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考虑所得税因素的临界分析
在临界分析时,所得税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得税的存在使企业在盈利时会因为征税而减少现金净流量和税后利润,同时折旧作为一种费用会在企业盈利时影响应缴所得税。因此,上述三种意义的临界点受所得税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重新推导上述三种临界点的计算公式。
考虑了所得税因素以后,投资项目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利润和折旧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NCF=EBIT+D-T (3-14)
式中:T表示所得税额,其他字母的含义与前面相同。在不考虑财务杠杆(即没有负债)和不存在纳税调整的前提下,所得税应根据息税前利润乘以税率计算,即
T=[(P-V)Q-F-D]t (3-15)
于是,式(3-14)可进一步写为:
NCF=[(P-V)Q-F-D]+D-[(P-V)Q-F-D]t
=[(P-V)Q-F-D](1-t)+D
=[(P-V)Q-F](1-t)+D×t (3-16)
从而得到
式(3-17)是销售量临界点的一般表达式,其中t表示所得税税率。由此可以得到三个销售量临界点。
(1)现金临界点
根据现金临界点的含义,令(3-17)中的NCF=0,得到
不难发现,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现金临界点发生了变化,而且低于无所得税时的临界点水平。这是由于折旧的抵税作用而引起的。计提折旧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现金流量,但折旧作为费用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从而减少现金流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关于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的相关结论只有在企业盈利时才成立。因为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况,不需缴纳所得税,计提折旧也不存在所谓的抵税效应。而且,可以证明,当销售量处于现金临界点时,息税前利润必定为负值,此时不可能产生折旧抵税效应。既然如此,前面式(3-14)至(3-18)的一系列推导就不能成立。
然而,我们之所以还承认前面的推导及其结果,是因为这里讨论的问题不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临界点问题,而是某一个投资项目的销售量临界点问题。既然是投资项目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折旧的抵税效应一定存在。因为即使该投资项目发生了亏损,但整个企业不见得没有盈利;这样,某一投资项目的亏损可以抵减整个企业的盈利(严格地说是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的总体税负。
(2)会计临界点
根据会计临界点的含义,令EBIT=0,或者令式(3-17)中的NCF=D,均可得到:
计算结果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会计临界点并未发生变化。仔细想想,这个结论也很自然。虽然企业的净利润受到所得税的影响,但一个企业是否盈利与是否存在所得税无关;销售量在何种水平使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也与所得税无关。
(3)财务临界点
根据财务临界点的含义,项目的年销售量应当达到这样的水平:使该项目不但可收回全部成本和投资,而且可实现预期收益率。它的表达式为
其中:NCF﹡的意义与前面(3-13)相同,即在既定的贴现率下,使NPV=0的现金净流量。存在所得税情况下的财务临界点是高于还是低于无所得税时的临界点,我们不能贸然而论。
上述三种销售量临界点的经济意义与前面无所得税情形下的描述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此处考虑了所得税的影响。我们仍然运用例3-4的资料,假设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在考虑了所得税的影响下,各种销售量临界点的计算过程如下:
(1)现金临界点
由于折旧抵税而引起现金流量增加,现金临界点从原来的2.4万件降低为1.4万件,说明只需更低的销售量就能使经营现金流量保持不变。而安全边际进一步扩大,安全边际销售量使企业每年增加现金流量645万元[(250-150)×8.6×(1-25%)=645]。同时由于所得税的作用,虽然安全边际扩大了,但它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反而减少了。
(2)会计临界点
计算结果表明,会计临界点与所得税无关,仍为5.4万件;安全边际销售量每年能为企业产生息税前利润460万元,而由于所得税的影响,产生的税后利润仅为345万元。
(3)财务临界点
财务临界点的上升使安全边际下降为2.258万件,安全边际销售量给企业创造的净现值为:
NPV={[(250-150)×10-240](1-25%)+300×25%}
×(P/A,6,15%)-1800
≈641万元
安全边际销售量也使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超过15%的贴现率,该内含报酬率约为(计算过程省略)27.5%。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均低于无所得税时的水平。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所得税的影响,投资项目的财务临界点从7.156万件上升到7.742万件。这似乎与现金临界点因所得税的作用而出现下降的情形发生矛盾。因为既然折旧具有抵税作用,它会通过税金的减少而增加现金流量,那么财务临界点应该下降。可财务临界点为什么会上升呢?这个问题留到后面做详细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