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WTO争端解决与贸易陷阱防范对策》导读
本书的8大特点:一是高屋建瓴--理论指
导实践;二是全面权威--正确应对争端;三是
具体实用——旨在事半功倍;四是深入浅出—— 开卷一目了然;五是体例科学——遵循世贸规律;六是参照性强-新颖--直接切入实质;八是解读透彻_案例对应规则;七是角度 -对策信手可得。
本书的4大功效:一是一册在手 及时抓
住入世机遇;二是开卷有益——从容应对入世挑战;三是案头常姿--遇事查阅轻松无忧;四是常翻常看--揣摩比较温故知新适用对象:各级政府部门——经贸委、计委、经委、农委、外贸、 财政、工商、技术监督等;各类公司企业——交通、家电、电信、机 械、电子、运输、邮电、石化、证券、保险、金融、服装、纺织、汽车 等;各类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计院、图书馆、仲裁机构、法院、检察院等。
作者简介
张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聘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 副会长、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才学会人事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劳 动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 国家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举办讲座和讲学,1996年被聘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多次主讲研究生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持编写 MBA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领 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管理合理化、企业和地区发展战略。 已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58篇,出版著作14本。主要论著有:《中国企业文化 —现在与未来》;《和谐管理一横店模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企业文化论》;《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和CI策划》;《校园文化与人才培 养》。其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MBA教材,《组织行为学》为全国重 点教材。
写作背景
作为冷战后新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WTO运行已近8年。在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GATT)及其继承者WTO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这并不算很长。 但是,从GATT到WTO,该体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组 织与协调成员间的多边贸易谈判。2001年11月9日至13日在卡塔尔多哈举 行的WTO第四次部长会议之后,新一轮“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可望启 动。同时,中国历经近15年艰难谈判,已于去年12月11日成为WTO第143 个成员。这两件大事,对WTO的未来发展,均会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WTO正处于历史的又一关键时刻。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 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WTO第三次部长会议,因未能就任何讨论议题达成 一致而宣告失败。虽然在GATT的历史上,类似无果而终的部长级会议不止 一次,但是,这毕竟是WTO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西雅图会议之后,WTO成员国,尤其是美国和欧共体,都在考虑WTO今后的发展方向。人们 普遍认为,这是令人失望的西雅图会议。对于世界贸易体制而言,虽然可 能只是国际合作中常见的事,或者说是一个“微型危机”,但是,如果不认 真对待该危机所显示出来的WTO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在不远的将来, 该组织可能会陷于困境。
目前,WTO的成员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其中, 许多国家对WTO体制预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表示失望。联合国促进与保护 人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ECOSOC)委员会在2000年6月15日公布的一 份报告中抨击WTO对发展中国家简直是一场“噩梦”,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 的贫困处境日益恶化。虽然根据《建立WTO协定》,WTO的发达国家成员 负有更多的义务,“做出积极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当的份额”,这些发 达国家确实也开过一些高层会议,讨论如何帮助这些最不发达国家,但是 “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现行WTO协议的实施 或修改,首先,应基于他们的利益,然后,他们才愿意授予WTO更多的权 限。”在WTO中,如何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矛盾, 增进合作,关系到该组织的前途命运。中国人世后,冷静地、客观地看待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WTO,是制定今后对策的立足点。
内容解读
人世后,贸易争端将层出不穷,贸易陷阱将防不胜防。中国人世后的 中美欧钢铁贸易战、中欧电视机反倾销案等等,一次次将解决贸易争端和 防范贸易陷阱问题摆在了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解决贸易争端和防范贸易 陷阱是人世后一个亟待解决,又要长期面临的问题。如何打赢洋官司,如 何防范洋陷阱?为了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全面认识WTO庞大而又复杂的规则 体系,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大学、武汉大 学、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译了《WTO争端解决与贸易陷阱防范对策》。该书借鉴哈佛模式,在对其每一个规则协议解读之后,分类、 编译、整理、穿插了 260余件案例,以案例解读规则,使案例与规则融为一 体。其中包括中国人世第一案一“化丁网域名所有权”的诉讼案及中国 反倾销第一案一“新闻纸”案。本书还收录了 30多个相关文件资料,其 中包括中国最新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 例》、《保障措施条例》、《国际海运条例》等现行法规文件。通过这些案例 的案情介绍、审理过程、专家组结论与专家评析,对解决人世后类似的贸 易争端和贸易陷阱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全面解读WTO法律文件及各项规则协议,重点释义GATT与WTO 争端解决机制,详尽剖析WTO规则存在的缺陷与漏洞,深层揭示国际贸易 陷阱,具体指出了解决贸易争端和防范贸易陷阱的策略方法。WTO成立已 近8年,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不再是一大堆文本,而是通过处于动态的 WTO机制,特别是争端解决机制的实际运行,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西雅图会议失败,多哈会议已经召开。人们在思考:什么是WTO?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国际组织?它的发展前景如何?这就是对WTO的反思。
中国人世后,冷静地、客观地看待处于发展过程中的WTO,是制定今 后对策的立足点。处于关键时刻的WTO走向何方?当年GATT的初衷是协 调缔约方关税与贸易政策,防止因经济摩擦引起政治冲突,甚至战争,并 通过促进贸易自由,各国比较经济优势互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 世界范围的人们生活水平。如今WTO依然以此为宗旨,但是,这些理想的 实现取决于WTO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而这种完善又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反思。
全球化是反思WTO的前提。全球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按照西方学 者的通常说法,WTO是经济全球化,或者说经济互存的产物。WTO前任总 干事罗杰鲁曾将经济全球化描述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其中, 第一是“国际经济”阶段(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20世纪50年 代初,国际贸易总量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8%,贸易多限于原料或成 品,投资主要是为了成立海外子公司;第二是“全球经济”阶段(20世纪 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特征是国际贸易总量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73年的14.9%扩大到80年代末的22%;第三是“无边界经济”(20世纪90年代 以来),国际贸易总量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25%。各国各地区的经 济相互依存,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如此看来,“全球化不是政策选择 —判断正确或错误。这是一个过程一受经济和技术变化的现实驱动。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便利的通讯与快捷的交通,极 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时间,促使更多跨国或跨地区的国际经济交 往,跨国公司的分支遍布全球,世界各市场连成一体。如果这样看问题, 那么全球化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尽管WTO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 陷,但是,它是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许多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抱怨WTO没有 给他们带来应有的好处。反全球化的组织和人士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 于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近年来,包括WTO在内的国际性组织会议在哪儿 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就在哪儿爆发。反全球化的主要矛头指向发达国家 的跨国公司以及被斥为跨国公司“奴仆”的WTO等国际经济组织。这是否 属于偏激的思潮呢?平心而论,WTO是一个成员日益增多的组织。将之贬 低为跨国公司的“奴仆”,很难会被任何一个WTO成员所接受。但是,联系 在WTO中起主导作用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待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主持起草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 《跨国公 司行为守则》之抵制态度,不难看出,拥有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发达国家 不希望其公司在东道国(发展中国家多为东道国)受到过多的管制。而 WTO旨在促进自由贸易,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利益所在。为了保护自由 贸易,发达国家力主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纳人了乌拉 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从而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扫除阻 碍自由贸易的投资措施。同样,发达国家对UNCTAD主持起草的《国际技 术转让守则》也持抵制态度,将之打人冷宫,相反,将《与贸易有关的知 识产权协议》(TRIPS)纳人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使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投 资与开发,以及技术输出等收益回报,得以保障。保护一贬一褒,跨国公 司经济利益的出发点,昭然若揭。从这一点上看,反全球化的矛头所指,也是很有道理的。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发达国家基于跨国公司的利益, 在WTO体制中促进全球化。在这一意义上,全球化又是一种政策选择。也 就是说,人们在反思WTO时,既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的发 展,必然会使各国各地区经济日趋相互依存,又不能视而不见发达国家力 图利用WTO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保护跨国公司利益的政策导 向。发达国家决不会放弃这种政策导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兼顾所 谓“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种“使能够”的政策可 能产生给予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的一些优惠待遇(包括过渡期)。如 何平衡全球化“使能够”的政策,是今后WTO体制完善的重大课题。当年 GATT是在世界经济尚未全球化时产生的“富人俱乐部”,如今WTO诞生于 经济全球化之时,已成为一个富人与穷人共存的“公共俱乐部”。然而,一 旦富人感到自己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或者穷人对于该俱乐部能否帮助自己 走向富裕,失去信心,该俱乐部就可能会名存实亡。
中国是一个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出于加速对外开放, 进出口贸易总值(其中约40%为中美贸易)已占国民生产总值(GDP)三分之 一以上,因此,中国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密切程度,在世界上也算是“名列 前茅”了。中国人世,将进一步加强与外部经济的联系。然而,市场竞争 没有什么“恩赐”,各国对于本国经济利益,从来都是“寸土必争”,因 此,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于制定中国人世之后趋利 避害的对策,极为必要。
WTO名为世界贸易组织,但是,它所管辖的事务,已从货物贸易,进 人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并有可能进一步纳人环境、劳丁、 全面的投资、竞争政策等,因而有可能改名为世界经济组织(World Economic Organization , 简称 WEO) 。
人们将WTO的协议框架比喻为“伞形”结构,其中一揽子协议这把 “大伞”包括了GATT、GATS与TRIPS这三把“小伞”。伞形结构的功能在 于它能够纳人现行的全部相关协议与今后可能达成的协议,具有包容性。
不过,应留意,WTO成立之后达成的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基础电信协议与 金融服务协议,虽然可分别被纳人GATT与GATS,但是,就参加方而言, 又回到了乌拉圭回合之前的状况,即由成员方自行决定是否加人。这种一 揽子与非一揽子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是今后WTO伞形结构的发展方向。这 有利于WTO “蚕食”盘地、最大限度地扩展其管辖范围。
TRIPS协议具有特殊意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调,本来由世界 知识产权组织(WIPO)排他管辖,如今WTO名义上仅管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 产权保护,实际上这种管辖范围不仅包括了版权与相关权、商标与原产地 标志、专利、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图、未被披露的信息等几乎所有通常的 知识产权,而且在国际上第一次纳人了知识产权的司法、行政程序以及海 关保护特别程序等方面的协调,并统一解决成员间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
TRIPS协议为WTO扩大管辖权,开了一个先河,播下了从WTO到WEO 的“种子”。从西雅图会议(尽管失败)到多哈会议,国际社会已经广泛地 讨论了将环境与贸易、劳丁标准、竞争法等新议题纳人WTO首轮多边贸易 谈判的可能性。事实上,WTO早已成立了直属总理事会领导的贸易与环境 委员会,贸易与竞争行政丁作组等机构,研究在WTO框架内协调这些问题 的具体步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此次WTO部长会议的议题准备采取最大 限度的灵活性,不限正式的建议。预计首轮谈判的议题,除了农产品贸 易、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完善、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最不发达国家的参 与与发展、贸易保护、争端解决机制等原有的议题,新议题将包括环境、 劳丁标准、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
如果WTO首轮多边贸易谈判能够最终取得成功,那么WTO肯定会演变 为事实上的WEO。对此,中国必须予以极大的重视。WTO现在不只是,将 来更加不限于传统的关税与贸易问题,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WTO 的方向盘毕竟主要地掌握在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手 里,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作用还非常有限。中国虽然已是世界贸 易大国之一,但是,作为WTO的新成员,加上自身相对薄弱的经济实力与 原有经济体制的制约,将很难在短期内发挥理想的作用。如果对WTO的发展趋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中国人世后将陷于被动。
评价与心得
《WTO争端解决与贸易陷阱防范对策》一书运用独特的写作方法,以案 例解读规则,使案例与规则融为一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简明 地介绍了世贸组织规则,又例证了如何利用规则,开展对外贸易,实用性 极强。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全面了解WTO法律文件及各项规则协议, WTO争端解决机制,WTO规则存在的缺陷与漏洞,以及国际贸易陷阱。在 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世贸规则,解决贸易争端和防范 贸易陷阱。
(撰稿:王赫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