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执行力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执行力最早来自企业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于2003年合著的《执行力》一书。执行力概念虽新,但其内涵源远流长,纵览我国古代典籍,不难发现其中关于执行力的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圣人以身体之”(《淮南子·论训》)、“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等经典语录都对执行力有过精彩论述。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个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因此,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的存续发展至关重要。
切实提高执行力是当前企业上下共克时艰和实现企业长远、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善始善终地完成工作任务。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精神。执行力的强弱是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其素质能力的基本标尺。应当清醒地看到,与企业当前的发展任务、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参与竞争的更高标准相比,企业在执行力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局限,思想观念和认识达不到企业决策的高度,对决策有懈怠、应付和抵制的倾向;作风疲沓,缺乏激情,精神状态和工作主动性差,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素质和能力不高,执行决策有畏难情绪,缩手缩脚,不敢动作,或执行起来力不从心,事倍功半;执行办法不多,习惯于“老套路”,局限于用传统经验处理问题,用简单手段解决矛盾;执行的动机不纯,本位思想严重,将部门或个人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在执行企业决策时或推诿扯皮,或各取所需;执行标准不高,执行不到位,或盲目执行,甚至弄虚作假,执行过程中不能客观、全面、正确地反馈工作成果,严重影响企业决策效果。
当前,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是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提高执行力,理念要先行。思想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培养执着的执行意识。健康积极的理念,是造就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特别是企业在冲刺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关键时期,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各项措施已经提出,各级部门和单位要做的事情就是贯彻落实。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应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执行理念,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执行上显精神,在执行上比速度,在执行上见高低,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吃透政策精神、明确战略意图、体察职工意愿,把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应树立“言必行、行必果”、“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执行理念,培养“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意识。说干就干,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切实把各项经营目标一项一项落实到位,把各个重点项目一项一项向前推进,切实取得各项工作的实效。
二是提升执行的素质能力。当前,企业面临的执行环境日益复杂、执行任务日益艰巨、执行对象不断变化,过去有效的执行经验今天可能会变得毫无用处。当前,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自身素质高、能力强,才有执行的底气和勇气。执行力是多种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变革创新、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咬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时不我待的管理风格;一种堪当大任、不辱使命的美德和责任感;一种勇挑重担、舍我其谁的工作作风。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素质,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升加快自主创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廉洁从业、依法治企的能力。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学不辍、善思不怠,加强学识和理论修养积累,思想才会不断丰富,执行力才能不断提升。
三是完善执行的制度保障。提升执行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制度创新,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执行力不足的关键环节,以确保企业运转规范高效、政令畅通。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工作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倒排目标计划,加强目标考核,把执行力强弱作为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完善主体明确、职责明晰、权责对等、量化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完善激励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量化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本。建立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问责体系,把问责始终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对执行上级决策不力,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坚决问责、责令整改、严肃查处。
四是破除执行的障碍壁垒。当前,企业有的工作落实不下去,执行不到位或不执行,还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作梗有关。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大力破除企业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这个影响执行力的主要障碍。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自觉地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企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主动增强宏观思维、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应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放在企业的大格局、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思考、去谋划,真正做到个人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增强在大局中行动的自觉性。坚决破除部门的利益壁垒,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作意识,严禁推诿扯皮、敷衍搪塞,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合作机制。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坚决执行作为遵守政治纪律、贯彻准军事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反对自由主义,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发生,避免企业决策部署在执行中走样、跑调。
五是改进执行的方法手段。改革传统、陈旧的执行方法和手段,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装备和手段,提高执行的效率。
如何做到执行力“公开、透明”及整个执行过程的“可控”呢?这就要求执行部门和执行人员编制流程图,在执行关键环节标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风险排查到点、制度覆盖到岗、预警提示到人,使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因可查,使执行更加规范、透明、安全。同时,要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分离,多渠道公开信息,接受企业有关部门和职工群众的监督、评判,及时发现规划与实际行动间的差距和问题,并加以协调、纠偏。完善执行的督办机制,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给予警示、督促,对执行存在偏差、失误的进行匡范和纠正。同时,介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奖优罚劣的分量和力度。以上方法,体现出过程控制对执行的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让执行可行可禁,真正做到可控。
必须要明确,提升执行力绝不等同于盲目服从、绝对服从。诚信做人,认真做事,是造就正确执行力的前提和保证,切不可一味迎合“决策”和“指令”,歪曲事实,虚报瞒报,或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不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业绩,极有可能造成下一轮决策的偏差和失误,损失和贻害就在所难免,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命运。如果是一个错误的决策,那么执行力越强,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就越大。如果执行力能够高效落实决策,并对存有缺陷、偏差的决策进行修正和弥补,那么这就是好的执行力。
2013年1月于银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