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蛹为蝶的蜕变

化蛹为蝶的蜕变

时间:2023-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美术工作室建构到幼儿园特色环境创设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是一所具有近60年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公办甲级幼儿园,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杭州市三衙前幼儿园,2005年1月更名为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2005年幼儿园更名为“娃哈哈幼儿园”,至此快乐教育的办园理念在幼儿园开始形成。

——从美术工作室建构到幼儿园特色环境创设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

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是一所具有近60年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公办甲级幼儿园,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杭州市三衙前幼儿园,2005年1月更名为杭州市娃哈哈幼儿园。它曾是一所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小幼儿园,在多年的办园过程中,积聚能量,从甲级幼儿园到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浙江省“绿色学校”,终于实现了自身发展。

从2008年至现在,短短三年时间,娃哈哈实现了两次跨越。第一次跨越:2008年4月成立杭州市娃哈哈学前教育集团。2008年8月幼儿园整体迁址南星单元钱江路凤凰北苑10号,加快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东南部扩展的步伐,成为紫阳街道惟一的一所省示范性幼儿园,为后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次跨越:2009年9月,以“名园+新园”的办园模式,把钱江新城5号地块中的赞成林风幼儿园纳入其中,继承“快乐教育”的特色理念,实现了“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幼儿园”愿望。这两次跨越,得益于杭州市政府提出的“名校集团化”思路,也得益于上城区教育局提出的以“优质、均衡”为目标,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教育方针。至此,娃哈哈终于向全市甚至全省亮出了自己响亮的名字,真正打响了知名度,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优质园和品牌园。

每所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都会涉及“特色”这个问题。“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什么?”在我看来,它是上至园长、教师关注思考的问题,也是下至孩子、家长普遍关心的中心,因为它体现了幼儿园的发展水平,是办学成效的重要展现。在经历了一所幼儿园从工程建设到环境创设、教学研究探索到幼儿活动展开,我和我们的老师们一路走来,不断地在思考与操作,也许能从中看到“特色”这个词在我们幼儿园的萌芽过程。

2002年初的时候,当时幼儿园里还普遍存在着重技能知识,轻活动游戏的现象,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口号,毕竟“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过早地给孩子过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会抹杀了孩子活泼快乐的天性。在游戏中去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一个乐观、自信、向上、活泼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是我们要追求的。2005年幼儿园更名为“娃哈哈幼儿园”,至此快乐教育的办园理念在幼儿园开始形成。

一、茧——迷茫

在实施“快乐教育”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活动、艺术活动是有效途径。我们曾创设了多个模拟“小社会”的生活场景,开展全园性混龄交往游戏;也开辟了专用教室,让孩子们进行美术、科学方面的活动。但是几年实践下来,幼儿园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整体特色明显,活动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一所幼儿园的特色,是当你踏进这个幼儿园的时候,不用言语介绍,就知道它在做什么”。但很多时候,在参观交流过程中,光是让别人用眼睛看,靠感受,根本没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正在开展的活动和进行的研究。教师们也渐渐地对“特色创设”这个词失去了兴趣,没有成功感是最大的困扰。教师没有了热情,孩子们活动的深入性就困难了,特色活动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我们自己喊喊的口号,底气不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多次的研讨中,大家谈到了很多方面,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就是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要想凸显特色必须从环境的创设入手。那又该如何着手去操作呢?有时因建筑本身使然,对环境创设有所限制时又该怎么办呢?

二、蛹——探寻

2008年的时候,我们新的一所园区开始进入建设,在欣喜幼儿园得到扩展的同时,我想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能提前介入建筑规划与设计,就能有我们想要的幼儿园。于是更多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在建设中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幼儿园的特色如何通过设计装修体现出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知道想要的一些东西,但是有时说不出来,或者说找不到一种表达的方式,近在眼前却又抓不住,要让装修工程的工人去领悟你的意思,这根本不可能。我开始慢慢寻找着结合的方向,或者说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豁然开朗的灵感。

有一次逛街,在儿童商场突然看到一个美术作坊,强烈的色彩冲击着视觉,很有艺术感。里面的布置也都利用了废旧材料,什么报纸、餐巾纸、碎木头、水管都是上墙的材料,太有创意了。这样的环境十分吸引人,上前去问了一下,收费非常的不便宜,80元一个小时,但是这样的价格并没有抵挡家长、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冒充家长的我混迹于其中,仔细观察了孩子们在其间的活动,发现与幼儿园平时在园内开展的美术活动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无非也是涂鸦、手工制作,但是我心里还是不得不佩服商家对这类日常美术活动进行的提升和包装,本质没有变却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游戏欲望,甚至也吸引了大人的眼球。我不禁就想“在幼儿园怎么就没有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开辟这样一个场地来做呢?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孩子在园时间也能享受这种活动?这类活动我们的老师完全可以自己来做,甚至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更专业呀。”也许,这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商业化最大的成功,就是它营造了很好的氛围,而这恰恰是我们没有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我们幼儿园美术工作室的创建,希望借鉴这样的环境加上我们的研究,以此来探索幼儿美术活动的新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美术活动的指导能力,最终凸显幼儿园艺术特色,形成整体和谐的园区大环境,树立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色品牌。

三、蝶——蜕变

(一)初创——一次摸索尝试的实践

新幼儿园装修到最后时,基本是我天天带着装修师傅一起做的,在几个专用教室里用什么材料上墙,要什么样的效果,我先试,然后师傅们按照着去做;去找了美术设计,谈了工作室环境的一些简单想法,因为设计师自己也有孩子,很快明白了我的意图,给了建议,顺带指导了教师进行墙绘,一下子环境的“范儿”就有了些。

接下来,就到了老师创设的阶段了,大家都只知道我们要建立工作室,但是怎么去创设、怎么去操作根本没有概念,更不要说整体带动全园环境、或者说去和活动、课程做衔接了。这就像是我以前面临的困境,老师们意思明白了,怎样把意思表达出来呢?要让这些四面空空的教室成为一个能够体现创意和想象的一个地方,我说什么老师们做什么,光靠一个人领着走,肯定不行,得让大家去看看,看了就会有想法,再不济模仿也是必要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

我们先后派出骨干老师去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幼儿园专用美术教室的运作;让部分青年老师去上海参观现代少儿美术馆,感受前卫的儿童美术教学;向市里其他幼儿园学习取经。这些学习活动最终都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灵感、让他们有了再创造的欲望。

我们想,既然要把创意美术工作室作为特色来建设,空间和专用教室一定要保证。开设几个室、每个室具体指向哪类美术操作活动,我们结合参观学习、建设装修时几个专用教室的环境效果和平时幼儿园进行的常规美术活动,将工作室分成了色彩涂鸦室,主要进行涂画、喷绘、印画,引导幼儿大胆体验色彩、感受色彩;瓶罐创作室,主要进行创意瓶罐装饰制作,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同一物品;剪艺装饰室,利用纸这种材料进行变形创造,探索一种材料的多用途。

刚刚建成的工作室,虽然简单也具备了些艺术的特色,但多是按照老师们的意愿来创设,所以对于真正孩子们活动开展后会是怎样的情况,每个人心里还是没有底。

(二)聚焦——关注孩子活动的需要

2009年下半年,工作室活动进行了一个学期,当时是新园,所以参与活动的孩子们都是小班年龄,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工作室的材料不适合小年龄孩子操作,比如:色彩涂鸦室让小朋友涂色,他们连水粉笔还不会拿;剪艺装饰室想让小朋友用纸卷做东西,可是他们纸卷还不会卷;瓶罐创作的材料也不适合小班幼儿操作。同时,每个工作室活动人数太多,教师指导不过来。

工作室需要进行调整来克服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教研活动讨论,想从两方面来做:一是以创意美术工作室为中心,对幼儿园里各个空间中的原有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挖掘、拓展新的区角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在走廊的公共区域游戏,以减少每个工作室的活动人数。二是针对美术工作室本身的调整,要让它更适应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包括去重新设计活动内容和提供操作材料。

2010年暑假,正值幼儿园二期工程建设,我们就对原有的三个室进行了小幅改造。首先,色彩上统一采用了原色、黑红色系列,这种色调的运用更能衬托出幼儿多彩斑斓的作品。安装了一些简单质朴的金属灯,通过暖光源来营造艺术的氛围。把建筑施工后留下的板桌进行高度更改,当工作室的桌子用,每个工作室的桌子都是一张巨大的美术“工作台”,幼儿可以尽情创作,既可以在纸上也可以在工作台的台面上画画,不用担心颜料弄脏了桌子。原来的三个工作室面积都很小,在20平米左右,大家觉得光是原来的三种美术创作方式,还太狭窄。幼儿园里有许多姐妹幼儿园赠送来的贝壳、珊瑚,大家觉得这可以利用,但放在原来的室里似乎和先前活动内容不符,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对这类材料的进行利用与创作的工作室,再添加一些自然界中其他可以进行创作想象的东西,一来从内容上有了扩展,二来又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们参加工作室的活动。于是,就有了后来我们的借形想象室。

在我们看来,美术工作室应该是有别于以往教师预设为主、具有高结构性的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又不同于空间相对狭小、材料相对单一的班级美术区域活动。它是一个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能够让幼儿愉悦、自主地参与活动,感受艺术创造乐趣,并能大胆地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的空间。原来活动时,老师准备的活动内容都是不固定,随意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孩子表现的情况,随时更改内容。操作下来,发现事先不计划、无目的玩,每个工作室活动会有重复现象,发展的水平也不一样,有的活动多一些,有的工作室活动就相对贫乏。有老师提议,是不是聚集一下每个人的智慧,把针对每个工作室能够“玩”的活动内容全部罗列一下,便于大家选择参考。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认可,我们根据大家罗列的内容,有选择地给每个工作室设计了一份活动菜单,教师与幼儿可以根据菜单的内容每次自主选择进行创意活动了。

菜单如下:

美术工作室(一)

瓶罐创作美术工作室(二)

剪艺装饰美术工作室(三)

色彩涂鸦美术工作室(四)

借形想象

1.瓶罐涂鸦

2.渐变色瓶子

3.绳子缠绕

4.青花瓷

5.创意泥巴

1.筒状物品大变身

2.盒子装饰

3.纸杯小人

4.漂亮瓶宝宝

5.纸球变形

1.牙刷刷画

2.艺术喷绘

3.车轮滚画

4.另类作画

5.趣味印画

1.石头想象画

2.树桩涂鸦

3.板块创意画

4.“DTY”蛋糕

5.贝壳彩绘

内容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提供什么样的操作材料。美术工作室里我们除提供常规性的材料外,还收集了更多生活中的物品,如甲鱼壳、树桩石头、啤酒瓶、食品罐、泡沫盒等,这些自然材料更加有利于幼儿产生联想。有一段时间,幼儿园每个班级的门口都堆满了各种收集来的“垃圾”,“全民式”动员让我们充足地享用了一把资源。考虑到新园区托、小、中班幼儿年龄小、美术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老师们对部分的废旧物品进行了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如大小不一的纸球、纸卷等,这些半成品材料更加适合低年龄段幼儿的操作、利用。

最后,就要进入到幼儿活动调整阶段了。我们安排全园幼儿每周进行一次“创意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半个小时。活动采取全园打通、自由选择的模式。一个月里孩子在每个工作室的活动是保持固定的,这样既有利教师的指导,也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每个工作室进行创意活动的人数为10人,其余孩子在公共区域中的游戏区进行活动。这样又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对全园活动区的重新设置。

针对幼儿园走廊开阔、空间大的特点,我们把原本设在班级中的区域活动角搬到了走廊、过道等开放性的环境中,合理利用各楼层的空间资源,打破班级界限,进行楼层区域活动。在一楼,我们利用保安室门口的小块场地开设了“海洋球区”;在托二班门口开设了“理发区”;针

对一楼楼梯下小角落的特点开设了“医院”;在托三班门口较为大块的场地开设了“表演区”;依据音乐厅的场地优势开设了“体能玩具区”。在二楼,我们根据教师办公室门口走廊长、面积大的特点,设置了“拖拖拉拉区”;利用园长办公室门口两块较规整的区块设置了“益智区”;在小一班和小二班交接的安静角落设置了“美工区”;针对小三班门口开阔、亮堂的优势设置了“图书区”。把区域活动放到走廊上,增加了幼儿与相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同伴进行交往的机会,也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幼儿交往的范围,提高幼儿交往的频率。

区域的活动内容与“创意美工室”的活动内容相呼应,无论是材料的投放、操作的内容,还是区域的环境布置,都考虑到要与美术工作室相联系,既能体现环境的整体性,也让幼儿的活动有了延续性。比如“小小美发师”区域与剪艺装饰相联系,让幼儿扮演顾客与理发师增强社会角色意识的同时,还通过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在浴帽上粘贴各种发型,提高幼儿对色彩以及形状的认识,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美工区”区域中的墙体装饰与色彩涂鸦相联系,废纸板经过大块色彩的渲染,并在上面粘上各种装饰物,变成了具有艺术感的图画,既简单又有创意,给了幼儿美的享受,也方便他们随意操作。

(三)收获——感受创意过程的力量

到2011年,创意美术工作室活动已经进行三年。很多人都问,你们幼儿园的工作室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确,许多地方有工作室,看过报道,香港一个小巴掌大的地方,有两万多家儿童艺术工作室,超过一大半是美术工作室;而在我们周围的幼儿园中,也有许多开辟了这样的场地在做,不乏做得很有特色的。那我们幼儿园的创意美术工作室究竟“异”在何处呢?这几年实践让我们实际收获了什么?

我想,它首先改变了我们对“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一些认识。环境也好,活动开展也好,前提必须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有思考、有反思。而创意美术工作室就成为了这么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学会了如何让去创设特色、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实践特色。比如每个学期,市、区都会组织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有时是一个整体的创设,有时是主题式的,而我们都会在总的要求下,再加上自己的特色,如“主题教学下区角活动区”的创设,在我们幼儿园就是进行“主题教学下创意美术特色区角”的创设等等。我们进行现场教研展示,通过大家讨论-提出问题-整改调整-落实实施,在不断地磨合中形成新一轮的活动方案。在园里,美术工作室渐渐地成为了幼儿园环境的“聚焦点”,由工作室环境创意辐射了所有的教室、走廊、公共区域,逐渐形成鲜明、整体、和谐的园区大环境。特色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再次,身处其中的“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悄悄地在改变。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她们学会了观察,具备了创意的品质,她们会去关注、去发现生活中的创意美术元素:在逛商场时会去关注橱窗设计、卖场布置;旅游时,会去收集各个地方能为工作室所用的素材。有老师去柬埔寨旅游,在一个小店里看到当地的一种简笔画,回来后就带领全体新老师来学;云南考察回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丽江的东巴文字和木刻,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新的作品。老师们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有动力,越做越有方向。

任何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孩子们。每次幼儿园活动调整后,孩子们都会高兴地告诉爸爸妈妈:“我们的幼儿园又不一样了,太漂亮了。”他们是我们忠实的“粉丝”。活动中,孩子们的技能逐渐娴熟,玩得更有想法和乐趣了。

【案例】幼儿活动观察记录:“我的美丽日记”

美发师活动是托班宝宝最喜爱的区域,可是常规的美发区所提供的材料已经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该怎样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呢?我们把问题抛给了“美术工作室”的小朋友,让小朋友们来想想该怎么办呢?小朋友说:“我们想自己做发型。”该怎样创设这个区域呢?小朋友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树叶、碎纸条、纸卷、毛线、塑料袋、报纸……小朋友将材料进行分类,碎纸条、毛线、报纸可做直发,树叶、纸卷、塑料袋可做卷发。在环境的布置上,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利用纸箱做梳妆台,利用报纸做模特,用浴帽做发套。一个全新的创意美发屋开张了!宝宝们在活动中分工明确,有的小朋友负责做假发,有的小朋友负责材料制作,有的招呼客人来店美发……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发型产生了。角色游戏与创意美术相结合,让幼儿成为了真正的“美发师”。

孩子的创意想法就像是一根火柴,老师的助力就是火花,幼儿园应该就是一个能让“想法”变成“做法”的地方。

如果走进我们的幼儿园,人们能为创意的作品、奇思妙想所折服,而我们的回答是:“灵感来自孩子,教师进行了提炼,师生共同进行了创造。”这就是我们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

【点评】

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学校的特色建设过程不仅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校长领导力不断拓展、创新与持续推进的过程。本文对一所幼儿园特色环境创设的“化蛹为蝶”过程作了深度叙述,展现了一位有思想且有理想园长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考与所悟,从一片“迷茫”中,通过自身的领导智慧与弘毅进取精神,“探索”品质幼儿园特色化建设的创新之路,并在历经“蜕变”中找到了一条可资其他幼儿园发展与借鉴的道路。上述过程,让我们领略了有思想校长领导力的非凡魅力,即一种勇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即便是迷茫也能够迷中有所悟,要有持续推进的弘毅精神,相信自己可以迈向成功,更是一种将理想通过努力付诸现实的高执行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