状况等。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对于今后的经济繁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世界许多城市都把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根据休闲时间的长短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以促进不同经济主体的消费,从而达到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日趋恶化的状态下,休闲经济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财富的增加,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城市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和资源,但工业化也给城市自身带来负面效应,如城市资源被耗尽、生态环境被破坏、生产和生活成本增加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并不能决然要求所有城市都放弃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发展地位,但是大多数城市也不能不考虑将工业适度转移至城市周边地区或其他次级地区,而城市核心区域的主体产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城市休闲经济可以认为是休闲的城市化,即休闲经济以城市为载体而发展的新的不同寻常的城市化类型,城市功能或多或少地朝着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丰富、服务行业发达的方向转变。此外,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休闲经济所营造的休闲氛围,既陶冶人的情操又净化人的心灵,既留给人学习的机会又激发人创造的空间,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文化的不断层传承,为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二、休闲经济与城市文化提升
休闲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和城市人本化的重要体现,又是城市文明的催化剂和城市国际化的加速器。休闲经济对城市文化的提升,一方面表现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建筑样态、饮食习惯、服装样式、活动载体等物质形态的影响上,当然这种影响并不直接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效益这类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更深刻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观念、形象、功能和境界这些精神层面上。如果说休闲的经济价值是城市发展的外驱力和催化剂,那么休闲的文化价值就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首先,休闲经济的发展改变城市的文化形象。一座城市的形象主要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块内容综合构成,由此人们把城市形象划分为显性形象和隐形形象。其中,摩天大楼、街道商店、市政公共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和产业形态,这些物质形态的内容属于显性形象。显性形象并非与城市的真实形象和气质相符合,有时甚至相去甚远。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显性形象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些并不是改变甚至决定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相反,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的意识观念、行为习惯以及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在城市形象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会更大,而这些非物质的精神形态的内容属于隐性形象。隐性形象虽非直接可见可触,但一旦形成,就会持久稳定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中,并无意识地支配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看法和态度。城市也由此获得人们的热爱与忠诚,从而拥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休闲经济的健康发展,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的萌发,在人们普遍认同的休闲价值引导下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休闲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的创新动力。自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又将创新的实践引入管理学,从此创新观念开始渗透到全球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创新、创新思维或创新活动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差异性和独特性,阻碍人们创新的最主要障碍是迷信权威、盲目从众、固执经验这类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思想之源,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必须具备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充满好奇和富于想象、良好的心态和合作意识、信息和思想的充分交流等前提条件。在休闲经济的发展中,无论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有多大差异,也不管休闲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有多少不同,以及休闲体验的层次和类型有多大区别,人们都可以在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中获得各自的身心享受和休闲体验,与外界环境处于彼此开放的状态的同时,又能较好地摆脱外在压力、功利意识和身心羁绊,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灵感和涌现激情。浙江大学教授庞学铨指出:“休闲文化能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这应当是毫无疑义的。”[1]而休闲文化的营造与休闲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一座休闲经济蓬勃发展并且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必然是充满生气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再次,休闲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境界。一座城市的内涵及其对人的影响有多方面的构成要素,诸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市容环境的美丽程度、历史文化的深厚与否、市民素质的高低水平以及城市功能的价值指向等。这些因素所蕴含的精神内容的融化与聚合就是城市的境界,而最能集中体现这种境界的,则是城市功能的价值指向和市民的精神状态。随着休闲经济的迅猛发展,休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城市居民形成了普遍接受和广泛参与的休闲习惯与传统,整个城市就拥有了休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包括尊重他人、约束自己、遵守道德的社会氛围,自由释放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外界环境,充满活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休闲经济的发展让人走向自然和社会,这里不仅在于对自然的欣赏品味和对生命的真切感悟,更重要的是在对社会群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的认同过程中,不断吸收能量并转化为自身素质,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休闲活动参与形成的个体之间的和谐扩展到群体和谐,从休闲经济进行的动态群体的和谐延伸到社区内的静态群体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城市与社会的融合,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境界。
三、休闲经济与城市环境优化
城市环境是与城市整体相互关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创造。在城市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中,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基本要素,而人文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人口、民族、行为等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两者之间既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它们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布局一方面得益于城市环境条件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受所在地域环境的制约。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和过度膨胀会导致地域环境和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随着有闲社会的到来,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休闲需求的实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慢慢地由对第二产业发展的依赖向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依赖转变。由于与休闲经济相关的休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休闲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但我们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休闲经济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对缓解生态压力和优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休闲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身即为重要的休闲资源。相反,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更为突出。相对于工业经济来说,休闲经济是一种低污染的“绿色经济”。依靠工业实现经济增长很难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怪圈,而发展休闲经济具有投入小、收益快、周期短、无污染等特点,从而深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青睐。当前许多企业决定是否对某一地区进行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依赖的员工群体是否对那里的社会生活服务水平感到满意,而衡量生活质量好坏的指标,如白公园绿地、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艺术场馆等大多与城市休闲的发展密切相关。
利用休闲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进行合理的城市空间配置,是能否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适应和促进城市环境优化的关键。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芒福德说过:“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尽管休闲空间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过程,但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活动,城市休闲空间仍然需要休闲经济的支持。当前,国内外城市经济结构中休闲性比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转变必将催生新的产业并引起一定的社会变革,而这种社会变革又要求新的城市空间环境与之相适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休闲空间的形式受到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当代社会休闲消费的特质也必然对休闲空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休闲空间拥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首先,经济的休闲化带来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心理意识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高层次审美需求的满足,追求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丰裕,休闲空间建设的取向从单纯追求数量逐渐向更加注重内涵和效益转变。其次,休闲经济的发展也使传统旅游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式休闲服务体系,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空间布局结构。最后,休闲空间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也要求在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上积极地适应新的需求。由此可见,休闲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形态和城市休闲空间形式的变化,并将极大地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不仅仅是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需求,更是社会群体经济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当休闲行为主体提出越来越多的休闲要求时,城市休闲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对城市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改变了城市纯粹钢筋混凝土的面貌,使得城市发展的环境优美并增强其宜居度。在休闲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以休闲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会使人们从城市规划到实施、从产业调整到活动组织越来越重视休闲的要求和内容,从而为人们的休闲创造和提供更好的条件。具有综合性、健康性、文化性和体验性的休闲空间特质,正逐步融入城市空间的各个层面,并成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战略要点。从市民而言,拥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参与休闲的积极愿望都会自觉地支持对城市设施的改造,主动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存。这些要素和条件的不断创造、维护与完善,既是休闲发展水平的标志与表现,又为休闲发展目标所推动与实现,更是休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这些也构成了城市环境优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注释
[1]庞学铨:《试论休闲对于城市发展的文化意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