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个基本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较利益,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分析贸易模型时我们首先需要对比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假定一个国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其全部资源即劳动总供给为L;只用于生产两种产品C和W,且只生产一磅的C和一加仑的W;生产一磅的C需要耗费1小时的劳动,记为aLC,生产一加仑的W需要投入2小时的劳动,记为aLW,则有:
L=aLC+aLW (1)
令Qc为本国C产量,Qw为本国W产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取决于该国的总资源:即
aLCQc+aLWQw≤L (2)
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多生产C,那就只有少生产W,或者相反,如果多生产W,那就只有少生产C。
机会成本:多生产一定量的一种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在这里,用W来衡量的C的机会成本为:aLC/aLW,故C的机会成本为0.5。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单一要素情况下为一条直线,其斜率(由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代表)直角三角形的其余两边的比率决定(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两边的平方之和=斜边的平方),即:
斜率的绝对值=C的机会成本aLC/aLW(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 (3)
上式意味着:多生产一单位的C,需要放弃一定数量的W。
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厂商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要使自己商品的价格更高,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商品的价格比别人商品的价格高。因而,商品的相对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知道了相对价格,才能知道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在我们简化了的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而劳动力总是流向工资较高的部门。因此,C和W的供给就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另外,在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就是该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量。由于生产一磅的C需要耗费1小时的劳动,记为aLC,生产一加仑的W需要投入2小时的劳动,记为aLW,因此,令Pc为C的价格,Pw为W的价格,则有:
Pc=aLC (4)
Pw=aLW (5)
C部门的小时工资率为 Pc/aLC
W部门的小时工资率为 Pw/aLW,因此,如果
Pc/Pw>aLC/aLW,则C部门的工资率较高,本国专门生产C(劳动流向C); (6)
Pc/Pw<aLC/aLW,则W部门的工资率较高,本国专门生产W(劳动流向W);
(7)
Pc/Pw=aLC/aLW,则本国既生产C,又生产W(劳动既可在C又可在W)。 (8)
假如,aLC/aLW的比值是既定的,即1/2(小时),如果C的价格=2小时劳动,W的价格=2小时劳动,则Pc/Pw=2/2,而2/2>1/2,即Pc/Pw>aLC/aLW,则这个国家会选择C进行专业化生产。假定C的价格=1小时劳动,W的价格=2小时劳动,则Pc/Pw=1/2,而1/2=1/2,即Pc/Pw=aLC/aLW,那么,这个国家既生产C又生产W。
由于aLC/aLW是用W表示的C的机会成本,因此,价格与生产间的关系为:
当本国C的相对价格(Pc/Pw)高于其机会成本时,本国就专门生产C;
当本国C的相对价格(Pc/Pw)低于其机会成本时,本国就专门生产W。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这就意味着,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C和W。但是,如果
Pc/Pw>aLC/aLW则Sc>Dc并且Sw<Dw; (9)
Pc/Pw<aLC/aLW则Sc<Dc并且Sw>Dw; (10)
Pc/Pw=aLC/aLW则C和W都会做到S=D(由竞争、要素流动来实现)。 (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