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一天,阿峰出门逛街,发现一家店铺里挂着各式各样的衣服,门口玻璃上贴着:“开业大酬宾,高档西服30元/套,衬衫5元/件……”
阿峰心中莫名高兴:“这么好的事情终于被我赶上了!”于是赶紧往里冲,到了店里抬头一看:干洗店。
“薄利多销”,是一种通过降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一般来说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但是,只有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实现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商品价格降低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价格降低的幅度,从而使销售量和总收益都有所增加。
“谷贱伤农”也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问题。农民的粮食收割之后,能卖一个什么样的价钱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产量和粮价。但这两个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就会越少。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会太明显,因为粮食的需求弹性不会太大。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在很大一部分人的花销中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而且还会继续减小,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对粮食的价格变化并不是很敏感。当粮食大丰收时,农民会为了把手中的粮食卖掉而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当农民将粮价大幅降低才能卖出手中的粮食。也就是说,当粮食大丰收时,粮价就会大幅下跌。当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时,就会出现粮食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如此一来,似乎,农民即使更加努力种地也不见得有更多的收益,说不定还会“多劳少得”。幸亏农民们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而是依然卖力地劳动希望得到更大的收益,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消极的农业社会。
谷贱伤农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物以稀为贵,粮食多了也就不足为贵了,农民辛辛苦苦多收了三五斗米倒成了罪过。
在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这两个经济现象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物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决定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又有很多。一般来说,越是奢侈品,替代产品越多。在家庭花销中占的比例越大的物品,需求弹性就越大,例如化妆品等;相反,在家庭花销中所占的比例越小的物品,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降低价格而使总收益增加,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由于单位产品的利润减少而形成“薄利”,由于销售量的增加形成“多销”。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降价引起的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降价的比率,因此在合理的降价范围内,总利润增加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跳楼价”、“出血价”以实现薄利多销的产品,均是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
乔治·摩尔被誉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他离开福特公司后,与合伙人创办、了汽车专卖店,经销福特汽车,他这里的车从来不讲价。本来以为这样的经营模式能保持利润,结果反而入不敷出,眼看就快破产了。时称“世界上最大的福特经销商”的杜布思教会了摩尔什么是“薄利多销”:“不管你卖一辆车子是赚230美金还是赚13美金,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只要不断地把车子卖出去,让货源保持流通。”他告诉摩尔绝对不能让一部汽车停在经销店超过10天,因为时间就是利息。摩尔调整思路按照杜布思的点子去经营,几个月后,店里的生意果然有所好转。
摩尔将汽车的销售价格适当调低,就是适应市场规律的明智之举,这个策略对于很多在销售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经销计谋。
与其让产品在仓库里沉睡,倒不如大方点把堆积的商品低利润卖出去,既降低库存成本,也能促进资金的流通,资金流通越快,赚钱的效率就越高。
我们再来看一个不适合薄利多销的例子,在火车上显然是不能薄利多销的。由于火车上货源是个问题,导致商品稀缺。如果降价销售,相信肯定大多数的旅客就不会自带食物和饮料了,这样一来,就会增加火车售货员的工作强度。所以,火车上的商品一般价格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