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国际分工的视角

从国际分工的视角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2 从国际分工的视角从国际分工的视角,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效应体现在对贸易的方式与模式的选择上。假定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本国货币价格保持不变,人民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即外方的成本上升。这是因为,在加工贸易中,仅有部分环节的成本是按照加工制造国的货币进行核算的,大部分的成本并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与垂直产业分工相对应的是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1.3.2 从国际分工的视角

从国际分工的视角,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效应体现在对贸易的方式与模式的选择上。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贸易模式(垂直产业分工、水平产业分工)往往和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贸易方式相对应。我国主要将出口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两种[8]。一般贸易是指我国出口商品中,所有生产制造环节均在我国完成;或者大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在我国完成的出口贸易,即由我国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并制成成品出口的贸易。加工贸易是指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生产制造中,我国仅承担某一环节的加工制造,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部分由国外提供。甚至商品的出口定价,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定价权均在外方,我方只赚取加工制造的劳动力费用的对外贸易形式。因而可以按照我国的生产要素中国内外部分的比例,及其受到汇率变动的相对价格影响程度来考察成本受汇率变动的状况。

一般贸易中,生产所用的要素均来自国内,我国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往往按国内货币建立目标期望;而在加工贸易中,我国企业很多不是出口计划的制定者,也不是汇率变动下出口贸易量与贸易价格的调整者,这些角色均由加工贸易的国外委托方担任。加工贸易虽然是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但是出口数量、价格、原材料的进口价格,甚至我国加工制造所能获得的劳务收入,均由外方决定。我国的劳务价格实际上构成了国外委托方商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汇率变动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在于外方愿意承担多大程度的这部分成本的变化。假定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本国货币价格保持不变,人民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即外方的成本上升。假如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大,升值后以外币表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仍然低于其他国家,那么我国的加工贸易完全不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只要我国以世界货币(美元或外币)表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仍低于其他国家的以世界货币(或该国货币)表示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转移成本,那么国外的加工贸易环节仍会源源不断地向我国转移,制造业部门也仍会向我国转移,表现为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尤其是以外币表示的出口的不断扩大,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不断扩大。如果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程度较大,使得以世界货币表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国外的劳动力成本,但低于国外的劳动力成本加上转移成本,那么我国原有的加工贸易业务将得到保留,加工贸易的转移不再持续。如果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程度较快,使得以世界货币表示的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他国以世界货币表示的劳动力成本与转移价格之和,那么我国原有的加工制造环节业务将向国外转移,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将减少。

一般认为,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较一般贸易小。这是因为,在加工贸易中,仅有部分环节的成本是按照加工制造国的货币进行核算的,大部分的成本并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对外贸易模式分为水平分工的对外贸易和垂直分工的对外贸易。水平分工的对外贸易对应着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按照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原理,一国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商品类别,进口具有比较劣势与竞争劣势的商品类别。如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制鞋等劳动力密集型的商品,进口汽车、生产机械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商品。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既出口某一产业部门的商品,也进口这一产业部门内的商品,国际经济学一般以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加以阐释,如我国和意大利互相出口服装,其原因在于我国的部分人群偏好意大利的名贵品牌服装,而意大利的部分人群偏好我国的廉价优质服装。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都属于产成品的贸易,不涉及全球产业链的国际整合与重组。

与垂直产业分工相对应的是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产品内贸易是指将一种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安排在全球的各个经济区域,利用各个区域的经济优势完成产业链的优势整合。在苹果公司的IPOD媒体播放器的生产中,将产品的创新设计安排在创新能力较强的美国;而将生产设备的制造安排在日本和欧洲等资本充裕的国家;将零部件、元器件的生产安排在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经济体;而将最后的组装安排在中国这一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大国;完成产品生产后,再返销美国、日本等具有市场消费能力的国家。

我国往往承担世界垂直产业分工的加工制造与组装环节,即加工贸易环节,这是由我国加工环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得定位的。因而,大致可以用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来划分我国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以一般贸易指代水平产业分工的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以加工贸易指代垂直产业分工的产品内贸易。

2006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金额的47.3%,而一般贸易只占42.6%[9],加工贸易出口已占我国总出口的52.7%,占到绝大部分,表明我国的贸易方式结构已经呈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并重,加工贸易占优的特色;而贸易模式则表现为参与世界水平产业分工与垂直产业分工并重,并以垂直产业分工为主(一般贸易中也有相当部分属于产品内贸易)的模式特征。

对于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垂直分工的贸易利益,可以形象地刻画为“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10]”。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正是我国承担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环节。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承担的这一产业环节的影响如何,汇率升值是否会进一步降低我国承担加工制造环节的利润率,或者造成加工制造环节从我国逃离,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我国的加工贸易也与我国的FDI相联系。我国的FDI企业较多从事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且其资金、技术环节大部分来自国外,对汇率变动的反应与我国一般国内出口企业不同,值得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