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消费不足论的批判

对消费不足论的批判

时间:2023-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对消费不足论的批判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第一个反对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最早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否认资本主义无危机论。他看到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第三节 对消费不足论的批判

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第一个反对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最早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否认资本主义无危机论。他看到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在这一利益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追求盲目的扩张。而自由竞争又导致大量独立的小生产者遭到排挤,面临破产、失业和贫穷的困境。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劳动者的收入与消费日益减少,市场狭窄,产品实现困难。西斯蒙第认为生产不适合消费才是产生危机的基本原因,同时他把人民群众和工人的消费不足提到首位。认为消费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并用劳动人民的贫困来解释危机,这便是他的消费不足理论。他指出了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个人消费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重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的经济危机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缺陷。

一、西斯蒙第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有两个:一是“斯密教条”,认为年生产物全部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丢掉了不变资本价值,这样一来,西斯蒙第所谓的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就仅指消费品的实现而没包括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二是西斯蒙第的“消费先于生产”的理论,他认为,人们进行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消费引起生产并决定生产,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又决定再生产。产品是用收入购买的,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归根到底是商品与收入的交换。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是他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马克思按照社会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生产部类,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分为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社会总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后者指社会总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价值。列宁认为,从西斯蒙第消费决定积累的见解中,从他对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所作的错误理解中,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种用生产消费的不适合来解释危机的学说。他的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是错误的。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规定消费的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他还接受“斯密教条”,把商品的价值等同于收入,即工资和利润,也就是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丢掉了不变资本部分,仅仅强调个人消费和生活资料实现问题,忽略生产消费,也就忽略了生产资料消费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意义。因此不能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

二、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理解是错误的

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它不合理的分配制度造成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因为资本主义把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而这一目的是无限的,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使生产有不断扩大的可能,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要想压倒对方就要不断扩大生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不足,因为资本主义大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缩减了他们的收入从而缩减了他们的消费,资本主义分配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而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入和消费减少,而富人用于个人消费的财富同用于扩大生产的财富相比也在不断减少。可见,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为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马克思则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这两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西斯蒙第并未找到危机的根源,仅仅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归因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西斯蒙第和我国的西斯蒙第主义者》一文中揭露了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的实质,他指出,如果我们用产品实现的不可能性,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那么我们就会否认现实,否认资本主义道路的适当性。如果我们用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个人性之间的矛盾来解释危机,我们就是承认资本主义道路的现实性和进步性。

三、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理解有误

西斯蒙第混淆了小商品生产的目的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前者以消费为目的,后者以剩余价值为目的。他用小生产者的眼光,小资产阶级的理想看资本主义世界,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正常的,用小资产阶级的浪漫幻想,即用落后的小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大生产,以削弱大生产发展小生产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四、对经济危机特征的论断不符合实际

西斯蒙第断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永续不断的、永久性的经济危机而不是周期性的,因为今年的产品是用去年的收入购买的,只有今年的生产与去年的收入相适应才不会发生生产过剩。但资本主义生产年年扩大,今年的产品总是超过去年的收入,这就发生了一种永恒的收入不足因而经常存在着过剩的产品,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会永远处于生产过剩的危机中。马克思却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时,才会发生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以后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暂时缓和,生产重新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来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即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经济危机不是连续不断地发生的,消费不足也难以说明经济危机。西斯蒙第对经济危机特征的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这一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可以证明。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而不是永续不断的。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劳动群众消费不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有存在,但却没有发生过生产过剩危机;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来看,工人阶级在危机爆发前的“繁荣时期”的消费还会有所增加。所以,消费不足不能解释危机的根源。

五、关于克服经济危机途径的批判

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西斯蒙第认为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是回到小生产去,发展小生产。因为小生产有无比的优越性,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具体来说,小生产是为消费而生产,生产不是无限的;其产品就近销售或为人定做,最能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不会发生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小生产者同生产条件不分离,全部劳动产品归自己,他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别人剥削,小生产能保证每个人的幸福。因此,要克服经济危机就得取消大生产,保存小生产,至少要削弱大生产,发展小生产。而作为革命家和旧制度的批判者,马克思认为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只能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让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生产也能在社会的统一计划指导下避免盲目性,从而避免经济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