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压力管理的思考和实践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前身是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浙西木业两等小学堂。历经百年,学校曾用名木业小学、化仙桥小学,1996年与闸口小学两校合并后改为杭州市复兴第一小学。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谋求学校的新发展,经上城区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易地新建更名为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小学,是全国第一家市教科所设立的附属小学。
学校坐落在玉皇山麓,钱塘江畔,占地11887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是省Ⅱ类标准化学校。近年来,被评为区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学习型单位等荣誉称号,是领雁工程实习基地、杭师大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600余人,教职工42名。其中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62.5%,中学高级5%,本科学历80%,平均年龄35.4岁。
学校以“求真、为善、知美”为校训,从精神、知识、品质三个维度构建儿童发展的大框架。学校立足教改前沿,依托科研院校,联手教育专家,开展教育科研,探索教育新路,多名教师在省、市教改实验中获奖。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知疲倦的蓬勃朝气、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使学校在锐意进取的教改之路上永立潮头。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来自我国上海13个区1300多名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报告显示:77.5%的中小学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大,37.3%对教育工作有厌倦情绪……当前教师存在过重的工作压力,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压力最大,厌倦教育工作的人数最多。
重庆市对500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针对当前教师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学校对本校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6.67%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有38.89%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两项相加占被调查教师总数一半以上;58.33%的被调查教师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69.44%的被调查教师觉得自己患有相关的职业病;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一般,只有16.71的教师认为满意度较高,一般及以下的占77.45%;有58.34%的被调查教师目前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个人的专业发展。学校目前尚有多名大龄女教师未婚,与工作忙、压力大有一定的关系。
二、教师压力的成因分析
1.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课20多节,还要承担晨间、午间和困难班的学生管理。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除了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外,还需组织各类活动,晚上,还要抽出时间备课、批改作业,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培训、撰写论文、应对各类检查和评估等,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每天都有这么多事,我恨不得把脚搬起来用了”、“今天我一整天都是课,从早到晚还没喝过一口水。”……老师们如是说。固有的工作模式和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教师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少老师患上了腰背痛、咽炎、颈椎病、痔疮、胃炎等一些职业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老师越来越难当。过去家长都非常信任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来教育和管理。现在,很多家长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会对老师指手画脚。孩子没有做作业,他认为无所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他总认为自家孩子对。连安排个座位、选举个班干部,老师都得十分谨慎,稍不小心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如此种种,让老师们“战战兢兢”。
3.特殊孩子的不良行为让老师感到无能为力
由于环境、早产、剖宫产等原因,现在学生中多动患儿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国内这类儿童占10%以上。这些孩子往往智力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有缺陷,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很难与人相处,情绪容易冲动,莫名其妙发火,怎么哄都不行,这样的孩子常常让老师感到手足无措,这也是困扰老师的问题之一。
4.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要面子,自我期望高,追求“完美”。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自怪、自责,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例如: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严重。小学虽然没有正式的升学考试,但也有“分数”的压力,学校之间、班级之间都存在着教学质量的竞争。尤其是五六年级,还要接受教学质量的检测,各项指标的比较和排名丝毫不亚于“升学”的压力。
三、缓解教师压力的举措
(一)实施“温暖工程”,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1.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教师工作繁忙,压力大,业余生活相对单调、贫乏,甚至有些枯燥。学校工会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社团活动。如:登山、烹饪、烘焙、瑜伽、桌游、羽毛球、影视欣赏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以其独特有趣的情境,多姿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深深吸引着全校教师。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增进了教师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2.贴心关怀,健康生活
教师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全员培训,通过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有效的调适方法,为教师减轻心理压力。此外,还邀请健康、美容、礼仪等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
3.亲切慰问,情暖心扉
学校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哪位教师住院了,学校党政工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前去探望;谁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了,领导、同事总能及时关心与帮助;家访新教师和慰问退休老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学校领导对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问题也都挂在心上,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
逢年过节召开茶话会、联谊会、座谈会、表彰会等,邀请教师家属参加,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让教师家属对教师们予以理解和支持,全体教师及其家属心暖、心齐、劲足,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4.结对帮扶,共同成长
学校党总支在广大党员中积极开展“读懂教师,双导齐下”教师发展关爱行动。结合教师生存现状调研情况,党员教师主动联系相关教师,给他们以思想上、业务上、情感上的帮扶,切实解决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为满足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建立学术发展共同体,引导教师建立教学合作的共识,在合作互助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共享教研经验。这既有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又能改善教师间的人际关系,舒缓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纵向与横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成长。
(二)实施“形象工程”,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作为教师应该把职业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来对待。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就这样比喻过“职业认同”:三个建筑工人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与之类似,教师也是一样,有人只看到了工作的本身,觉得自己就是在做教师;有的人把教师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为了挣钱;还有人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第三种才是从内心里对职业的认同,看到了工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1.师德培训,锤炼精神
学校每年利用暑假集中安排教师师德培训,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体验教育等。通过主题报告、师德论坛、个案分析、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净化教师心灵,塑造教师形象,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从而形成教科附小的教师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进一步形成“德能勤绩”的共识,即爱干就是德,会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绩,并以此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各项工作。促使全体教师明确当一名教师的光荣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教育思想,提升个人思想境界。
2.静心读书,提高品位
阅读,对于教师而言,责无旁贷。学校倡导“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长率先垂范,向教师推荐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每月撰写读书体会,每学期组织主题阅读沙龙活动,以读书实现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营造读书氛围,开阔教师视野,陶冶教师情操,丰富教师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积极人生态度。
3.专业成长,快乐工作
我们坚信: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一个教不好书、当不好班主任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利用每周三晚上的“智慧时间”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读书交流会、教学反思会、理论研讨会、团队游戏”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提升了教师们教育教学的智慧,转变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教科研水平,让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中体验幸福感。
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学校想方设法为老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班主任骨干研修、五阶段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三)实施“阳光”工程,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阳光工程,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举措,更是满足教师“尊重需求”的最大化体现。尊重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尊重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我们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代会制度,校长不搞一言堂,关系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都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已经积淀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尊重岗位选择
学校尽可能让教师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每学年结束前,学校总会让每位教师填写岗位意向书,如果个人志愿与学校工作有冲突,学校必定找教师商量沟通。只有选择的才可能是自主的;也只有自主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样,教育的乐趣就与教育者的职业结合起来,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2.参与民主管理
管理过程人性化,提高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凡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如聘任、处罚、晋级等均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如:《小高晋岗条例》、《绩效工资方案》等,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修改,并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校长真心实意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教师充分享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学校里的重要决策不是“校长说了算”,而是来自教师集体的智慧。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规定,一方面,教师觉得这是“我的建议”,就会真正感到当家作主,乐于贯彻执行。另一方面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的氛围,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科学评价教师
考核多样化、实质化。在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时,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适度减轻教师的思想压力。学校要求干部树立两个意识,即:放大镜意识,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和长处;望远镜意识,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树立自信,激励教师获得成功。
学校采用“合格+特长”的方法来激励和评价教师,只要教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都可以申报特长奖。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团队的合作,特设“团队协作奖”。实践证明,当教师有一种事业上的归属感时,就会干劲十足,这样一来,又何愁学校办不好、教师不发展?
四、问题与展望
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管理层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对教师压力的缓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注不等于解决,它还需要教师自身有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地管理时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也就找到了幸福。愿我们的老师都能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我们甘愿做一架搭建幸福的梯子。
【点评】
什么是领导力?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在我看来,领导力是一个领导者调动其所属人员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能力。因此,评价领导力的指标虽然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则在于下属对领导者的忠诚度和对领导意图的贯彻力。
一所学校的领导,其办学意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中国的教师不盲从,好要面子。学校领导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让他们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则要尊重、关怀他们,肯定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缓解教师压力,提升职业幸福”这一案例,即是一个小学校长为凝聚教师人心,提高办学水平,在提升领导力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